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万名青少年交流活动 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

发布时间: 2024-09-23 16:04:50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开展万名青少年交流活动

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

嘉兴市委统战部

创新背景

国务院在《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中明确,要加快创造有利于互嵌式发展的社会条件,组织实施“三项计划”,即: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根据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等五部门《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和全省民宗工作的部署,嘉兴市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了《红船引领・同心追梦——万名各族青少年红色传承研学交流活动方案》,邀请对口支援协作的新疆沙雅县和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九寨沟县、茂县、黑水县、松潘县的各族青少年走进嘉兴,沉浸式感受嘉兴这座江南水乡文化名城。通过红色寻访、共富成果分享、“非遗”体验等研学活动,共叙嘉沙(阿)民族团结深厚友谊,推动嘉兴与沙雅、阿坝州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使伟大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融入各族青少年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适时组织嘉兴青少年赴对口协作地区回访交流,形成了嘉沙(阿)两地青少年互访交流机制。

主要做法

嘉兴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浙里石榴红、同心享亚运”为主旨,以“红船引领・逐梦青春”为主题,联合市教育局、市长三办、团市委等7个部门开展万名各族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动,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倾心倾力培育民族团结“金种子”,常态化、机制化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成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具有鲜明嘉兴特色的新途径。

一是聚焦“红色传承”,举办“山海同域”主题研学活动。围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市工作目标,发挥红船精神诞生地的红色资源,2023年7月21日开展了“浙里石榴红・同心享亚运”嘉阿青少年“红船引领・逐梦青春”交流活动,来自四川省阿坝州和新疆阿克苏沙雅县共计600多名各族青少年参加,浙江卫视中国蓝研学网实时同步直播交流活动情况,共有158万人次浏览。通过民族文化交流、重走一大路等实地研学活动,进一步培育了各族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融入和传承红色基因,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了新路径。

二是聚焦“团结进步”,谱写“同心逐梦”主题融情篇章。嘉沙两地共计200名青少年参加了为期7天的“小小石榴籽・共筑中国梦”主题融情实践夏令营活动。在2023年7月17日的开营仪式上,通过组织开展“小小石榴籽・共绘民族情”“相约融情・共跳民族舞”、足球、篮球、围棋等文化体育、艺术团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两地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开展参观教育基地、体验农业生产等方式,凝聚了“嘉沙一家亲”的共同认知,让两地青少年们成为团结进步纽带,带动嘉沙两地家长、家庭结对,用浓浓嘉沙情,滋养和促进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两地青少年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是聚焦“共同成长”,建设“嘉乌结对”主题常态机制。积极主办“嘉乌青少年书信手拉手”共建活动,组织两地学生5000人结成“手拉手”伙伴,建立定期书信往来、视频交流、节日祝福、主题队日活动等常态化交往机制,持续拓宽结对范围、丰富结对形式,架起了嘉乌各族青少年的沟通桥梁。

四是聚焦“共富帮扶”,开展“我爱浙疆”主题助力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我爱浙疆——点亮微心愿,放飞大梦想”活动,联合团市委共同做好援疆共富工程,利用“浙里青年携手共富基金”,以小额众筹的方式,聚焦新疆困难青少年群体,开展助学、纾困等帮扶工作,打造两地结对爱心工程。目前共组织认领沙雅困难青少年微心愿3000余个,串联起嘉沙两地的温暖爱心,增进了各族青少年的友谊。

五是聚焦“实践教育”,打造“五彩一心”主题工作品牌。依托现有的2家国家级、12家省级和39家市级研学教育基地(营地),充分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分类分学段精心打造5条彩色研学路线,即:“红色・传统革命教育”“蓝色・科教融合”“青色・历史人文”“金色・生产生活劳动”“绿色・自然生态”,全年举办100场实践教育活动,分批次覆盖全市1.45万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心,构建起“五彩一心”研学主题工作品牌,为擦亮“浙里石榴红”集群品牌贡献了嘉兴力量。

工作成效

一是促进了思想认同。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各族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融入团队史学习教育,突出党建带团建、队建一体化建设,构筑了党团队史一体学习观。依托“互联网+”打造各族青少年红色研学新路径,串联起“红船银晖・初心讲师团”“红船小讲解”“金平湖小讲解”等特色品牌讲解队伍,深挖红船起航地的丰富红色资源,开展“云端”民族团结主题团队课、红船精神“云上课堂”、红色足迹寻访等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活动,加深了各族青少年对党团组织发展历程的全面认知和深刻理解,进一步夯实了各族青少年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的思想根基,更加坚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二是促进了文化认同。通过助推文化润疆、青少年“筑基”等工程,为各族青少年搭建书信手拉手、寒暑假研学营、非遗课堂互享等载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各族青少年在《诗经》《楚辞》《汉赋》等经典作品的研读中,在《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等伟大史诗的传承中,在大运河、故宫、长城等伟大工程的参观中,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组织拼搭红船模型、绘制硖石灯彩、陈庄村竹编、巧刻西瓜灯、灶台画等非遗体验活动,使各族青少年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三是促进了情感认同。开展“情系沙雅・点亮希望”主题关爱活动,组织认领沙雅困难青少年微心愿3000余个,串联起嘉沙两地的温暖爱心。唱响“红船领航”品牌,唱好援疆工作主旋律,让沙雅青少年切实感受到来自党的关爱和“红船”旁的温暖,共同绘就两地爱心圆。鼓励青年到祖国的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两地青年共同展现时代担当。选树援疆干部、新疆籍优秀青年为市、县十大杰出青年,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身边故事,营造了全社会共画“担当圆”、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此项获“2023年度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