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非公经济
当资本遇见科技:解码新理财之道
来源: 浙商杂志 发布时间: 2025-04-23 11:23:07

四月的杭州,一场聚焦科技与资本的探访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大咖们走进科技型企业,走进“杭州六小龙”,在展厅的仿生手演示中、在换电柜的极速体验里,触摸到科技+投资的双重心跳——既涌动着商业创新的热潮,也流淌着润泽社会的温度。

这场由浙商银行私人银行部策划的探访活动,正为投资者勾勒出“理财有道”的新图景。

时代命题:当财富管理撞上“科技刚需”

在“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来自深圳的企业家岑先生尝试戴上智能仿生手,仅凭意念让仿生手比出“点赞”手势时,他笑言:“以前看科技项目的策划书像看天书,现在才知道,能让残疾人握起筷子的技术,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

好的投资,不仅能带来回报,还能为社会贡献“善”的力量,这也正是浙商银行策划这场活动的初衷:带领投资人与企业家跳出财务报表,走进技术落地的现场,让科技投资回归“解决真问题”的本质。

时代的风向,更让投资科创充满深意。脑机接口被写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电动车充换电被列为城市安全刚需,这些领域既承载着技术突破的想象,更紧扣民生痛点。正如宇谷科技一以贯之的目标:“让电动车充电不再危险”,当科技使命与“共同富裕”“双碳目标”等战略同频,浙商银行看到了财富管理的新维度——帮助企业家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在社会痛点中发现投资机遇。

科技向善:让技术突破照进人间烟火

在考察过程中,企业家们发现,创业项目的许多细节都在诠释“科技向善”的真义。

强脑科技的展厅里,处处是受益人的故事:用仿生手写下行书书法,自闭症儿童戴着监测头环露出笑脸,少年依靠仿生假肢攀岩冲浪……公司合伙人、高级副总裁何熙昱锦在座谈中分享:“机器智能之上更需人文关怀,我们坚持非侵入式技术路径,就是希望脑机接口能惠及更多人。”科技向善,让技术突破有了温暖的注脚。

宇谷科技董事长刘爱明算的“安全账”令人警醒:“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会发生2.1万起充电火灾。我们的换电模式能够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政府为此给每个换电柜补贴500元。”这种“技术省钱”的逻辑,让来自太原市做社区运营的吴先生频频点头:“投资换电柜,既是商业布局,也是居民的‘安全保险’。”

极氪总部的试驾车中,企业家们体验着车辆的“闪电切换”模式,从纯电到混动无缝衔接。“我们不仅造电动车,更在构建‘无焦虑出行生态’,让用户在城市与郊野之间自由穿梭。”当技术突破转化为切实的生活改善,“科技普惠”的理念才能真正走进人们心中。

这些企业的实践,折射出浙江科创的独特基因:“让科技有温度”的生态正在显现——政策不仅扶持研发,更引导创新流向社会民生。

理财新经:在共生中寻找“双螺旋增长”

活动中,投资人张先生坦言:“以前看项目只盯着毛利率、用户数,现在发现更重要的是‘双螺旋’——技术壁垒要够硬,社会价值要够实。强脑科技作为‘六小龙’里的脑机接口先锋,既降低了感染风险,还能覆盖更广泛的康复人群,这就是‘技术+人心’的实际意义。”

近年来,浙商银行全面践行“善本金融”理念,通过“善本信托”等创新实践,让企业家自主可感知地参与到各项慈善活动当中。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浙商银行进一步将“善”的理念与探访洞察编织成“理财新经”:真正的财富不是流水上的数字,而是藏在“共生”的逻辑里——当资本流向那些“既会赚钱,又能回馈社会”的科技企业,财富便有了超越数字的重量。

科技向善、理财有道。最好的投资,从来不是追逐风口,而是选择与时代需求共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