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主党派+公益”新模式参与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 2024-09-23 15:05:38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探索“民主党派+公益”新模式参与社会治理

德清县委统战部

创新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重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党派提出的“四新”“三好”重要要求,德清县积极引导各民主党派深度对接公益事业,创新“民主党派+公益”模式,培育“之江同心・‘益’起来”公益服务品牌,引导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仅增强了民主党派围绕中心大局履职的意识,更搭建起了统一战线服务基层治理的大平台。

主要做法

(一)重引领强保障,健全民主党派公益服务机制。

1.构建导向明确的目标引领机制。研究出台《德清县民主党派“之江同心・‘益’起来”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作为县域民主党派公益服务培养规划,德清县创立“同心创益社”,计划用3年的时间,以公益项目、“双百结对”为合作载体,整合民主党派、社会公益组织资源,通过决策共谋、活动共办、成果共享,培育以民主党派成员为主的特色公益服务队6支,队员300人,开展各类统战特色公益服务活动150场。

2.构建高效有力的组织培育机制。打造1+3民主党派服务主阵地,“1”指打造面积500余平方米的民主党派公益服务中心,“3”指发挥县社会主义学校、县党外人士活动中心、清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作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阵地作用。依托主阵地,对民主党派参与公益服务实行重点培养、针对性研讨、经常性管理,注重素质能力持续提升。

3.构建全链条式的过程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动态管理,在导向明确的目标引领机制和完备的培训体系下,构建全链条式推进机制。围绕“之江同心・‘益’起来”品牌活动,搭建各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之间交流合作平台,组建以县委统战部牵头、民主党派与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参与的“公益服务案例”核验小组,打造一批富有民主党派特色的公益项目,坚持月度跟踪和季度通报,按季度对重点公益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核查、评比和通报。

(二)汇资源强特色,拓展民主党派公益服务方式。

1.引导民主党派充实公益组织力量。鼓励引导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与公益组织嵌入式发展。支持引导民进德清基层委与清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合作,打造“德清民进开明公益服务基地”,开展医路同行急诊365陪护、“卖吧”助困、山鹰救援队“鹰为你救在身边”等活动项目,吸纳社会志愿者1万余名。促成民建德清总支与蚂蚁公益、民盟德清县支部与幸福阜溪社区发展公益基金会合作,推出“民建助你上大学”“女童保护”“小候鸟夏令营”等公益项目。

2.激发民主党派牵线校地合作动力。德清县积极牵线县内各民主党派,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内的民主党派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深化校地合作。九三学社德清县基层委员会与九三学社浙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健康送基层”行动已坚持7年,连续3年开展民进德清县基层委“开明讲堂”百名学子浙工大研学之旅,推动农工党德清县基层委员会与杭州医学院打造农工党省级社会服务基地暨农工党德清县基层委员会公众健康咨询工作室,邀请省级专家定期开展义诊服务、健康咨询活动,为全县统一战线公益事业积蓄动能。

3.鼓励民主党派延伸民间设奖触角。结合德清崇德向善的地域特色,将“德文化”融入到民主党派的主题教育中,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带头设立民间奖项6个,有帮扶贫困母亲的“晓晔爱心奖”、表彰奖励志愿者的“冰心义工奖”、助学的“民盟求是慈善基金”和“浦森奖学金”,以及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德清县云岫书画新秀奖”,进一步释放道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

(三)抓管理强氛围,推进民主党派公益队伍建设

1.注重双向选择,搭建“交流平台”。探索搭建“之江同心・‘益’起来”人才供需平台,通过沙龙、培训、分享等形式为各民主党派和社会组织开展能力建设提升训练,每季度公益组织列出公益活动人才需求清单,民主党派列出人才供给清单,结合两张清单内容,每季度培训不少于1次,每期学员不少于30人,内容涉及方针政策、信息撰写、公益项目策划和管理等方面,每年累计参训约150人次,实现民主党派公益队伍不断扩大。

2.开展人才赛比,培育“成长苗圃”。推行公益人才年度PK、季度亮晒、月度核验等制度,划分环保、教育、助老和社区发展等5类公益产品,进行公益项目征集并现场进行路演,根据比拼结果,组建“益起来苗圃”,落实公益导师专业辅导、定点跟学等举措,引导有爱心、有恒心的民主党派成员投身志愿服务一线,提升公益服务能力。

3.完善激励制度,落实“积分管理”。探索实施“揭榜挂帅”积分管理制度,按照“正向加分、负向扣分”的原则,围绕志愿服务、作用发挥、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制定“正向得分8条”和“负向扣分3条”,细化积分规则,对各民主党派在公益项目领办、公益人才推荐、公益活动参与等方面所做工作进行积分评定,用“公益微积分”刻画民主党派成员现实表现,将公益积分与年度民主党派成员评先评优挂钩。

工作成效

(一)民主党派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德清县“民主党派+公益”模式聚焦社会所求、群众所急,各民主党派依托自身界别特色,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民主党派组织获得全国优秀基层组织、十佳特色基层组织等省级以上奖项20余个,民主党派成员分别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中国网事・感动2021”十大年度网络人物、“浙江好人”、志愿服务最佳(最美)典型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次,民主党派以“善”为核心,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展现出了良好形象。

(二)民主党派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自德清县委统战部启动“之江同心・‘益’起来”品牌活动以来,各民主党派结合公益实践提交提案议案、社情民意150余件,被省、市、县主要领导批示13次。其中《机耕道政策不明制约“宜机化”改造推进值得关注》被民进中央录用,《采供血链条中存三问题致血液浪费,建议精准施策守卫红色生命之河》被全国政协录用。组织各民主党派开展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亚运会赛事筹备工作等公益相关民主监督22次,提出相关意见建议176件,得到有关部门及时反馈。每年通过县委书记与民主党派“面对面”倾听委员之声政治协商渠道,累计提出建议30余个,纳入民生实事项目7个,积极回应人民期盼,不断厚植民主党派“为民本色”、擦亮德清“民生底色”。

(三)民主党派助力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民主党派+公益”模式实施以来,依托全县范围内的民主党派“双百结对”活动,把资源下沉到村(社区),探索建立同心服务联络驿站、“社情民意、社会服务”联络站等工作载体13个,开展医疗义诊、普法宣传、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公益服务140余场,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群体累计服务时长12000余小时,如:民革法律援助站提供法律援助23个,资讯类服务106个;民盟阜溪街道工作站为安置小区捐赠大型儿童户外滑滑梯玩具设施;各民主党派民间设奖受表彰或帮扶的群众超1000人次。与基层党组织召开民主恳谈会21次,收集群众问题建议300余个,掌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第一手资料,形成各类意见建议37篇,破解“旅游+”“生态+”等新业态中存在的难题18个,累计解决基层就业、村集体创收、乡村生态治理等发展问题50余个。从细微处着手实践,激活社会自治能力,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基层治理。

(此项获“2023年度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