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非公经济
“接班”这件事儿,新生代浙商是这么干的
来源: 杭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 发布时间: 2024-05-31 14:30:02

5月30日,全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促进工作现场会于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商联、年轻一代企业家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培育工作,续写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会议现场,记者见到了很多熟悉的新生代浙商面孔。他们中的很多人,从隐在父辈光环下的“浙商二代”标签里陆续走到台前,接过传承、创新的接力棒,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浙商创新力量。

浙商传承

是家事,也是要事

在民营经济发展蓬勃的浙江,浙商二代“接好班”不仅是一个家族内部的传承问题,更是关乎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乃至地区、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课题。

可以说,浙商传承,往小了说是“家事”,往大了说是“国事”。

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正式对外公布,民营经济促进法被列入立法工作计划。从“民营经济31条”到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再到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预期。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特色和优势。去年,浙江108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当前,浙江的民营企业也正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

据统计,浙江省约10%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约20%的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主要负责人、约40%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合伙人是“80后”。

这些年轻一代企业家或自主创业,或继承家业,正逐渐成为民营经济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中南集团创始人吴建荣之子,91年生的吴伟出任浙江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从父辈手中接过包装业“金钥匙”的胜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方聪艺;大华集团总裁陈鱼海从父亲手中接下接力棒,在教育领域开疆拓土,创办杭州大地之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在会议现场,记者见到了“80后”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丽君。

“企业家的认知和能力的天花板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变化。”叶丽君说,浙江省的青年企业家具有文化水平高,国际视野广阔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现阶段新生代浙商有能力带领企业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

2006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又在英国约克大学完成硕士学业的她,选择归国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戴上“安全帽”。在她的带领下,公司自主研发智慧管理平台“腾达建设云”,带领腾达建设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开启了全预制装配式市政工程项目的先河。

叶丽君的接力故事,是众多参会年轻企业家的一个缩影。他们秉承着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将创新精神融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在他们的带领下,这些企业正逐步成长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后浪潮涌

是坚守,也是创新

青出于蓝,如何胜于蓝?

不同于传统的接班路径,今天的新生代浙商们正以一种革新者的姿态,探索着如何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接好班”,并在全球化的竞技场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浙商传承这条路,浙江已经走了至少十年。”去年,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成立十周年。这十年,也是新生代企业快速发展的十年。新任会长的“80后”浙商方毅告诉记者,在浙江,新生代企业家这一范畴,不仅仅指二代,还有很多年轻的优秀创业者。

方毅就是“创一代”,他带领每日互动从初创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从一所民居起家,迈进了如今自建的87000平方米园区里。去年,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毅带领团队与杭州交警开展“警企共创”,开发数智绿波系统,创造了杭州400多公里的“绿波带”,为杭州城市实现交通速度提升20%,交通不限号的目标。

有人说“一代敢于放手,二代善于沟通”是民企代际传承的秘诀,而浙商的代际传承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在新时代的当下,新生代企业家进入了2.0时代,他们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责任。”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特聘院长胡宏伟在交流中说道。

会议现场,面对浙商传承与未来的话题,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与其子——蒲惠智造的创始人、董事长王克飞开展了一场“父子对话”。

“之前创业的时候,可能我父亲都不太明白我在干什么。现在明白了他也很支持。”王克飞的创业方向,是在西子联合40年的制造管理经验上再出发,主要服务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国产工业软件的代表性企业。

这场“父子对话”,也是两代浙商的对话。在这场关于传承的对话中,记者听到了一个高频词——信心。

“信心比黄金重要。”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在回答传承什么、不传承什么的问题上,笃定地回答,“新一代要干好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要向着“专精特新”发展,花力气做好一件事,那么做一个零件、一个螺帽也能做到世界老大。

这场浙商传承的对话,不仅体现了两代人之间精神的传承,也映射出浙江乃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在继承中创新,在变革中坚守。

青蓝接力

是心之所系,也是行之所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培养。

在浙江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上,面对民企的新老更迭,如何引导年轻一代企业家队伍高素质成长?

“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就是其一。

近年来,浙江将年轻一代企业家培育作为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深入实施浙商再出发“雄鹰”行动和“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围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浙商队伍打造培训体系。

2023年,全省工商联系统组织开展年轻一代企业家相关活动600余场次,各级工商联联动培训年轻一代企业家10000余名。

而关于浙商传承这件事,浙江早已开始布局。“你负责茁壮成长,我负责阳光雨露。”这句话在浙江民营企业心中就像是一颗定心丸。

在浙江,年轻一代企业家培育已经纳入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省“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攻坚行动的重大改革项目。

浙江省工商联着力构建“增值式”服务体系,成立浙商融媒体中心、浙商培训中心(浙江工商大学战略企业家学院)、浙商维权服务中心、浙商研究中心,实现省、市两级工商联中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全覆盖。拓展科技、法律、金融等增值服务领域和手段,指导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联合体建设。

全省各级工商联也纷纷出招,为浙江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敢闯的新活力。杭州市在市区两级打造“青蓝接力薪火传承营”活动品牌,推动浙商新老传承;绍兴市通过“组织一次师生见面、开展一次谈心交流、走访一次学员企业、解决一个发展难题、参与一次主题活动”等“五个一”,不断发挥优秀企业家传帮带作用,激发年轻一代企业家队伍活力;金华市每年选派年轻一代企业家到导师所在企业跟班学习,助力创新发展、创出品牌……

政企同心,方能砥砺前行。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文化上有内涵、责任上有担当”的高素质年轻一代企业家队伍正在成长为浙江民营企业家队伍的“领头雁”“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