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五维协同”助力凉山州同心共富

发布时间: 2025-05-14 11:07:33    来源: 宣传处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宁波镇海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聚焦“产业链贯通、价值链提升、利益链共享”目标,创新构建“五维协同”帮扶模式,通过产销对接、技术赋能、渠道拓展、品牌打造、人才培育等系统性举措,带动超千户果农增收,推动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助力凉山州同心共富。


创新“两地仓”模式

实现产销一体对接


“6月前是淡季,6月以后就忙不过来咯。”近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甬凉消费协作中心仓”里,凉山州山里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太嘉林正忙着清点发往浙江省宁波市的农特产品。


据了解,以往凉山各地农特产品发往镇海需先到成都、杭州等地中转,普通物流要近一星期的时间才能送达镇海,严重制约了凉山商品在镇海,乃至浙江市场的竞争力。


“现在我们有了甬凉‘两地仓’,不仅时效缩短、运费降低,针对那些销量比较好的产品,企业还可以提前在宁波‘销地仓’备货,消费者下单即可当日送达,就像‘外卖’一样快。”镇海·金阳电商产业飞地园运营方负责人胡杰表示,通过建立“产地仓+销地仓”双向流通网络,打通了农产品供应链条,破解了物流梗阻。


近年来,镇海以物流网络建设为纽带,推动东西部各族群众经济互通、资源共享,助力凉山等民族地区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促进民族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深化技术赋能

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3月12日,在四川凉山州金阳县热水河乡体可洛村的金阳县百香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内,30多名村民正忙着挖坑、施肥、搭架子,将已经育好的百香果大杯苗移栽下地种植。


“经过3个月的精心培育,这批苗长势喜人。这些天热水河乡的平均气温都在15℃左右,种苗生长也达到室外移栽种植的要求。”产业园负责人唐思玲说,大杯苗移栽能有效缩短缓苗期,大大提高收益。


为推动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镇海区委统战部通过实施技术搭桥行动,组建由农科院专家、本土技术员构成的“石榴红”帮扶团队,以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民族地区传统产业升级。如,为金阳青花椒定制“梯度烘干+真空锁鲜”工艺,延长货架期至12个月;同步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监管,推动凉山州当地农特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


构建多元渠道矩阵

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


日前,“全域结对聚合力 共绘振兴新蓝图”2025年镇海—金阳东西部协作镇(街)村(社)企、社会组织结对仪式在金阳县举行。结对仪式上,还举行了镇海手工艺品盲盒与金阳农特产品盲盒交换仪式,以文化与产业互鉴深化协作情谊。


“镇海与金阳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两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镇海将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聚焦教育、医疗、产业等重点领域,推动帮扶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力助推金阳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镇海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镇海通过展销会、文旅推介等活动,积极搭建东西部民族文化交融平台,构建起“核心枢纽+多点支撑”的立体展销网络。以宁波植物园展销中心作为核心,联动骆驼、庄市、招宝山3个分中心,全年举办凉山农特产品展销会、文旅推介会10余场。此外,镇海还创新社群营销方式,依托“共富工坊”微信小程序、社区团购群开展“苹果盲盒”“花椒体验包”等趣味营销活动,产品复购率超40%。


培育电商新业态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大家好,这里是金阳优选直播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镇海·金阳电商产业飞地园区内,“95后”彝族主播黑日阿佳莫在镜头前展示大凉山的各类水果、农特产品……随着“618”购物节预热的提前启动,近日,园区内直播间人气火爆,短短两三天,仅凉山阳光玫瑰葡萄就销售600多箱。


镇海聚焦培养各族“新农人”,通过电商直播将民族文化与农产品结合,既拓宽增收渠道,又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劲动能。如,在凉山设立西昌电商飞地孵化园,通过“理论培训+实战带教”双轨制培养本土电商人才;开展“百名主播助凉山”行动,组织镇海MCN机构与凉山青年结对,孵化“阿依莫”“索玛花开”等20个乡土IP账号,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50万元。


强化品牌赋能

提升市场溢价能力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民族风情浓郁,盐源是“盐笑菓菓”、昭觉是“昭息相伴”、木里是“沐礼沐外”、金阳是“金发魔莉”、普格是“一普一格”……去年6月18日,在“浙川山海情·彝礼相荟梦”品牌发布会上,凉山各县(市)的知名土特产品以一种崭新的品牌定位首次亮相。


浙川山海情,甬凉一家亲。镇海持续加强两地经济文化的常态化互动,不断提升凉山农特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以民族品牌为载体,将民族特色融入产品设计,通过品牌溢价反哺民族地区发展,让民族文化在现代市场中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统一视觉标识与品控标准,开发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推出精品礼盒装苹果、青花椒精油等深加工产品。通过标准化品控和文创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实现品牌化转型,有效增强市场认知度和溢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