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时代正赋予“浙商”新的内涵

发布时间: 2025-04-02 16:04:12    来源: 浙商杂志 浏览次数:

DeepSeek和杭州“六小龙”引发的热议仍在持续,“杭州现象”背后的思考仍在继续。近日,《财经》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

“以最小的成本做最大的创新才是杭州现象的本质,互联网才是杭州创新的基础设施。”对话中,王坚认为浙江民营经济出现了质变,时代正赋予“浙商”新的内涵。与传统偏好大企业的观念不同,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创新主体,民营企业已经可以用科技创新的逻辑来推动经济发展。

以下为对话内容(有删减):

时代正赋予“浙商”新的内涵

浙江过去的创新大都停留在温州的鞋子衬衫、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以及浙商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徐匡迪曾经当面和我说过,“浙商”这个概念很好,浙江的很多企业都用“浙商”去描述,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但现在能不能有更好的名字?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浙商的“四千精神”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中被体现出来了。创新一定要改变思路,要相信中小企业,这是根本。以前我们讲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句话是对的,但是要多说一句,即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它还是有不同内涵的。浙江已经完成了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浙江的中小企业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对“小镇”有偏好,这是我认知的基本逻辑。过去人们总把中小企业理解成落后或只顾自己死活,但今天中小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浙商的“四千精神”也适合这个逻辑。

为什么其他地方没有发生?因为其他地方没有那么多的创新主体,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转变,所以我一直强调,中小企业是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就是这个道理。

“硅谷”无法解释“杭州现象”

“杭州现象”确实存在,但用硅谷解释杭州现象不一定准确。不应该说“中国的硅谷”就在杭州,而是杭州正在形成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一种机制,核心是机制创新。这些创新创业企业为什么会出来?它们生长在怎样的土壤和环境里?都需要挖掘。如果简单归结为政府采取的若干措施,就太简单了。事实上,机制的无形胜于有形。

大家总说中国没有埃隆·马斯克,如果只是说没有马斯克这么成功的人,我认同;但说中国没有他那样精神境界的年轻人,我不认同。我身边都是这样的年轻人,一帮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却天天操心人类未来的人。DeepSeek一出来,就印证了这句话,年轻人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别人的路,不是用“硅谷”可以解释的。

我对浙江和杭州的理解是,政府没有多管,多管没有好处。但政府提供了更大的环境,把环境创造好就行了;所谓的好机制,就是为了创造更大的环境。机制,本质上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但双方有共同的价值体系。这个真是杭州难得的大环境!

杭州一定要借此东风来做好自己的事,将此现象视为一个过程,千万不可作为结果。现在尤其需要借这次“杭州现象”将过去的一些已经固化的认知好好反思。比如,创新要强调人才创新的能级,不要去强调人才的“帽子”,帽子最多的地方一定是创新最弱的地方;高校越多也不见得创新越多;投资越多也不意味着成果越大。

“DeepSeek现象”说明了基础模型的重要性

DeepSeek的成功,一是说明了基础模型的重要性。DeepSeek是一家初创公司,不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而是源自一家量化投资公司,用“闲钱”从基础模型做起,并将此完成。DeepSeek属开创性的初创企业,阿里云算是个龙头企业,即大公司做事的逻辑,之江实验室是作为国家科技力量的实验室,三家属于不同的机制,但都致力于基础模型的突破。

二是DeepSeek相信并选择了开源,这与闭源模式的影响截然不同。OpenAI虽起名Open,但不选择开源,不把基础模型作为资源开放出来,即“Open Resourse”,DeepSeek出来一周,就突破了微软等企业近十年的积累量,导致英伟达被迫调整授权策略,OpenAI加速其技术披露。开源的重要性在于对整个社会和市场有利,开启了协作共赢。

三是对AI前沿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其“低成本+高性能+开源”模式打破了对美国大模型的认知垄断。开源模型也会降低对特定硬件的绑定和依赖,也促使芯片等行业向多元化发展。

对于DeepSeek的出现,如果只是停留在讨论中国在AI上比别人强还是弱的问题,就太简单化了。这个时机应该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创新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尤其是影响人类命运的那些创新,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人们总愿意将一个现象的出现简单地归因到一两个事情和观点上,错失全貌,不太面对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我还是愿意回到“小镇”,看似扯远了,然“小镇”即江南文化。

为什么当人们谈“谷”时我更愿意谈“小镇”?

水系意味着流动、开放、互通有无,只不过当时的互通有无是油盐酱醋,而现在长三角地区的“水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当年的互联网。我觉得,这种传承或者文化,需要完整地梳理一下。

为什么当人们谈“谷”时我更愿意谈“小镇”?因为开放、流动、互通有无是今日“小镇”的无形标签。

事实上,社会需要一个“机制”让创新的技术被社会认识和认可,其真正价值才会产生。若技术都没有被大家认识和认可,一下跳到商业,其实是杀鸡取卵。“小镇”就是帮助技术完成从“认可”到“商业”的过程,这就是机制,一个深层次问题,绝非简单的几项政策措施可解决。

我的理解是今天在中国发生的很多事真不是“谷”的概念,而是“小镇”的概念,其概念也绝非政府所划分的一个行政小镇,而是里面真正形成的无形的氛围和空间。没有这种氛围的“小镇”,创业者不会聚集这里,创业者也不可能被激发。多少大公司访客中心搞得出奇漂亮,但最终没有氛围,无法聚集人气。

阿里云对杭州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浙江有句话,“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最早好像是从梦想小镇出来的,这句话实际上诠释了小镇为何能被认为是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阿里云对杭州最大的贡献,是杭州出了一家与众不同的科技公司。同样DeepSeek是一家科技的民营企业,一家技术被全世界认可的初创型民营企业,具有标志性意义。想一想春节前也有好几家企业很火,TikTok火了、小红书也火了,但DeepSeek的火不同,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公司,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