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同心·石榴红 宁波江北:“石榴籽”聚力育新苗 籽籽同心共成长
发布时间: 2025-08-21 15:59:48
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石榴籽”培育计划,通过“非遗+研学”的创新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零距离”场景助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案例成功入选国家民委《正确民族观实践典型案例汇编》,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江北样板”。
“石榴红”宣讲团,凝聚籽籽合力
文化传承,重在浸润,贵在共鸣。江北区创新打造的“北岸同心·石榴红”宣讲团,以群众语言讲述身边故事,用艺术形式传播民族团结理念。江北区现有20余支宣讲团分队,累计开展活动260余场次,覆盖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各个领域。
在宣讲活动中,各族青少年通过“说说我眼中的非遗”等特色环节,分享非遗体验感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者。冯冰峰《以慈孝之名,承家国之志》将董黯挑水等典故转化为鲜活教材,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宣讲团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象征和示范窗口,通过变说教为分享,变理论为故事,让宣讲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石榴红”合伙人,共绘籽籽同心
“研学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合作单位,还有辖区的各个学校,都是我们‘红石榴’合伙人。”江北区委统战部(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地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暑期期间,江北区委统战部(民宗局)联合慈城镇先后与杨建强骨木镶嵌省级传承创新工作室、宁波市泥金彩漆传承基地、中城小学等14家单位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课堂”,为各族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平台。其中,中诚小学深挖慈城千年文脉,将“围棋、京剧、金石传拓”三大优秀传统文化载体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载体,从认知认同升华为“棋品共修、京韵共传、拓印共创”的行动自觉。
“石榴红”夏令营,携手籽籽同行
今年7月,“文脉赓续润童心 石榴花开耀古城”系列活动在修思院正式启幕。首场活动非遗掐丝珐琅“石榴红”手工艺制作,让各族青少年在体验传统工艺的同时,深刻领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内涵。据悉,本次系列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除传统手工艺外,还将组织“金点子兴乡”茶话会、舌尖上的非遗等特色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寓教于乐中深植童心。
与此同时,江北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从四川大凉山、安徽大别山、河南太行山区等地远道而来的“小候鸟”们,他们跨越千山万水与在宁波务工的父母团聚。为了让这些孩子度过难忘的暑假,江北区创新推出“1+94”全域关爱模式,以“小红雁”“甬爱成长营”“慈小宝”等特色品牌为载体,在全区94个社区同步开启暑期“文化之旅”。
其中,前江街道118工业社区已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小红雁”暑期夏令营活动。“三年来,我们的夏令营已惠及400余名各族青少年。”前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童心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