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基层动态
绍兴上虞:侨力筑桥拓开放 推动伞业“出海”新发展
来源: 宣传处 发布时间: 2025-08-01 09:11:00

近年来,绍兴上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侨务工作“细胞工程”,依托上虞“中国伞城”全球最大成品伞制造基地优势,团结凝聚伞业侨企及侨界人士,推动伞业“抱团出海”,全力构筑新时代侨助开放新格局。


聚焦“兴阵地”,集聚“侨力量”

“伞叔”雷鹏琳


“叔,我想要一把会下雨的伞”“走夜路怕黑,想要一把会发光的伞”……上虞飞恋伞厂的老板雷鹏琳经常收到这些脑洞大开的想法。别的厂家嫌“离谱”,他却照单全收,因此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伞叔”“人形许愿池”“最听劝的老板”。


在伞企直播间,雷鹏琳凭借别具一格的“花式”卖伞手法,不仅让传统伞业制造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更在互联网平台吸粉200万,实现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传播方式的完美融合,成为侨阵地助力创新创业的生动范例。


近年来,上虞依托崧厦街道伞业产业集聚优势,以伞艺小镇、侨创之家、跨境电商园三大平台为支点,开展各类活动,累计吸引30余家伞业侨企、近500名侨界人士在此落地生根。


上虞还推动企业与涉侨研究院“侨侨”合作,引导企业敏锐把握露营经济风口,助力200余家伞企迅速转战以帐篷为核心的户外露营产业链,实现了伞业、户外露营装备产品100%本地配套。在此过程中,孵化出“白鹿领地”等知名侨创户外品牌,推动上虞伞业从单一的伞具生产向多元化户外产业拓展,激活了侨助伞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聚焦“促发展”,激活 “侨引擎”

2025年伞艺时尚周暨“中国伞城”品牌出海计划启动仪式


“全球三把伞,一把上虞造”。“一把伞”撑起了百亿产业链,也为上虞赢得了“中国伞城”的响亮称号。


今年5月,在绍兴上虞举办的伞艺时尚周暨“中国伞城”品牌出海计划启动仪式上,会发光的伞布、双人伞、文创伞等新奇产品纷纷亮相。活动中,义乌“一带一路”国家商会、上虞伞业商会等共同签订了“中国伞城”品牌出海战略协议,为上虞伞业品牌出海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其在国际市场上绽放光彩。


为何“中国伞城”的招牌能够打响并保持强劲势头?这与上虞持续发挥侨界力量、着力推进侨助开放的一系列举措密不可分。该区充分发挥侨企、侨商、侨胞、侨眷的资源优势与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伞业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如2025年春季广交会,该区组织14家伞业侨企组团参展,精准对接国际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额超1000万美元,凸显了侨力在推动伞业发展中的强大动力。


同时,上虞积极组建海外销售联盟,加强与海外侨商社团、商会的联系合作,并举办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为伞业产品“走出去”搭建平台,推动伞业侨企“抱团出海”。截至今年6月底,该区已组织70余家伞业企业(其中侨企23家),面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对接海外侨商社团(商会)2个、海外企业200家,促成50万件伞业产品出海,涉及金额达2000万美金。


聚焦“优服务”,释放“侨能量”

中国伞城侨创活动周


伞品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也存在潮汐周期,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伞企用工高峰期。上虞伞业商会工作人员回忆道,“这个时间段,伞企常常面临‘一工难求’的困境,甚至会爆发‘竞价抢人’大战,很多企业不得不包车前往河南、四川等地去‘抢工’。”


为解决伞业季节性用工和结构性用工短缺问题,上虞在侨创之家设立了“共享用工”专窗,将企业简单来料加工订单外发至专窗,统一组织村社闲置劳动力加工,为伞企用工成本降低约20%。


不仅如此,上虞还牵头相关部门,联合推出一系列为侨服务举措。如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活动,组织工作人员赴伞业侨企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组建50人的“虞侨同心”涉侨法律服务团,建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伞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联合宣讲机制,为伞业侨企和侨创人士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纠纷调解等服务,累计咨询200余次;联合商务局、工商联等部门,组织20余家伞业侨企参加“货通全球产业带出海计划”启动大会、“AI+外贸”研讨会等活动,助力企业紧跟行业趋势,开拓国际市场;举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中秋晚会、侨界人士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不断增进侨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和感情,为伞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汇聚起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