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惠企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浙商代表在政企协商会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24-04-01 14:59:10    来源: 浙商发布 浏览次数:

3月28日,省政协举行政企协商会。会上,12位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代表作口头发言。现辑录要点如下(按发言顺序):

加大政策力度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徐冠巨(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平台建设。加强和完善我省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立省级大型物流平台,促进政府平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强强联合,打通港航物流、铁路运输、公路物流的运营协同和基础设施联通。促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联合,鼓励民营企业申报建设国家、省级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提高配套标准,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对民营企业与院士等高层次科学家合作,并在我省落地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在资源、资金、人才政策、仪器设备配套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加大对中试等产业创新关键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强化省内中试平台建设整体规划,鼓励和认证具备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的民营企业打造共享、开放的中试平台,提升中试基地使用效率。

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天任(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加大对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在设备、软件、研发、节能降碳,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加大用地、能耗、融资等要素保障力度,降低企业用电价格等综合成本。

推动评估修订电动车“新国标”。从省级层面推动“新国标”的修订,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新国标”实施政策的评估,并推动标准修订,重点解决安全性,突出实用性,提高整车重量,强化电路保护,实行电池强制报废制度。

加大对储能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立省内储能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标准。鼓励储能装备实体企业牵头建设共享储能电站,并强化大型共享储能电站集中管理。出台跨区域配储机制,支持发电企业配储,助推新型储能发展。在电网侧储能电站方面,进一步明确调峰调频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

支持民企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林东(省政协常委,省大型海洋潮流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

营造鼓励民营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使用新模式的制度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在税收、产业政策、评价方面提供更加灵活的支持措施,在研发方面的项目立项、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大胆创新研发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将潮流能发电纳入清洁能源品类目录。

打通高层次人才双向流通通道,助力民企引才育才。搭建平台,打通民营企业研究院与高校院所之间人才双向流通新通道,推动我省现有的新型研发机构向民营企业开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民营企业研究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给予“一事一议”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使用审批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新产品新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提供便利,更好更快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朱江明(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完善专项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土地要素保障等方面。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居民小区、商业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增加充电桩数量,提高充电便利性。

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发挥“链长+链主”制作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鼓励跨界合作。

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落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措施,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增强服务效能。针对企业反映的重点问题和困难,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综合式、闭环式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储备。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健全高端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我省发展。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确保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打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以政策的精准落地

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珺婷(省政协委员、浙江正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需求定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在政策出台前,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民营企业的实际困难和真实的政策需求,并将调研后形成的即将出台的政策措施,以征求意见稿的方式,充分征询政策覆盖对象的意见建议。

以宣传推政策,着力提升政策的知晓度。线上线下相结合,向企业全面宣传解读政策内容,提升知晓率。通过召开培训会、上门服务的方式,精准解读政策兑现方式,确保企业把握政策内容、工作流程。

以落地用政策,着力提升政策的实效度。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导向,完善政策实施措施,确保全落地、见实效。针对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反映的“用地难”情况,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对长期没有产出、亩产效益低、靠出租不动产为生的企业,加大“腾笼换鸟”和整治力度,完善优质民企便捷获得发展空间的评价标准和供地机制。

加快传统制造企业

数字化转型

郑阳(省政协委员、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完善数字化转型基础工作。组织开展企业家数字化转型培训,推进新基建建设,大力推动涵盖5G互联网、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建立政企数据中心链接平台,促进资源共享、生态共建。

示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推进专项行动,分类制定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南和路线图,通过财政、税收、服务等支持政策,打造涵盖大中小企业的示范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生态建设,以“未来工厂”“产业大脑”建设为重点,支持区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导更多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

深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保障工作。推进政府、高校、科创平台、民营企业联动创新,加快突破制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核心技术,搭建实验验证平台,畅通技术转移转化渠道。提升数字化转型工控安全水平。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重大项目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系统化服务。

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

王克飞(杭州市政协委员、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聚焦平台数据集成目标,挖掘数据新价值。引导、鼓励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合作,以市场化应用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攻克数据集成短板。对于面向制造行业的数据智能集成技术及应用,通过权威部门鉴定后,建议加强推广普及。

实施标准宣贯工作,构建产业新格局。鼓励优质数字化服务商牵头,制定工业互联网使用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标准宣贯力度,提升企业标准化意识,推动相关标准的应用实施。

回应民企关切

提振发展信心

谭维定(宁波市政协常委、宁波帮企一把企业服务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

打造更公平的营商环境。推动准入公平,在政府建设工程、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排查清理各类显性或隐性的壁垒。加强要素保障,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健全市场化要素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审批时效。做到公平监管,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  

提升政策供给的实效性。提升政策制定的精准度,加强政策之间的衔接,政策制定阶段就明确好企业申报办理的流程措施,并作为政策的一部分及时公开发布。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做到“谁制定、谁宣传、谁解释”,发挥好各类协会作用,切实推动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推动政策兑现更加标准化、程序化,事项清单化、办理程序化、流程标准化,提升兑现效率。发挥政策服务平台专业化优势,使更多企业能及时便利享受惠企助企政策。

支持快递物流业发展

聂腾云(韵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加大发展用地支持力度。给予快递物流行业的优质企业在省内尤其是杭州建设大中型智能集散中心的用地支持,支持快递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扩大智能末端配送设施的覆盖范围。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快递物流企业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激励措施,在人才子女落户、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打通快递物流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沟通桥梁,为企业与学校建设“订单班”和定向培养创造条件。支持快递物流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认定,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建立快递物流业专项贷款通道,给予贷款优惠措施。对快递物流企业在城市建立集包仓、网格仓、无人仓、快递驿站等给予资金补助支持。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李长江(明康汇智牧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丰富和创新消费产品。瞄准消费者的新需求、新动向,从源头把控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政策引导,让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具竞争力、更具好口碑。创新促消费活动,鼓励更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通过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充分满足老百姓多样化消费需求。

培育壮大农业行业“链主”企业。有针对性地向强流通、保民生的农业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倾斜,重点扶持好、培育好农业骨干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牵头打造农产品供应链,助力土特产“出山入城”。通过培育一批优质农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联合体”,高效推动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产销协同。

助力县域乡镇市场消费升级。不断健全县域商业网络体系,优化县域乡镇的营商环境,为培育发展新型消费构建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提质良性循环。

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

高素养人才队伍建设

孙关富(绍兴市政协委员,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完善科技研发成果评审认定和转化体系。优化评审标准,注重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效果和市场价值。加大对企业科研的支持和激励力度,设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应用型研发成果的奖励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健全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自主培训评价机制。推动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深层次合作。将专业证书培训取证的权力下放给有能力的企业。

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加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及工程总承包的推广力度,实现绿色低碳和转型发展的双赢目标。

加大对民营企业

拓展市场支持力度

张光耀(海盐县政协委员、浙江拓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降门槛,有效降低民营企业成本。在相关产品拥有同等国外认证基础上,减少国内认证环节,简化认证流程,提升民营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效率。

拓市场,引导民营企业做深传统市场做大新兴市场。加强引导和支持,帮助民企做优产品,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对民企在产品提质提标、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方面的奖励,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强服务,引导民营企业更好“走出去”。为有境外投资意愿企业提供引导服务,发布第三方服务机构“白名单”。研究推出我省典型行业的境外投资模型(案例),有效构建适合不同规模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生存指南和成长模板,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发展“地瓜经济”。

消痛点,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精准引导、推动、补助区域内优势产业群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集群内中小企业通过联合投建实验室,有效降低投资压力、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