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发布时间: 2024-09-20 10:14:24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温州市洞头区“全域式”打造基层统战阵地矩阵

近年来,温州市洞头区坚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以规范化、便民化、融合化建设为路径,高质量打造“一地一品一特色”基层统战阵地矩阵,有效激活统战工作新动能。

一是立足规范化,“点亮”统战示范点。以统战阵地建设为抓手,按照“有统战元素”“有活动场所”“有工作制度”“有骨干队伍”“有特色活动”“有保障支持”六有标准谋划打造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统战示范阵地,不断夯实统战基层基础。目前已打造特色统战阵地8个,其中省级阵地4个。

二是聚焦便民化,“下沉”统战凝聚力。整合组织部、民主党派等多元化资源,建成集思想引领、工作展示、文体娱乐、统战服务为一体的统一战线综合性活动阵地。整合公检法司等各类资源,结合本地特色,共建平台载体,实现各条线统战阵地全覆盖。

三是突出融合化,“激活”统战新动能。围绕共同富裕主题,积极搭建“统战+”平台,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出智、出力、出资,创新打造同心共富实践基地6个,着力构建统战人士服务中心工作的新格局。同时,依托同心调解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矛盾调解等服务50余次,服务群众200余人,有效激发统战工作新活力。

(温州市洞头区委统战部)

瑞安市先行先试打造海外青年统战工作“新高地”

瑞安市积极探索海外青年统战工作,制定《“海青筑梦”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实施方案》,凝聚侨青共识,涵养侨青资源,发挥侨青优势,成立县级海外青年协会和海外侨童宣讲中心,打造南方喜文化园等5个侨青创业创新基地,促成意大利珂赛轻奢时尚服饰等6个投资额超16亿元的侨青项目落地。

一是引领好侨青思想。在国内,依托瑞安国旗馆、华侨历史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海外游子红游瑞安”红色路线,连续14年举办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瑞籍海外青年家乡行等活动,累计邀请2100余人次侨青回瑞参观交流,增强其对祖国和家乡认同感和向心力。在海外,指导侨团参与13家海外华文学校办学和21家华文媒体的管理工作,为全省最多,打造侨童先锋、海外青播等7个针对侨青的文化传播品牌,专设瑞安非遗传承、方言吟诵等传统文化推广课程12门,实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瑞籍侨青累计观看人数超1200万次。

二是建设好侨青队伍。深化摸底建库,在美国等12个国家创新建立海外留学生联络站和瑞安同乡会青年联合分会,多渠道排摸422人建档纳入“89后华裔新生代人才库”,立足侨青资源和特色才能,围绕智能制造、时尚轻工等行业领域,成立瑞安侨青智库联盟。推进“青蓝接力”,构建新生代侨领培育机制,择优吸收216人加入瑞安市海外青年协会,邀请20位资深侨领开展青蓝结对活动,常态化开展“新老华侨面对面”活动,培育31名侨青作为侨团会长后备人选。凸显政治待遇,对优秀侨青代表在政治安排中予以优先考虑、积极推荐,拓宽侨青“参与舞台”,本届推荐12名侨青担任瑞安市级政协委员,占侨界代表人士比例高达60%。

三是发挥好侨青力量。搭建“侨创未来”平台,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侨青企业制度,“一对一”对接37家侨青企业,借助侨青海外资源优势,成立侨资源回归工作专班,推动“义新欧货运班列项目”等6个千万级项目落地,依托侨青牵线在伊朗设立县级境外汽配展专馆,促成多个意向订单。开展“侨助共富”行动,发动侨青参与公益事业,近2年累计捐赠超1500万元,创新打造侨捐赠经营项目“侨爱润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打造“侨谏新功”品牌,畅通参政议政渠道,开展“侨青声音我来听”活动,2023年广泛收集侨青意见建议236条,指导侨青通过各级两会、《社情民意》等平台提交建议提案124件,其中5篇由侨青牵头撰写的社情民意被全国政协采用。

(瑞安市委统战部)

海宁市深挖名人资源激发文化统战“三优势”

海宁市从文化统战入手,创新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深入挖掘统战领域名人资源,深化名人文化传承弘扬,不断激发文化统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三大独特优势。

一是共建名人文化带。成立统战“同心智库”,吸纳省、市各级研究统战历史文化的社院(校)专家和相关领域统战代表人士21人,与市名人文化研究院协同联动,实施名人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工程。全面梳理挖掘约200位海宁名人先贤事迹,出版《共商国是海宁人》丛书7册、《查济民传》等,推进大型人文纪录片《大侠金庸》《陈巳生》等拍摄,不断丰富文化统战成果。

