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建平:抓住DS“横空出世”机遇,高效推进数字应用场景创新

发布时间: 2025-02-17 15:06:21    来源: 浙商杂志 浏览次数:

这个春节,比春晚还精彩的,是杭州的DeepSeek横空出世,大模型“大放异彩”对数字应用场景创新,让杭州作为城市火了一把。

DS发布后震撼业界,荣登全球多个应用商店下载榜首,引发全球科技股震荡,国际科技龙头纷纷与其合作,但也有OpenAI CEO奥尔特曼等专家质疑DS的技术来源和训练成本。总体上看,DS是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低价高效、开源开放构建生态基底等方式,开展底层硬核创新的标志性成果,被多家媒体评价为“国运级”应用技术创新,有望帮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实现赶超。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技术创新推动模型训练和推理效率优化,引发行业对模型算力依赖的思考。DS通过创新模型架构、优化训练算法、深度挖掘硬件性能等技术手段,用不到十分之一的资源达成了比肩OpenAI o1模型的推理能力,促使行业开始重新审视模型的算力依赖和技术创新方向。

二是坚持开源策略推动模型平权,构建“以我为主”的技术创新生态。DS的开源策略打破了OpenAI等科技巨头闭源模型的技术垄断,迅速拉近全球在模型层面的技术代差,通过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技术迭代和生态共建,加速全行业技术进步。DS通过对具有全球技术竞争力模型的开源开放,有助于推动国产化大模型打造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底层框架和生态基底。

三是打造“低成本+高性能”模型,加速强推理模型应用普惠化。从成本上看,DS-R1模型仅为OpenAI o1的约三十分之一,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在这一价格水平上实现高性能推理模型服务,将可能引发大模型的新一轮降价潮。DS的低成本策略将加速全球大模型的低本增效,支撑深层次人工智能应用快速增长,形成更多具有“颠覆性”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四是通过硅谷式创新推动技术突破,为初创企业的自主创新路径提供有益探索。DS倡导问题导向、小天才式的“自由创新”,专注于基础模型研究而不考虑商业变现,类似早期OpenAI、DeepMind的“实验室模式”,是硅谷式创新在本土的成功实践。DS的成功为我国实现前沿技术领跑探索了可行创新模式,鼓励更多具有自由探索精神的创新团队探索前沿底层硬核技术。

随着DS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标志着“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数字经济创新深化,已经开启新的征程。主要有四个看点:

一是开辟浙江向“数字经济2.0版”跨越的新赛道。阿里巴巴是互联网技术主导背景下,浙江数字经济的创新标杆和代表,而DS等杭州“六小龙”的诞生,更多是人工智能技术主导背景下,浙江数字经济的创新标杆和代表。标志着“创新浙江”向企业更加多元、生态更加丰富发展,更是从应用创新、跟随创新向硬核创新、前沿创新拓展。

二是重塑杭州“天堂硅谷”市场经济创新范式和品牌。2025年初,以游戏科学、宇树科技、深度求索等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崭露头角,验证了杭州“市场创新驱动+政府生态营造”的创新范式正在形成“边缘突破-生态反哺”的良性循环。DS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杭州在基础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也将推动这一创新范式向更高层次演进,为杭州进一步打响“天堂硅谷”创新品牌,推动中国式创新从模式借鉴向范式输出转变提供有力论据。

三是助力构建“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自主可控应用生态。浙江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3A游戏等领域已取得“人工智能+”应用突破,并形成技术协同、市场共享的产业集聚效应。DS的崛起是“技术开源-应用创新-产业协同”模式的缩影,标志着浙江从“应用跟随者”到“技术定义者”的成功转型,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从底层技术到商业模式的全面支撑,促进全省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落地和产业链协同。

四是形成全球“Geek型”“学术型”人才汇聚强磁场。DS采用“超级个体+自由协作”的人才组织架构,汇集年轻化、高学历的本土精英团队,将学术背景、技术狂热和创新胆识置于传统经验之上,以独特的“纳米级决策链”优势奠定了DS的核心竞争力与行业领先地位。吸引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关注,倒逼浙江加速构建“学术深度×创新锐度”的人才引力场,促使更多热血创新力量向浙江汇聚,助力浙江在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竞争中占据主动。

必须看到,经济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赛。技术进步永无止境,产业迭代也永不停步。面对经济发展面临着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顺势而为,进一步加大DS的深度应用,进一步巩固先发领域的竞争优势,仍需加持与加力。要重点做好4篇文章:

一是全力保障DS安全稳定发展。建立研发成果安全备份机制,指导DS定期将最新研发成果隔离备份,支持省内算力中心加快适配模型并对外提供推理服务。对DS的网络设备开展安全监测和预警,快速处置攻击事件,及时清洗攻击流量。推动DS网络安全公司开展合作,及时处置网络安全漏洞隐患,强化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二是“以我为主”构建全球最强开源生态。支持DS、阿里云等承担国家攻关任务,持续迭代复杂思维链、对齐调优等大模型关键技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源模型体系。研究设立省人工智能开源基金会,鼓励行业龙头参与运营,重点支持魔搭社区等开源生态发展。鼓励更多的个人开发者、高校师生等参与省内开源生态建设。

三是打造“人工智能+”应用赋能最佳丛林。聚焦主导行业智能化转型面临的共性问题,基于DS形成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低成本推广应用。支持DS等大模型企业与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深度合作,开展场景集成创新,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未来先导应用区。

四是推动“芯片-算力-模型”自主可控发展。支持国内重点AI芯片厂商与DS等合作,攻关突破算子库、编译器等软硬件适配关键技术,加快国产软硬件适配兼容,提升模型训练和推理效率。支持DS等利用软硬件适配攻关成果,在已建成的省级万卡集群训练最新模型产品,提升自主“芯片-算力-模型”生态高效集成适配。

同时,要注重实施人才有序流动管理办法,避免区域间恶性“挖角”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创新团队或人才,为人工智能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