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把“金钥匙” 解码民族团结花开长盛之源

发布时间: 2024-09-23 15:12:27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用好三把“金钥匙” 解码民族团结花开长盛之源

诸暨市委统战部

近年来,诸暨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理念,凝心聚力推进民族团结“石榴籽工程”,用好“互嵌融居”“教育融学”“文化交融”三把“金钥匙”,助推各民族政治上团结统一、经济上共富共享、文化上美美与共、社会上互嵌互融、生态上和谐共生,谱写新时代民族工作新篇章。

激活城市社区组织细胞

用好“互嵌融居”金钥匙

近日,65岁的杨胜喜,来自贵州侗族的流动党员,在诸暨市暨阳街道望云社区召唤下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参与到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还在活动上为老年居民们献唱了军歌。他说:“下次我要把家人也一起带过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是诸暨市在城市社区基层单元积极发挥各族党员作用,推动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

诸暨市委统战部秉持“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建和谐社区”的理念,探索“枫桥经验”融入城市民族工作新模式,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构建起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服务各族群众的架构。望云社区开展“微活动”宣传民族政策,开辟“微窗口”提供行政审批、就业指导、子女就学等服务,提供“微平台”助力矛盾调解、帮困救助等,全面优化民族团结各项服务,让各民族群众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针对各族流动家庭中的孩子,社区还设立了爱心课堂,让孩子舒心,让家长安心。

望云社区组建的以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为主的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老娘舅”石榴籽志愿服务团队,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不仅组织日常志愿活动,还举办民族精神交流会、设置共享书廊、开展民族大团结宣讲等,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氛围。志愿队中的“老娘舅”石榴籽宣讲队将民族团结工作与红色文化宣传结合起来,定期开展“石榴籽课堂”活动,把党史理论知识与各个时期典型的英雄事迹相结合,以故事的方式让各组群众和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追忆峥嵘岁月。

“各民族群众既是服务对象,也是社区公共事务和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暨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一如既往地为居民谋幸福、办实事、解难题,让各族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激活民族学校培育细胞

用好“教育融学”金钥匙

一堂美食课上,20多位学生剥粉盘、包粉片,跟着水族同学一起做软糯爽口的贵州榕江卷粉;学校新落成的民族特色馆音乐室里,苗族老师带孩子们领略西南民歌的魅力;在教学楼之间的空地上,孩子们排队玩着壮族的抛绣球游戏、汉族的投壶游戏……这就是诸暨市大唐街道柱山小学的教学日常。近年来,诸暨市委统战部抓实抓深民族团结“护苗”教育,充分挖掘民族学校资源,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民族团结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柱山小学是诸暨市少数民族孩子最多的公立小学,位于国际袜都大唐街道,全校19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23个省(区、市)、20个民族,共有少数民族孩子338人,既包括浙江省内的畲族,又有来自北方的满族、蒙古族,也有西南省份的苗族、布依族、水族等。丰富的民族资源给柱山小学的民族特色课提供了现成的教学场景。“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瑰宝,我们将依托新建成的民族馆,进一步丰富民族课程,促进学生之间的民族团结和融合。”校长介绍道。

学校因势利导,根据各族孩子的年龄和接受程度,在每个年级都设立一个民族课主题,如低年级侧重民族故事、民族歌曲的传唱,高年级增加了对鉴赏、动手能力要求更高的民族建筑、民族服饰课程。不仅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融,更营造出民族一家亲的氛围,坚定了各民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民族特色馆前的这个石榴雕塑,寓意就是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校长意味深长地说到。

激活非遗文化传承细胞

用好“文化交融”金钥匙

右手拍钹,左手敲锣,两脚并用击鼓,拉起二胡,弹起三弦,唱上几句。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人的一天,就是从一曲“西路乱弹”开始。

“诸暨西路乱弹”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唯一的地方剧种,由明末清初南戏在传播中融入诸暨地方官话、民间俚曲,发展、衍变形成的乱弹剧种,不仅映射出民俗习惯、方言、戏曲和地方史的变迁,也记录着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诸暨市委统战部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文旅为路径,促进多民族融合发展。指导东和乡十里坪村围绕“非遗传承凝合力、文旅融合同心圆”主题,建设“十里非遗・石榴红大花园”,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等文化阵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民族文化,凝聚合力,助推共富。2023年12月,十里坪村成功入选了第六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名单。

十里坪村作为“诸暨西路乱弹”的传承地,同时也是汉族、藏族、壮族、土家族、苗族、哈尼族、彝族、纳西族、布依族等多民族融合村,在2009年重组了西路乱弹艺术团,吸纳了村内52名不同民族的村民成为剧团成员。自此,“诸暨西路乱弹”成为多民族融合发展的纽带,非遗传承不仅有老一辈人的热爱,还有各族青年一代不断为其注入活力,他们利用农闲时间排练,排演出了一支支赞扬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典型人物等现代曲目。在十里坪村西路乱弹演艺中心举行的诸暨市2023“星榜样”大型青少年才艺show展演上,由各族青少年组成的西路乱弹表演少年团,重新演绎了西路乱弹经典曲目,传递“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如今,十里坪村通过非遗表演,向当地群众、考察团体和研学团体展示西路乱弹非遗文化,不仅构建了民族团结的大花园,更是搭建起了群众内在的“石榴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