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红船”心 禾港话情深
——记省政协委员、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副会长程奇
发布时间: 2024-09-23 15:14:11
坚守“红船”心 禾港话情深
——记省政协委员、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副会长程奇
海盐县委统战部
程奇,浙江省政协委员,政协第九届嘉兴市委员会委员,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副会长,香港嘉兴同乡会会长,香港海盐同乡会会长。在港三十年,他坚持创业,用奋斗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他心怀家乡,在事业有成之际不忘回馈故里,为嘉兴发展贡献力量;他心系社会,立足于同乡会等平台,助力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搭建禾港交流桥梁。在不辍的实践中,他正身体力行讲述着红船精神,书写狮子山下全新的故事。
心系家乡 服务显情怀
1990年12月,香港嘉兴同乡会正式注册成立,成为推动香港与嘉兴两地在社团、经济、人文等各方面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30多年来,同乡会各届理监事成员始终不忘“爱国、爱港、爱家乡,组织和促进嘉兴在香港乡亲相互联系、倾叙乡谊,达致团结互助”的宗旨,通过考察交流活动等,有力推动两地的交往与协同发展。程奇作为嘉兴同乡会第七届会长,更是不忘肩上使命,在同乡会这个平台上积极奉献。
程奇说:“嘉兴人有拼搏务实的特征,与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一脉相承,同时还深深扎根于嘉兴的文化土壤,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具备这样特质的在港嘉兴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既能齐心协力为维护香港稳定作贡献,也不忘故乡,将经验带回家乡,促进嘉兴的进一步发展。”
带着这样的初心,程奇俨然成为在港嘉兴人的代表。他在同乡会这个平台上,积极团结乡亲,帮助在港嘉兴同胞搭建资源分享、交流共进的平台;他组织并参与各项交流活动,通过学生交流、青年考察等形式将香港的先进经验带回家乡,促进家乡发展;在政协平台上,他心系民生,为家乡的稳定与繁荣积极建言献策。
当谈及这些年为社会所作的奉献,程奇表示:“每一个职务都代表一份责任,要实现真正服务民众,必须从大家最关注的问题着手。在社会各项议题当中,我最关注的就是医疗与养老方面。”他着重介绍了目前社会养老所面临的压力,社会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当下社会压力巨大,年轻人生活已经十分艰难,如果单凭年轻人独立养老,这将成为每个家庭的巨大负担。因此他提出:“养老应当做好规划,将它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集中养老资源,尽最大努力缓解养老问题,更能面向社会提供工作岗位,也是减轻年轻人压力的有力举措。”
在大方向上,程奇关注社会动态,为长远发展出谋划策;在危难时,他同样满怀赤诚,冲锋在前。当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社会医疗资源紧缺,很多在港乡亲们没有充足的防疫物资时,为了能够缓解大家的燃眉之急,以程奇为代表的同乡会骨干们通过物资整理与运送,帮助众多乡亲们走出了疫情的阴霾,带去了健康的希望。
寄望青年 交流促发展
香港嘉兴同乡会成立至今,在前辈们的引领下为两地交流贡献了诸多的力量。而今新一辈崛起之际,程奇更是不忘青年培养,希望通过同乡会等平台,助力青年成长,凝聚更多青年力量。
程奇说:“经过三十多年发展,香港嘉兴同乡会已经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社团,如今也有多个下属同乡会以及青年会,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资质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除了作为香港嘉兴同乡会的会长,程奇还担任了其下属社团——香港海盐同乡会的会长,而无论在哪个平台,他始终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寄予厚望。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社团的重担也终究要交到新一代青年的肩上。所以我们的社团平台同样要为青年服务,更好地发挥青年的作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第一步就是加深两地交流,促进青年取长补短,共促进步。疫情过去之后,程奇便开始积极组织香港与嘉兴青少年的交流活动。除了姊妹学校的学生交流,他于2023年7月参与以“同心迎亚运,携手向未来”为主题的千人浙江行活动,组织青年分散到嘉兴各地进行交流探访。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香港青年加深对内地的了解,也面向内地传递好香港精神,讲好香港故事,推动香港与内地共融与协同发展。
而今,程奇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了两地青年的成长。他介绍说:“对比起前几年,如今在活动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相对来说,内地的孩子借助香港交流,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也有了更加活跃开放的态度,进步很快;香港的孩子则加深了对内地的了解,被其精神面貌所感染,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甚至很多学生将考上内地的大学作为目标。这些都是我所见证的进步。”
过去在香港的同乡们大多是改革开放之后来到香港,但如今留在香港的嘉兴青年更多是在海外留学或者在香港上学毕业之后留下的,其中成员的构成有了很大不同。对此,程奇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并希望能够通过社团平台帮助这些优秀的青年更快更好地融入香港,为香港的行稳致远贡献出同乡会的一份力量。他举了一个例子:每当嘉兴有年轻人初到香港,同乡会成员都第一时间带领他们入会进群,通过青年的经验分享帮助他们解决租房、入学等方面的问题,还会积极组织青年活动,带领他们融入社团,更快适应香港的生活。
