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厦门,恬淡的海风轻轻吹拂着这座滨海名城。一场急促的雷雨过后,远山如黛,海水浸过阳光,轻柔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白沙,岸边曲径百转千回。山海之间,鹭岛风华,安逸与热情在这里交织成一首歌,歌唱着鹭岛的精神与人物,在这片嘉庚故土上,也留下近8万浙商拼搏的身影,厦门市浙江商会会长、厦门伟屹集团董事长汪卫东就是其中之一。 汪卫东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富楼村。学生时代的一个暑假,偶然来到福建厦门探访亲友的他,被这座城市自由热烈、生机蓬勃的社会发展氛围深深吸引,这也成为了他在厦发展创业三十余年的故事序篇。 1992年,22岁的汪卫东进入厦门的外企——“世界五百强”英国雅士高洋行工作。从一名普通验货员,到负责北方片区的业务主管,他仅用了两年时间。此后他成为负责福建全省的业务主管。 由于工作需要,汪卫东经常前往海内外各个地区出差。“我们去了香港,也去了美国,看到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心理落差非常大。” 汪卫东说,这种落差感让原本就一直埋在心中的想法愈发强烈,他想踏进改革开放激起的千层浪潮中,驾驶一艘属于自己的航船劈波斩浪。 1999年1月,《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开始执行,第二年,乘着这股东风,汪卫东迈出了新步伐,在厦门市成立了厦门伟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屹”),从事进出口贸易。2001年7月《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颁布,私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政策的放开成为了汪卫东打开创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创业的航程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风浪总是在航船还未能熟练抵御风险时说来就来。就在公司成立当年,伟屹跟美国一家大型超市合作时,因为一批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被对方索赔16万美元。这对于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来说,意味着要赔偿130余万元人民币,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然而汪卫东坚守着这个行业的规则和底线——信用比黄金更重要,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咬紧牙关作出了承担索赔的重要决定。也因此举,伟屹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并在行业圈子里的名声越来越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市场。 2001年,中国加入WTO给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展示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汪卫东通过抢抓机遇发展,奠定了伟屹在行业当中的基础地位,并将出口市场范围从美国扩大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国等欧洲国家。 汪卫东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滞不前。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他强烈意识到拥有核心技术的重要性。经营贸易成功后,他立即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致力于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汪卫东先后在莆田、东莞、温州等地成立鞋类研发中心,在厦门成立IT研发中心,招聘近百名精兵强将从事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作,将原来的传统销售模式转为品牌销售。 追风赶月,又踏层峰。2011年,汪卫东又一次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发现,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便逐渐出现了某些不可控状态,包括管理、交通、教育、医疗、环保等各个方面,城市越大,不可控因素越多,如何高效迅速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最好是让城市各个系统都具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总依靠人类——这就是所谓的“智慧城市”。随着数字产业迅猛发展,汪卫东相信,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城市、云计算将会构成未来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12年,汪卫东看准时机,成立了厦门银江智慧城市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厦门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 汪卫东认为,智慧城市各个领域的建设构造将在近年来达到峰值,等建设周期过后,运管维将拥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汪卫东告诉记者,浙商的身份一直是他心中的“金名片”,浙商精神是引导他前行的灯塔。5月29日,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大会在杭州召开。“我很荣幸作为浙江省工商联邀请的9位省外浙江商会负责人之一到现场参会。”回来以后,深有感慨的汪卫东马上组织商会成员深入学习了大会精神。 “近几年,全球经济持续面临不确定性,我也把整个集团的各个业务版块进行重新梳理和不断优化。”汪卫东说,正带领集团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凤凰涅槃的勇气自我变革。 何以种出更大的“地瓜”?在汪卫东看来,民营企业自身要正确对待环境变化,主动转变角色与做法,着力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靠新技术、新模式来坚守主业,也开拓新领域推进持续发展。” 2014年,本着推进浙商回归的初衷。汪卫东投资设立了浙江伟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他对阔别多年的家乡开化的回馈。生态园立足于开化实际,因地制宜,集有机食品生产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养老、观光为一体,将给家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汪卫东认为,新时代的浙商精神应该要以发展新格局、提升国民经济、增长新动力为目标,热爱自己从事的行业、热爱员工、热爱社会、热爱国家、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敬业敬职、敢于担当,秉持着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技术、品质、创新不懈追求。与此同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坚持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并重为己任,不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在汪卫东看来,要激发和弘扬浙商精神,就必须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将制度创新推向深入,排除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优化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企业和企业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2022年1月,汪卫东当选厦门市政协委员,在政协履职期间,他通过各种例会、研讨学习、专题调研、现场视察、提案建议等形式,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主动性,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厦门贡献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厦门市十四届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其提案《关于厦门智慧交通提升的建议》被厦门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 今年1月,汪卫东荣获厦门市工商联首次认定评选的“十佳商协会会长”,对于他来说是荣誉与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2012年3月厦门市浙江商会成立至今,汪卫东一直担任着商会会长一职,汪卫东早已将这份职责当做使命,从不懈怠,为之奉献。去年,汪卫东第三次当选厦门市浙江商会会长,已当了十年会长的他,又带着新的使命与重任,组织带领浙江商会及广大会员企业再出发。 商会成立之初,在厦众多浙商当中不乏像宏发电声、红星美凯龙这样的行业佼佼者,而伟屹集团当时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年纪最轻的汪卫东,却被大家一致推为商会会长。接触过汪卫东的浙商前辈友人,都能深切感受到他身上对商会的热爱与责任感,他如果担任会长,一定会全心投入到商会的工作中。 “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成立了多家浙江商会,厦门还没有。我非常想让在厦浙商们都团结起来,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最终合力打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汪卫东认为,只有站在更高的格局上看待商会职能作用,才能更好地引领会员企业,助力厦门和浙江两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同时,汪卫东认为商会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倾听会员企业声音,真心实意为会员及会员企业办实事办好事。今年以来,商会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宣讲融资政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同时,帮助协调解决了会员或会员企业信息咨询、看病就医、司法援助、债务纠纷等实际问题,成立了法律咨询援助机构,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汪卫东的组织带领下,商会多年来将慈善事业与扶贫救助相结合,倡导浙商热心公益事业,多次组织发动会员企业参与贫困助学、抗灾抢险、脱贫攻坚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他带领商会参与精准扶贫及展销产品购买;对接联系和政县陈家集乡孟家村,帮助和政县陈家集乡孟家村脱贫致富;他深入宁夏固原,参与扶贫项目,捐赠物资数十万元;助力新疆吉木萨尔县中学奖教助学项目;资助厦门外国语学校成立钱学森班,为厦门外国语教育基金捐款百万元;发展助力浙江26个欠发达县区的捐资助学活动,累计百万余元;在疫情期间商会成员企业多次捐款捐物累计价值数百万元,为多家企业减免租金数千万元。 如今,厦门市浙江商会已经拥有近500家会员企业,近年来,获得“5A”级社会组织、全国工商联四好商会、浙江省工商联品牌浙江商会、厦门市十佳四好商会、厦门市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汪卫东认为,浙商作为百年商帮,在大变局面前要保持韧性,以“百年老店”的思维来规划当下,要有信心、有韧性、有质量地发展。他深知,“地瓜经济”伸展在外的藤蔓就是省外浙商,他们汲取着阳光、雨露和养分变得愈发繁茂,而始终坚持扎“根”浙江,才能将“地瓜经济”越耕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