二是共传名人故事汇。“四线+多点”实现名人场馆全布局,选取蒋百里怀萱新堂、查济民祖居等全市范围内35个统战文化阵地打造四条同心研学线,并结合“志摩故里”、盐官音乐小镇等名人文化旅游线,不断以文化统战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由海宁市委统战部牵头,高质量建成陈巳生历史资料陈列馆,全面修缮提升金庸故居,开放后累计接待参访团队300批次,接待游客约7.5万余人。分层次吸纳整合统战各领域宣讲资源,组建“之江同心・同舟奋进”“党外先辈故事我来说”宣讲团等市、乡镇、村三级宣讲队伍78支、吸纳宣讲员824名,依托各级名人文化阵地常态开展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并开展国家非遗皮影戏《童年的金庸》体验、“亲情中华・海宁潮文化网上夏令营”“寻根之旅・华裔青少年海宁行”等各类文化传播活动500余场,持续推动统战名人文化进村社、进学校、进景点、进家庭。

三是共延中华文化互通线。系好文化海外交流纽带,聚焦港澳台侨青年群体,积极联动香港浙联会、澳门苏浙沪同乡会等10余个浙港澳台侨组织及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展“港澳青年金庸故乡海宁行”“徐志摩诗歌节”等港澳台侨文化交流活动50余场次,累计接待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等参访团组500余个、近3万人次。以金庸百年活动为契机,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开展“百年金庸・魅力永存的想象世界”学术交流会、“在海宁读金庸”分享会、“我最喜爱的金庸(武侠)文化作品”青年沙龙等10余项主题活动。

(海宁市委统战部)

金华市金东区开辟“点对点”共富帮扶“新纽带”

近年来,金华市金东区委统战部全力以赴助力对口帮扶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在人才、项目、就业、消费、教育、医疗等方面持续深化交流合作,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数字化产销模式帮扶。利用市场优势和电子商务优势,探索建立产业合作平台和产销合作平台,强化产销衔接、健全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消费帮扶协作,为四川优质农产品搭桥铺路。通过依托金华市农批市场和多家销售公司,引导水果销售大户对接丹巴农产品合作社和种植户,以直接购买、代销代购等方式,共销售丹巴县农产品近2000万元。

强化人才体系构建。一方面,派出干部和人才到对口地区帮助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提高对口地区人力资源素养,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力度,积极开展培训,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组织召开了“东西部劳务协作・金东——丹巴招聘会”,提供279个优质工作岗位,吸引求职者3000余人,帮助四川省劳动力到金东区就业1500人、培训四川省劳动力180人。

(金华市金东区委统战部)

衢州市衢江区画好“三个圈”绘就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心圆”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将民族工作与青少年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探索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路径。

一是构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习圈”。抓好“线上+线下”学习主渠道,运用“三会一课”线下集中学习活动和“青年大学习”线上学习平台,以学习研讨的形式开展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学习。建强“石榴红宣讲团”“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区)、进宗教活动场所”民族团结宣讲活动30余次,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二是丰富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验圈”。以创建全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为契机,将民族元素融入思政、音乐等学科教育中,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书画展、主题手绘等特色活动,增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依托本地传统中医文化资源,与衢江区中医院联合开展专题讲座,让广大青少年感受中医国粹的博大精深。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特色活动40余场,惠及青少年群体2000余名。三是拓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辐射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全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东港小学为标杆,与区域内三家小学组建教共体,深入开展“书香浸润校园,经典点亮人生”读书节系列活动,着力构建学习生活互嵌、文化互嵌为主干的“互嵌式”校园,打造校园里的“南孔书屋”。截至目前,200余名师生捐赠各民族文化书籍300余册。

(衢州市衢江区委统战部)

龙游县培优企业家“新生代” 彰显城市“青春态”

龙游县紧抓青年人才关键变量,全力培优企业家“新生代”,彰显城市“青春态”,为全面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赋能增效。