“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无论是和‘红船精神’一脉相承的奋斗理念,还是社团社会所具有的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都能够为青年提供熏陶和引领。我们要在为事业拼搏的同时为社会的建设服务,这也是我对青年们的希望。”其谆谆话语,言简意赅;其赤诚情怀,一览无余。
迎难而上 奋力写篇章
香江浪潮翻涌,汩汩而下间带走了过往的时光,但那些熠熠生辉的记忆与精神依旧留在人们心底。新的时代里,那些远行而来在香港奋力拼搏的人们,也早已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香港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程奇的故事,同样被传唱其间。
回忆起一路走来的历程,程奇介绍,他祖籍在海盐,后来在上海读完初中,高中及其专业学校就读于浙江。1982年开始在体制内工作。“1993年,我太太跟随岳父移居香港。那时正值改革开放,香港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于是我也下定决心,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到香港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由此,程奇开启了与香港的故事新篇章。
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他心中满是感慨。他从1996年开始尝试创业,中途经过了“非典”、金融风暴以及新冠疫情,一路经过许多挑战,事业更是有起有伏,走到如今,他的商业旅途上迈过的每个步伐都留下了诚信与拼搏的印迹。
但海纳百川者,将不会囿于方寸之地,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他更是着眼于香港发展之上。“我们都是身在时代潮流中的一滴水、一粒沙,我们的历程又何尝不是香港一路发展的体现。”他满怀信心地说:“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不会改变,香港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也不会改变,这都是我们固有的优势。所以我们所遇到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拼搏,机会依旧在将来。”
曹建波:一犁耕到头 创新永不休
陈佳瑜 吕林焕
气动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汽车工业、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气动元件作为气动技术中的基础元件和核心部件,其水平高低对我国高水平建设制造业强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工业强盛的缩影。
奉化气动行业在国内起步较早,目前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气动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和“国家出口气动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气动人接力传承,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从零星的手工作坊到400多家企业,由百分之一的国内市场份额到占有率超35%。民革党员、星宇电子(宁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白手起家
用踏实和勤奋赢得客户信赖
曹建波是做绕线工出身,因刻苦好学,短短3个月就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他喜欢钻研各种电器。厂里到了新设备,他总是第一时间对照说明书从里到外琢磨个透;有机会去市区,必打卡新华书店,一头扎进机电类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1995年,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不甘平庸的曹建波瞄准国内气动元件兴起的浪潮,毅然下海创业。他东拼西凑借来了3万元启动资金,开办了双波电子元件厂,主营电磁线圈。刚开始,企业规模小,厂房“吃、住、做工一体化”,曹建波身兼技术、生产、管理、销售等全部职务于一身,起早摸黑,创业环境十分艰苦。
为拓展业务,曹建波经常骑着摩托车,带着货品挨家挨户毛遂自荐。四处碰壁的他曾连续四次上门拜访才叩开了当地一家企业的大门,最终对方看在产品质量好并且主动帮忙修理机器的份上,签下了订单。从此,销路逐步打开,企业步入正轨。
“质量可靠、服务至上”是曹建波做生意的两把金钥匙。1997年的某日,东北一个客户紧急购买两箱电磁线圈,货款仅千余元。为满足客户要求,曹建波采用邮政特快寄出,光快递费就花了800多元,可谓是亏本买卖。
21世纪初,气动元件市场上出现以次充好、浑水摸鱼,无底线追逐利益的情况。曹建波反其道而行,这一年他力排众议决定申请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当时公司规模不到30人,正是抓产量拓销售的关键时期。同行笑话、员工不理解,可曹建波面对这些岿然不动,最终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远见,一次性通过体系认证,为企业规范化运作和产品批量化稳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擘画长远
用科研加速跑破解“卡脖子”难题
曹建波坚信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要么做第一,要么就唯一。2005年,他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少有人关注的防爆线圈。这项用于煤矿、油田等防爆环境的产品当时在国内几乎无厂家生产,极大依赖进口。曹建波不计成本地成立研发团队,购置昂贵的检测设备,邀请防爆研究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三年后,产品全面打开市场,星宇电子成为国内首家拥有防爆线圈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新冠疫情初期,呼吸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其中的精密比例流量阀要在流道不到1毫米的管道中精确控制氧气输出,误差不得超过总送气量的千分之一。此配件长期依赖进口,在国外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国内自主研发迫在眉睫。星宇电子承担起了这项事关国人生命与健康的使命,组织10多名工程师开展研发,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经过三个月的研制,对样品做了200多次试验,最终样件通过了严苛的试验,投入小批量试生产,一举攻克有创呼吸机核心部件“精密比例流量阀”的国产化难题。
