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田:一个厂二代的数字化突围战

发布时间: 2025-04-11 09:47:58    来源: 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60万秒的差距,就是生死时速。”张卓田的指尖叩在会议桌上,投影光束里飘浮的尘埃随着声波震颤。这句话像颗钉子,把原本斜靠在转椅里的大家都钉直了脊背。

时间倒回到2021年的夏天,英国金融硕士毕业的张卓田在上海陆家嘴的写字楼里敲打键盘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厂里缺人,回来帮忙。”这句话将她从“投行精英梦”拽回杭州萧山,来到浙江普天集成房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普天”),了解产品、熟悉流程、接待客户……做好一个小小业务员成了她接班的第一课。

普天是父亲张如堂于1998年创立的“门窗配件小作坊”,26年后已蜕变为年营收过亿的世界集成房屋领导者,开发了100多项专利技术,产品遍布120个国家和地区。但走进普天的第一天,张卓田就发现:“这里的数字化程度,还不如我留学时的学生公寓。”

盲盒式管理与40万封邮件的噩梦

张卓田做了半年的业务员。

当时碰上疫情,线下展会不开了,原定来工厂参观的客户也不来了,业务难以推进,张卓田开始思考如何寻找新的机遇。年末,她干脆成立了新的市场部,重点布局线上市场,希望慢慢降低对线下渠道的依赖程度。

“外贸邮件全抄送我,一个月收40万封,每秒看一封得花6周。”更让她震惊的是业务员的“盲盒作业”——客户数据散落在Excel表格和个人邮箱,新人开单周期长达240天。当她在早会上提议试行数字化转型和完善流程制度时,会议室陷入沉默。一位跟随父亲20年的老员工嘀咕:“小姑娘懂什么?我们以前靠传真机都能做到几百万元!”

张卓田与父亲张如堂的经营理念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从官网品牌区隔到钉钉流程上线,甚至员工管理——她要求限制业务员客户数量,确保深度服务,引发老员工抗议:“这是动了我们的蛋糕!”

转机出现在2022年春节。当同行因假期停摆时,张卓田带领自营团队在阿里国际站24小时值守。大年初二,7天极限沟通后,1.3亿元订单落地——这是普天史上最大单笔订单,也是数字化与流程化的威力。

2024年春天,普天安徽新工厂开工前夕,张卓田的数字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她将OKKI AI(阿里国际站旗下外贸SaaS工具)系统比作“给老厂房装上神经中枢”——所有询盘、设计图、物流数据实时接入云端,业务员只需要在界面输入“美国佛州客户预算”,AI即刻推送历史成交数据、产品分析及报价策略。

但父亲的态度让她明白,走出这一步到底有多难。当她首次提出用OKKI AI替换传统CRM系统时,父亲张如堂眉头紧锁:“系统能用就行,折腾什么?”父女关系一度紧张到只能邮件沟通。深夜,她蜷缩在办公室敲下3000字长信:“40万封邮件不是勋章,是枷锁。普天需要的不只是匠人精神,更是数字化的翅膀。”父亲看到了她的决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松口了。

“老员工们把键盘敲得震天响,其实是抗议。”改革初期,技术部的老王“忘记”上传数据,市场部周姐的Excel表格永远显示“正在加载”。张卓田在晨会上甩出一组对比数据:传统方式整理季度客户数据需1周,AI系统仅需5秒。“60万秒差距,就是生死时速。”

掷地有声的数据,让更多员工看到了数字化管理的好处。而经过几次“拉锯”后,父亲也开始把她当作成熟的大人,能够倾听她的意见了。

手工少女的“冷酷”管理哲学

这种数字化和线上化的经营思路,带来了新的外贸特色,也在反哺父辈打下的业绩。张卓田认为,自己接手后,就不能仅仅是延续普天过去26年的“老经验”,因为父辈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成绩,“我必须再造一个更好的普天”。

但是,“超越过去”其实困难重重。这不是某一家外贸工厂的挑战,也不是某一个厂二代的挑战,白手起家的上一代外贸人,胆大、肯干、肯钻研,更讲究“人情世故”。相比之下,厂二代们更相信数据,也希望用标准化的流程和制度进行现代化管理,将厂子做大做强。代际之间的矛盾和新外贸时代的要求,逼迫着他们不断迭代。