一是建优青年交友圈。分层分类搭建“亲清茶叙”“樟树议事会”“新生代青年共富论坛”等交流平台,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相关活动62场,常态化观摩学习县内重点企业320余人次,推荐10余名新生代企业家参加省、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定期组织新生代企业家赴杭州、宁波等寓外乡贤企业走访学习,助力提升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专业能力。二是青年招引青年来。针对部分新生代企业家企业人才吸引力不强问题,实施“同心送岗”计划,从全县新生代企业家代表中聘任“同心引才大使”20名,结合“龙凤引・游子归”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到各地高校专场招聘会现场推介,通过分享在龙游创业故事、宣传人才政策等形式,向青年大学生推荐岗位,着力推动形成“领跑一人,跟跑一片”的青年人才集聚“规模效应”,累计吸引1200余名本科以上学历青年来龙游就业,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有效为新生代企业家所在企业输送青年人才。三是青年带着项目干。聚焦“二期在龙游、投资回龙游”,出台龙商回归政策,实施“龙商+双招双引”工程,以“南孔精英”创业人才项目申报为契机,支持新生代企业家大干项目、创业兴业,持续巩固扩大原有产能,促进新增投资、新兴产能继续落地龙游。做足感情引资、事业留人文章,充分挖掘青年企业家的事业挚友、合作伙伴等上下游“朋友圈”,鼓励新生代“现身说法”带领县外青年企业家来龙投资创业,不断深化“用项目带来项目,以产业链接产业”的良性循环。近三年,已有23名新生代企业家在龙游兴办二期项目,累计带动签约龙商回归、县外青年企业家投资35个,总投资近80亿元。

(龙游县委统战部)

舟山市定海区举行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暨56个民族同心园开园仪式

近日,舟山市定海区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暨56个民族同心园开园仪式成功举办。

活动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形成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格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旅游促三交为主题,强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之花在舟山常开长盛。

近年来,舟山市民族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创造和丰富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着力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之江同心·同舟石榴红”品牌,以政治引领聚合力,以思想引领筑根基,以阵地建设促交流,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定海区积极争创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红蕴海山”精品示范带和以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旨的“红育共富”精品示范带,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示范。下一步,舟山市将全面推进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充分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绘就各民族统一奋进的最大同心圆。

(舟山市定海区委统战部)

云和县创新“街乡共治”模式推进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发展

大坪社区是云和县最大的异地搬迁安置多民族混居社区,除汉族外还有畲族、水族、布依族、侗族、傈僳族、苗族、彝族等7个民族740人,占比超15%。云和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街乡共治”模式,探索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

一是立足共富推进发展成果共享。在社区内打造集就业培训、电子商务展销、来料加工信息处理、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民族就业服务中心,面向社区群众开展特色技能培训,累计2800人受益。因地制宜建立“石榴红”共富工坊,配套设置盆景技能学堂、展销广场、交易市场等,为1800余名下山转移的就业困难群众提供木玩配件组装、盆景培育孵化等工作岗位,2023年社区搬迁安置群众人均年收入达6万余元,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倍。二是汇聚合力创新基层社区共治。联合社区和迁出地党组织建立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建共建模式,创新“群众参议”“民族共议”等多种联商方式,定期邀请各民族群众代表等参加街乡联盟联席会议,共商共建社区事务,2024年以来累计召开社区协商会议20次,参与群众超140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0余条。推出“乡事城办”机制,下山转移的各族群众可就近就便通过街道社区站点或手机移动端一站式办理4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年均办结事项1900项。三是加强交流促进民族文化共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民族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示下山安置特殊记忆和各民族优秀文化,已接收各民族群众捐赠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52件。广泛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等群众性活动,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民族同心亭等,累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系列活动23次。建立由各族群众共同组成的“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网格化、组团式广泛开展基层自治和志愿服务,2024年以来为各民族群众解决各类问题160多个,调解矛盾纠纷50余件。

(云和县委统战部)

松阳县实施“四专行动”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发挥载体

近年来,松阳县委统战部以“组织起来、加强引导、发挥作用”为统领,创新实施“建言献策、法律服务、电商助力、志愿服务”四个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发挥载体,凝聚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建言献策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库作用,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围绕乡村振兴、电商发展、非遗传承、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年均提交提案议案20余篇。建立新联组织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制度,发挥好六合空间等阵地作用,通过召开全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行业座谈会、恳谈会等,组织会员围绕中心工作建言献策、献计出力。

二是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以普法、服务为重点,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法律服务团”参与调解工作。近年来,先后对县域内100多家商户进行多轮“问需走访”,覆盖群众1000多人,为商户、社区居民解答法律咨询100余次,化解矛盾、调处纠纷20余起。

三是电商助力专项行动。依托茶叶同心荟等电商直播阵地,开展直播带货助农等公益活动,带动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总额1000余万元。创新打造“红领e商”党建品牌,累计开展乡村振兴直播带货100余场次,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商业交易总额8000余万元。

四是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以新联心志愿服务队为主体,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同心・公益行”特色公益活动品牌,在扶贫济困、文化惠民、爱心帮扶等活动中展现“新”风采。先后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30余次,开展走访慰问、健康义诊等献爱心、送祝福活动60余次,帮扶孤困儿童180名。

(松阳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