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之江同心·钱塘融”工程 打造城区民族团结新品牌
发布时间: 2023-08-01 16:29:28
实施“之江同心·钱塘融”工程
打造城区民族团结新品牌
杭州市钱塘区委统战部
近年来,杭州市钱塘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辖区内土家族、苗族等50余个少数民族群体需求,实施“之江同心・钱塘融”工程,创建“石榴红家园”,凝聚“石榴红市集”,发展“石榴红产业”,争创城区民族团结“之江同心・石榴红”新样板。浙江顾家梅林家居有限公司、白杨街道云水社区获评“第五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称号,“之江同心石榴红・钱塘融”民族团结合作品牌被确定为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第二批试点名单。
创建“石榴红家园” 搭建民族团结新平台
一是以园扩点覆盖。积极整合资源,创建民族工作综合示范平台“石榴籽家园”,设立一室一厅一区,布展民族文化长廊、春蕾学堂和文创空间。同时,依托社会各界支持,以园扩点设立高校、企业、村社“石榴红驿站”和“石榴红工作室”,倾力打造各民族情感地标。目前,已在4所院校和16个村社成立“阿木工作室”“繁星花”等各类阵地,惠及全区4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
二是数字智慧引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贯通石榴红“全域场景”应用推广,突出系统化数字智治,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构筑精神家园,展示民族风情,服务民族群众”的理念,构建多方力量参与服务平台,提供民族文化展示、民风民情呈现、创业信息对接交流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开展各类服务57次,以数字赋能促进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以及各项惠民政策落地。
三是社会公益赋能。通过共享公共空间、活动资源和公益服务,向各民族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援助、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中华优秀文化体验等服务,组织开展民族趣味体验运动会、民族非遗体验等活动,持续放大“石榴红家园”平台效能。已组建7个志愿服务社团和组织,建立需求、资源、项目3张清单,已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162件。
凝聚“石榴红市集” 开创民族团结新模式
一是联动政企打造同心市集。创新政企联动模式,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汇聚联点帮扶单位、辖区企业、群团、社会组织和各族群众等“N”方力量,共同参与“之江同心・石榴红”建设。如,前进智造园联合顾家家居党支部创新“3+模式”解锁民族团结“幸福密码”,开展民族工作共建,推行“微心愿”“回音壁”等为民服务模式,参与社区民族事务管理,已化解多起矛盾纠纷。
二是联动高校丰富同心市集。创新区校联动模式,推动人员联通、机制联动。搭建理论研究高地,与区内14所高校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实践基地。搭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载体,在“校地民族学生双向服务”上讲好民族团结篇章。目前已开展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宣讲辅导6次,文化交流活动7场,参与人数达1300余人次;分批组织500名学生赴30家企业开展职场体验周活动,促进联创共建工作常态化。
三是联动学生活跃同心市集。创新校社联动模式,高校与村社开展阵地共建,将建设空间与服务空间相融合,嵌入学校场地,有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活动中心、文化站等资源。聚焦困难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交往、社会实践等需求,推出“之江同心・石榴红”相拥成长计划,通过学业发展帮扶计划、各民族青年交流计划、众鹰同飞计划,推动各民族学生深度交融。已开展“职创汇”主题讲座15场次,助推1000余名民族大学生融入钱塘、扎根钱塘、共建钱塘。
发展“石榴红产业” 探索民族共富新路径
一是聚力产业发展增收。发挥“之江同心・钱塘融”产业帮扶优势,积极对接农工党浙江工商大学支部、市农科院等单位农技专家,在种植、销售等环节为河庄街道新江村少数民族草莓种植户提供技术和渠道支持,助力种植户提高土地效益、带动农产品销售。目前,新江村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实现家庭年均收入超20万元。
二是聚力优质品牌打造。依托“塘塘合作”结对,培育“理塘牦牛”“亚吉—仓央情”等民族区域特色品牌,建设县级电商中心,联动京东超市,招引塘塘真甄乡村振兴体验馆、数字塘塘直播示范基地等平台,助推理塘县农特产品销售突破3300余万元,核心区牧民户均收入增长20%。已认证地理证明商标4个,上架110余种农特产品。
三是聚力创意项目合作。培育“民族团结进家庭非遗文化工坊”“塘塘合作”妈妈树公益项目,实现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有效接轨,并结合旅游、餐饮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支持彝族小伙罗海波牵头成立“立夏手创”工作室,与200名民族地区“织女”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售出一个手鞠球工艺产品可为广西那湾村少数民族群众带来50元左右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