父亲是“匠人型”企业家,深耕产品技术;女儿则是“效率至上”的变革者,推崇标准化与资本化运作。“我爸觉得制度可以灵活,但我认为规则必须刚性。”张卓田笑称父亲是个“好老板”,而自己则是个“资本家”,“我希望员工安心在公司工作,不仅是因为我这个人性格好,而是在这里出业绩、讲规则。”

有意思的是,工作日复盘完销售数据的张卓田,周末会从抽屉里翻出钩针和毛线,在家里的一个角落安静地钩织羊毛毡玩偶。这个1997年出生的“厂二代”身上有种奇妙的割裂感——白天是雷厉风行推动数字化改革的“冷面主管”,夜晚却化身沉浸于手工的“毛线少女”。

“钩毛线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她坦言,手工带来的极致专注力,意外锤炼了她对细节的把控。2024年推行OKKI AI系统时,正是这种从钩针尖培养出的耐心,让她逐一拆解40万封邮件的数据逻辑;设计AI知识库时,羊毛毡制作中“一针一线不容错”的严谨,又让她将2000多个零件参数梳理成标准化文档。就连父亲张如堂都感叹:“她给业务员定客户上限的‘铁规矩’,就像数毛线针脚一样较真。”

在普天员工眼中,这种反差恰是张卓田的独特管理密码——既有少女的细腻洞察,又有超越年龄的冷静决断。当被问及为何坚持手工爱好,她笑着说:“企业管理就像钩针,既要勾勒大框架,又不能漏掉任何一针。而心细,才是对抗变革阻力的温柔铠甲。”

预制房屋与“后喻时代”的野望

“制度和规则是公司管理的必要工具,但它们只是手段,公司真正的核心还是产品,只有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张卓田说。

过了不久,张卓田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厂一代做外贸时,依托的是中国的供应链能力和制造能力,比拼价格优势。现在出海赛道火热,就不能够再简单依靠低价的方式去获取订单,而要重视产品和品牌。

这种转变背后,是她对“中国制造”标签的执念。曾有客户要求隐藏产品上的“Made in China”,但她坚持用品质打破偏见。

“客户要求撕掉Made in China标签的日子必须终结。”她回忆,就在2022年卡塔尔项目交付后,央视报道中,卡塔尔负责人竖起拇指:“中国制造,可靠!”让她觉得向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而慢慢地,张卓田又观察到,大众正在改变对集成房屋的认知,技术的进步也让集成房屋从临时性住所变成能够住30年到50年的家,国外不少年轻人开始爱上这类低成本、可移动、易拆装的“预制房屋”。“有没有想过,也许在未来几十年后,集成房屋可能会取代传统建筑?”张卓田说,现在厂里推出新产品的时候,她想了一个新的标语:“重新定义居住时代。”

2024年,普天业绩增长至2亿元,90%都来自线上,其中阿里国际站的业绩占到总盘的60%。“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年轻人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完全可以反哺父辈。

2025年,安徽新工厂投产,产能可扩至10亿元。张卓田的目标是在3年到5年内推动上市,并主导行业标准制定:“中国集成房屋不能永远对标海外,我们要做定义规则的人。”

留给这个厂二代的,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对话张卓田

Q:记者

A:张卓田(普天集成常务副总)

Q1

您对公司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A1

公司目前在安徽的新工厂已投产,产能是老工厂的4倍多,拉满可达10亿元左右。短期内,希望在三年内实现上市规划,慢则五年。长期来看,公司希望凭借行业经验,参与制定集成房屋行业标准,推动中国在这个行业领先。尽管集成房屋在发达国家应用较早,但公司作为后发者,有信心走得更快更好,通过体系化建设让中国在该领域领先。

Q2

您如何看待当前新生代企业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A2

我们这代人更注重新技术与生产力的结合。比如大量引进国际化人才,最大化留学投入的效益;应用AI等新技术工具提升效率,像阿里国际站自带的AI功能就是典型案例。相比父辈专注实干,我们追求高效、快速且系统化的突破,比如深耕市场时不再“蜻蜓点水”,而是瞄准份额全面占领。野心更大,但目标更聚焦——既要快,又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