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七一”建党节,共话新质生产力。2024年6月29日,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中国人民大学、浙商总会联合主办的“红船领航·浙商担当——新质生产力与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主题研讨会在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顺利举行。70余名来自高校、工商联、企业界的嘉宾共聚一堂,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共同思考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汲取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本次活动也是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大学堂”系列讲座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会长王肖华,浙江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浙商总会党委书记宋立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 王肖华指出,“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今年在全国32个省市地区同时开讲,很高兴本次能在“红船精神”的发源地,与众多浙商们展开关于新质生产力和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研讨,这既是“陕公”精神的传承,也是宣讲模式的创新。 宋立指出,嘉兴是“红船精神”发源地,值此七一前夕,我们在此举办活动,意义非凡。进入新时代,浙商全球化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他提出,浙商要继续秉持“四千”精神,积极拥抱科技进步与时代变革,“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院长贲圣林教授为大家做以“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全球化发展”为主题的报告。通过分析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与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之间的相互赋能关系,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多种模式及成功案例的剖析,为新时期中国企业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凯教授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开放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强调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经济增长,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有效建议。 在主题研讨环节,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张瑞东教授、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万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副会长、同济大学双聘教授、达沃斯论坛全球循环经济奖领导力奖获得者杜欢政,企业家代表新秀集团董事局主席施纪鸿、微医投资董事彭涛,一同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和应用、企业国际化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剖析了当下新质生产力与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关键发力点。 施纪鸿从企业实际出发,提出了关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见解。他认为,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产业数字化,整合传统生产环节,实现集约化、模块化生产,通过提高人均贡献值来推动传统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应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竞争。 彭涛从数字医疗企业发展角度出发,介绍了企业将数字技术与医疗结合,创新打造挂号网、互联网医院及数字健共体。他根据企业的外部资本投资、新质生产力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等各方面现状,分析了耐心资本及新质生产力在国内企业的发展状况。 在总结发言中,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张必来指出,在中国市场内外资本的变动下,耐心资本为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了稳定的支持。他鼓励中国企业在保持耐心的同时,采取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勇于“走出去”,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模式,主动探索新质生产力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培育内在驱动力、提升创新融合力、增强全球竞争力,真正展现浙商担当。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浙商传习空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海宁市工商联、海商学堂共同协办。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成员、浙商总会成员及会员单位代表们、海宁市工商联企业家代表们、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及国际联合商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