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龙游:小县城里的青年乡贤“归雁潮”
发布时间: 2023-07-12 08:42:24
“龙凤引兮游子归、青春作伴好还乡”,近年来,龙游县注重实施新乡贤回引工程,聚焦引导青年新乡贤回归助力乡村振兴,以青年乡贤力量助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截至2023年5月,已引入涵括农、文、旅等多个行业的青年新乡贤回归项目50余个,以青春之力助力县域发展的蓝图正在徐徐绘就。
老街来了“新创客”
“‘宝宝’们可以看一下,这是我们手工炒的馅料,用的都是本地新鲜的嫩笋哦……”在沐尘乡坑头村的一个直播间里,97年的新乡贤张舒帆正对着屏幕介绍她店铺里售卖的葱花馒头。
为了能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眷恋至深的“乡味”,三年前,张舒帆开始了她的电商创业之路。除了葱花馒头以外,发糕、清明粿、手工粉干等也都是她店里的“网红”产品。“现在一个月的销量最高可以达到4000多单了。”张舒帆透露,负责给她供货、加工、打包的也都是附近的村民,“能带着大家一起推广龙游特色小吃,一起挣钱,我也很开心。”
让乡村创客为之倾心的沐尘民族乡,吸引着越来越多带着项目而来的青年投资人。创客们自发组建了“石榴红”创客联盟,定期组织活动、交流项目进展、洽谈开发合作、进行创业指导等。同时,龙游县以乡愁为纽带,向“石榴红·创客联盟”持续导流新乡贤资源,回引一批在民宿打造、文化传播、产业融合等方面较为专业的新乡贤,建立“乡贤合伙人”机制,利用合作开发、承包运营等多种形式,形成“乡贤招合伙人、合伙人招项目、项目衍生项目”的“新乡贤+”联动机制。
2022年以来依托该项机制成功引进沉浸式小剧场、户外骑行、手工烘焙等休闲娱乐项目5个,沐尘村“尘花花”短视频创作基地、凤凰洲露营基地、国际自行车泵道等一大批优质文旅项目正在建设或投入使用。乡村旅游供给不断丰富,民族乡村产业集聚模式持续激活,推动民族乡村文旅相关产业的社会化运营,以青年新乡贤力量助力乡村蝶变。
乡村兴起“文创风”
扎根龙游县溪口镇的新乡贤产业“瓷米文创”,将溪口的竹文化与新潮元素进行融合创新,创作出了竹宝、笋宝形象,不仅成为老街口的吉祥物,更成为众多游客打卡溪口老街纪念品的不二选择。“瓷米文创”工作室创始人、龙游县青年新乡贤吴琴芬选择将本地“竹”元素融入耳环、手链等产品设计中,龙游石窟的壁画在她的茶杯和丝巾上栩栩如生。“来到溪口未来社区的人,都会进来看看,还能带走一点与溪口相关的元素,很有幸福感。”吴琴芬说。
说到返乡创业带来的满满收获,同为青春联合会成员的新乡贤周寒梅深有同感。去年5月起她在溪口未来乡村开办青少年研学基地,利用溪口未来乡村的自然环境、竹文化、农耕传统文化等资源,举办了包括竹编体验课、亲子探秘趣味比赛、消防课等主题的30余场研学,共有700余名孩子和家长参加。
在她看来,大家正在努力的就是将当地如瓷米、竹编、乐道户外等已有业态盘活,同时又挖掘新业态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让家乡的80、90后青年发挥才能和热情,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接下来她力争将研学产品产业化、系统化、特色化,努力打响溪口未来乡村研学品牌,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越来越多像吴琴芬、周寒梅这般充满激情和信念的年轻人汇聚龙游,“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以青春联合会为纽带,相互交流、相互扶持,极大提升了未来乡村的活力。
社区建了“博士站”
“河西街社区村社人员混居、管理主体多样,是一个人口密度大、单元构成复杂、利益需求多元的融合型社区,我们要在这常态化蹲点服务,开展现代社区建设相关课题研究。”龙游县龙洲街道新乡贤、驻街规划师童磊博士带队到河西街社区开展调研。
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在龙游县委统战部、县科协等部门的联合推动下,龙洲街道成功引回新乡贤童磊回乡担任驻街规划师。童磊是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他充分发挥乡贤人脉丰富、信息灵通、见识宽广等优势,牵头创建了由“社区+街道+高校+智库+国企+社会组织”多方协同的河西街现代社区“博士创新站”,已经吸引12位核心博士进驻,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
“童博士带队,每月来社区蹲点服务2-3次,走访辖区住户、商户,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探讨规划社区工作方案,为我们社区的治理提出不少金点子。”河西街社区党委书记胡旭东介绍。目前,由童磊牵头的“博士创新站”聚焦“社区现代化”“龙游县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议题,已经开展了丰富的科研、教学、实践创新活动。
乡贤经济就是最大的发展,青年新乡贤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龙游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龙游县将聚焦大力挖掘乡贤经济潜力,不断引导乡贤发挥人脉、资金、技术、专业等优势,助力家乡产业发展,通过“村里找乡贤、干部访乡贤、乡贤推乡贤”等方式,用好4850名在库新乡贤,打好“乡情留人”牌,吸引农文旅等多领域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实现青年成长和龙游发展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