“工业强基乃强国根基,做好产品以振兴民族工业”是星宇电子的企业口号。曹建波说,公司的使命不仅仅是实现盈利,更要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自主研发替代进口、抢占市场,努力缩短与国外的发展差距。
星宇电子目前拥有一支近8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每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在6%以上,2023年的研发经费达1700余万元。公司与国家气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科学院材料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工大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建立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为校企联合、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强企之路搭建高层次平台。2023年,星宇电子牵头7家单位,投资1.1亿元创建了“关键零部件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民营企业牵头成立的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自主研发的电气比例阀、集成式真空发生器、高防护性电磁线圈质量已达国际水平,成功替代日本、德国、美国等进口的同类产品,国产使用占比达60%以上。”应邀参加CCTV-2《对话》栏目时,曹建波骄傲地说。
亲力亲为
用反哺社会的心投身公益慈善
2004年,曹建波加入民革组织,他热心组织工作,扎实开展祖统联谊、社会服务等,迅速从一名普通民革党员成长为民革溪口总支主委。他服务大局,在担任气动协会会长期间主持编制了《奉化区气动工业协会环保手册》和《奉化区气动工业发展史》,争取成立了宁波市首家行业协会的职称评定委员会;他关注民生,参与市委统战部“美丽乡村同心共建”行动,为奉化区裘村镇马头村捐助专项帮扶基金;他发挥优势,依托祖统联谊“同心基地”,组织民革党员开展清明代祭扫等活动,为两岸交往交融搭建有效平台。曾被民革浙江省委会授予“浙江民革防控抗疫先进个人”、民革浙江省2017—2021年度先进个人称号,被宁波市委统战部授予“同心先锋”称号。
曹建波认为,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后,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将发展成果转化为社会福祉与大众共享。
企业经营中,曹建波努力打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温暖氛围,“人本”成为星宇浓厚鲜明的文化底色。公司成立的“星宇爱心基金”,定向用于帮扶困难职工,为很多家庭排忧解难、雪中送炭。
出生奉化山区的曹建波心系新农村建设,出资400多万元帮老家下跸驻村修路筑河堤,改善村容村貌,还重新修缮了当地年久失修的寺庙,为村里的留守老人留住精神寄托。作为溪口畸南村的农村经济顾问,他连续12年为村里的老人、孩童、贫困户等捐款捐物30多万元。2017年开始,更是连续投资了2000多万元,有计划地盘活村里的30亩山地,通过旅游项目开发、打造特色民宿等助力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愿景。
“曹总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走在公益路上,凡事亲力亲为,出资又出力。”周围熟悉他的人这样评价他。前年,溪口镇环卫站的一批电动环卫巡逻车老旧不堪,面临退役,但苦于经费紧张不能更换。曹建波知道后主动提出:“换车的钱,我来出!”没过多久,一批造型酷炫,满电能跑六七十公里的环卫巡逻新车出现在了街头巷尾,给古镇景区添了一抹亮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壮大村实体经济,他多次深入乡村实地调研,与村书记沟通协商,不遗余力地出谋划策;新冠疫情期间筹集物资助力复工复产,台风天开放厂房接收避难群众,他都冲锋陷阵在一线;创建武岭中学图书馆、成立高校奖学金、出资送戏下乡、赞助海峡两岸桃花节马拉松……这些年,曹建波以个人或公司名义累计捐款达数千万元,只要有时间,他总是亲临活动现场,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带动着其他人。
30年间,星宇电子从只有3名员工的家庭作坊,发展成拥有员工500余人、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近5亿的全国首批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曹建波用“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执着精神,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华丽蜕变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这一切离不开他驰而不息的奋斗和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情怀。
曹建波作为基层骨干党员参加浙江省社院培训,在结业小结中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小家大家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国家的命运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命运。要做一个有信念、有梦想的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