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平湖:“听得见”的传统文化 唱响共建共育共兴的统战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7-18 09:40:54
镗!镗!镗!钹子声响,故事开场。钹子书,国家级非遗,因其使用的主要乐器为钹子而得名,是流行于浙江省北部及上海等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作为钹子书的发源地,多年来,平湖市深入挖掘本土非遗的文化价值,助推统战工作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共建、文化人才共育、文化产业共兴的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统战筑基 文化铺路
共建民族互嵌共融新家园
山塘桥下水东流,钹子声声岁月长。在与金山区委统战部联合开展的“山湖相拥·石榴花开”平湖金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毗邻共建活动现场,一曲钹子书《谁说山塘小地方》拉近了浙沪两地间的距离,增进了两地群众毗邻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是我们与金山区每年的‘必备保留节目’。”平湖市统战干部表示,“为了让民族知识更深入人心,走进更多家庭小院之中,我们把钹子书从舞台搬到了活动课堂。通过‘石榴前哨’阵地,用传统艺术钹子书的方式打开多民族融合教育宣传的画卷。”
据了解,“石榴前哨”阵地是嘉兴市第一批“之江同心·石榴红”工作室,建设面积近400平米,内含共富直播间、民族手工坊、民族学习加油站等场所。近年来,该阵地融合本地非遗钹子书,以声会友、以文化人,开展了传统文化体验活动12场次,搭建起各领域统战人士沟通交流、和谐互动的共融平台,凝聚起更团结、更广泛的“同心力量”。
统战铸魂 文化润心
共育两地爱国爱乡新青年
去年11月,一部取材于钹子书的原创儿童话剧《钹音童梦》登上嘉兴市第二届儿童戏剧(舞台剧)平湖展演活动。来自广陈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以扎实稳健的台风,为观众们呈现了一段生动感人的历史故事,收获广泛好评。
“由我参与指导的作品首次亮相市级舞台,看到小朋友们的精彩演绎,我十分感动,我想这就是传承的意义。”农工党党员、平湖钹子书传承人王伟良说道。
2024年,平湖市委统战部制定项目化工作,依托党派条线“五彩农工·青色盐溪”项目,“平湖钹子书王伟良非遗技艺教学点”正式成立。在平湖市委统战部的牵头下,非遗技艺教学点与广陈中心小学(省级钹子书传习基地)、盐溪学堂、孟坚公益课堂、“小农人”夏令营等平台合作,编纂本土统战、爱国故事,为广大热爱钹子书的青少年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堂。目前,已开展超过20场教学培训,授课人数超过300人次,培养了一批平湖钹子书的爱好者、传承者。
非遗传承不仅在平湖本地开花结果,还跨越山海,流向了香江。去年7月,在港澳青年浙江行——“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行活动中,70余名香港青年打卡明月山塘古镇,学习体验钹子书弹唱,沉浸式感受这项非遗的独特魅力。
从平湖居民到上海民众,再到香港同胞,如今,钹子书的辐射范围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并不断为这项传统非遗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钹子书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统战搭台 文化落子
共兴乡村有声文旅新业态
为推动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平湖市委统战部积极探索“以文化带动产业,以产业带活文化”的发展新思路,联合民主党派开设钹子书文化体验区,并开展钹子书专场文艺巡演等活动。
去年年初,山塘村推出元宵节钹子书专场演出在村礼堂精彩上演,现场人气火爆,座无虚席,不仅吸引了本村村民,更有不少跨区探亲的上海游客慕名前来。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仍意犹未尽,久久不肯离场。
平湖市委统战部敏锐把握这一契机,携手山塘村、泗泾村、龙萌村共同发布“趣村游”品牌,对山塘钹子书馆进行升级改造。通过融入钹子书文化体验区、开设夏令营小课堂等方式,打造多元文化场景,为乡村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据统计,2024年钹子书馆助推所在的山塘景区接待游客9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511.6万元,双双破历史新高。
在走访调研中,当地辖区统战委员发现,游客在欣赏完钹子书表演后,常常会顺道光顾周边文创店铺。为此,平湖市委统战部积极对接民盟盟员张天伦的文创团队,推动广陈山塘孟坚故里系列文创与钹子书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出钹子书香插、木质书签等特色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入驻景区文创小铺,还多次亮相各大博览会,赢得了长三角地区及省内外游客的广泛好评。
如今,漫步山塘老街,文创小铺与钹子书馆相映成趣,充满本土文化韵味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争相选购的伴手礼,一幅“以文化人、以文兴村”的共富画卷正徐徐铺展。
从浙沪边界的山塘古桥到香江之畔,从校园课堂到乡村文旅,钹子书不仅是婉转的乡音记忆,更成为平湖市以“统战+传统文化”模式凝聚共识、促进共融的生动实践。未来,平湖市将继续以传统文化为媒,拓展文化共建、人才共育、文旅共兴的融合路径,让这朵传统非遗之花为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深厚的文化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