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聚焦”深入实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程

发布时间: 2024-09-23 15:41:25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四个聚焦”深入实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程

嘉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李小平

一直以来,嘉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部署,紧扣省委提出的争创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省目标和“一个高地、五个先行”重点任务,积极融入省委统战部“1156”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性抓手,做到“从1156中来、到1156中去”,高度注重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全力争创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域典范。

嘉兴着力于强化政治引领、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作用发挥,有效畅通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管理、使用全链条,聚焦增才塑能,提高教育培养“精度”。

一是注重培训赋能。坚持政治培训与专业赋能相结合,近三年择优选调21名党外干部参加省、市中青班,组织37名党外干部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班等市委中长期培训班次,选调223名党外干部参加重点工作专题研讨班培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把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每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调训党外干部参训,占比10%。

二是注重实践磨炼。优化党外干部“到一线去,从一线来”的成长路径,近三年选派231名党外干部参与疫情防控、重大项目推进、稳进提质十大百日攻坚行动等中心工作,通过驰援基层、参与专班、驻企服务等形式,推动县处级党外干部交流30人、科级年轻党外干部集中交流10人,让党外干部在一线火线、急难险重中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不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三是注重日常管理。实行党外干部重要情况报告制度,日常掌握党外副科级以上干部年度考核、岗位变动等事项,经常性了解德才素质和现实表现。建立党外干部资源库,综合比选、择优入库,完善优进绌退动态调整机制。目前,下辖7个县(市、区)政府班子配备党外副职实现全覆盖,除公安外的部门中层干部都按不少于10%的比例配备了党外干部,51名各层级、各年龄段的优秀党外干部纳入党外干部资源库,工作有基础、有举措、有成效。

下一步,按照省委统战部“1156”责任分工落实体系的统一部署安排,嘉兴市深入实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程,力争尽快形成嘉兴特色、全省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全力打造一支整体素质更加过硬、数量规模更加合理、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全省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挑大梁、勇立潮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是聚焦政治铸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嘉兴民主党派先贤独特资源,串点成线打造“1+7+7”精品研学地图,广泛发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奋斗岗位作贡献,全市每年组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100场次,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注重凝聚统一战线新生代力量,强化思想引领和政治传承,加大青年代表人士发现储备和梯队培养,深入实施“禾商青蓝接力工程”,持续深化港澳台海外青年交流,探索推进各领域青年统战工作。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组织深入推进“同心同廉”工程,打造“同心同廉”教育基地,开展“主委话同廉”“清风行动”,百家清廉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评选等活动,把廉洁要求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各环节,从严把好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

二是聚焦中心大局,加强各领域队伍建设。抓好民主党派队伍建设,健全党外干部推优机制,持续开展党外代表人士“双走访”活动,不断完善党外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推动党外干部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抓好党外知识分子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建设,开展好“之江同心・爱国奋斗”系列宣讲活动,组建党外知识分子“专家服务团”,深入推进无党派人士“青苗计划”,做好联谊交友、创业帮扶指导、职业发展等服务。抓好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四千精神”和新时代禾商精神,联动举办“铸魂・赋能”高质量研修班和新时代禾商大讲堂,健全完善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库和导师库,制定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作意见。抓好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深化“之江同心・正信正行”宗教中国化和“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建设,指导民族宗教界持续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等活动,实施“十百千万”宗教人才培育工程。抓好海外侨界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打造“侨立方”“侨创空间”等平台载体,加强高端院所、创业园区、孵化机构、产业园区等各类“双创”平台建设,开展“之江同心・海燕回嘉”等系列活动。

三是聚焦选育管用,全面提升能力素养。拓宽发现储备“维度”,注重把握资格条件,以各条线数智平台为依托,动态构建各战线、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清单体系。提高教育培养“精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外干部教育培养,坚持政治培训与专业赋能相结合,择优选调党外干部参加省、市中青班等培训班次,选调党外干部参加经济、金融、科技、除险保安等能力素养培训,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提升管理考评“准度”,建立对党外代表人士常态化的联系机制,重点了解掌握其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和个人重要事项变化情况,特别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加大选拔使用“力度”,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切实推进公立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和基层一线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统筹做好政府部门、法检“两院”、国企和民主党派机关等重点领域党外干部安排使用和人员储备,给位子、压担子、拓空间。

四是聚焦作用发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大统战工作格局,积极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职安排、政治安排、社会安排和荣誉安排,促进党外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加强合作共事,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推动中共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党外干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保证党外干部在其位、主其事、负其责,对分管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人事任免的建议权。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协助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帮助优化队伍结构、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为他们开展教育活动、好好学习培训、进行实践锻炼创造必要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发展和培养符合各自特色的代表人士,发挥好统一战线相关团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