台州温岭:“三联同心”绽放民族团结共富“石榴花”
发布时间: 2025-09-26 14:39:49
近年来,温岭市委统战部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构建“校企联动、村域联通、文旅联想”三位一体协作体系,以发展共同体激活内生“造血”动能,推动人才、资源、文化等要素跨领域交融、跨区域流动,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度融入共富实践,书写出山海同心、全域共荣的鲜活篇章。
“同心·筑梦”校企联动
念好育才共富经
“同学们,直播时注意要将镜头对准产品细节……” 在台州陆正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电商直播实训现场,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各民族学生正跟着企业主播进行实操演练。这场持续5年的“校企联姻”,已帮助超1200名各族青少年掌握电商技能,其中1000余人毕业即上岗,成为跨境电商领域的“生力军”。
作为年均销售额近2亿元的鞋类外贸企业,该公司为抢占更多海外市场份额,通过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人才缺口。“我们需要既能懂市场又会实操的‘多面手’,因此学校会根据行业趋势动态调整课程,学生在直播间边学边练,毕业就能挑大梁。”公司负责人陆景亮说。而校方则将企业作为“活教材”,把泵与电机制造、鞋业设计等优势产业的真实需求融入教学,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衔接。
如今,温岭依托3所职业学校和1所高职院校,构建起“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技术输出”全链闭环。一方面,让各族青年手握“技能存折”,在制造业蓝海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力流动将温岭技术输向边远地区,让技能传导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钥匙”。
“同心·发展” 村域联通
激活抱团共富带
“以前村里的农民自建房租金低、租户少,大多长期闲置,现在租金从500元涨到了700元,空房子全租出去了!”泽国镇汇头林村村书记林维峰难掩喜悦。
汇头林村的增收,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共富带”的抱团发展。
近年来,在温岭市委统战部和泽国汇富春天电商产业园共同牵线下,泽国镇汇头林村、东环村、光明村等5个毗邻行政村打破“单村独斗”困局,借势电商直播热潮,将独具民族风的鞋款推销至全国各地,开启结对共建之路。
如今,这条以5个行政村为核心的共富带已集聚电商家庭400余户、出租房1200间,各村集体经济增幅均超过20%。不仅如此,人口的聚集还带动了餐饮商铺、物流站点等相继落地,各族村民与外来务工者共享基础设施升级红利,消费活力与归属感同步攀升。
“就村抓村太局限,集群发展才是出路。”温岭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温岭通过联动地域毗邻、产业相近的行政村,以“共富带”为载体,将民族特色产业与电商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有机结合,打造“民族手工艺+电商”“生态农业+旅游” 等特色矩阵,有效推动村与村之间整合碎片化资源、培养竞争性优势、放大共享性利益,破解了市域内农村发展不平衡难题。
“同心·赋能” 文旅联想
铺就和合共富路
长期以来,浙江温岭与湖北恩施交流密切,数万恩施各民族同胞在温岭工作生活,搭建起两地民族文化交流的天然桥梁。
2024年10月,台州-恩施直达航班开通后,温岭海韵风情与恩施峡谷奇观实现“双向奔赴”——20余条精品线路串联起土家女儿城、石塘渔港等地标;特产馆里,恩施富硒茶的清香挨着温岭鱼鲞的咸鲜,成为游客必打卡的“山海CP”。据统计,自直达航班开通后,两地年互送游客增长近1万人次。“以前回恩施要转机过夜,现在2小时直达!”归乡恩施乘客的感慨道出两地文旅融合的质变。
除了省际“文旅联动”大放异彩,在温岭市域内,民族文化的赋能效应同样显著。例如,新河镇依托长屿硐天景区打造的“民族交融山水课堂”,将地质奇观转化为民族文化展演的露天舞台。每逢佳节,山歌对唱、竹竿起舞、绣球传情、实景剧展演等民族特色活动轮番上演,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多元文化魅力。据悉,景区自推出“民族风情体验游”路线以来,游客接待量显著提升,仅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达12.9万人次,同比增长14.59%。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也离不开文旅联动。温岭聚焦市域各镇街道独特优势,推出“文旅+研学”精品线路,将沿途的石榴红家园、同心之家等阵地串联成“行走的课堂”,在增进各族青少年文化认同的同时,带动“研”途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如,2021年,城南镇“田园牧歌”研学基地创新“课程开发+农户参与”机制,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2024年坞根镇依托红色研学路线,推动当地民宿入住率大幅攀升,农产品销售额增长近25%。这种“文化引流—产业增值—全民共享”的模式,将文化传承的精神价值转化为共富发展的强劲动能,实现了精神共富与物质共富的同频共振。近五年来,已有2.5万名各族青少年参与研学活动,带动沿线各村集体年均增收近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