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上下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背景下,“浙江经济”走向了“浙江人经济”,浙商搭上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高铁”走出去,在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的同时,也让浙江的“番薯地”面积越来越广,浙江的地瓜根茎越来越壮大,为助推“地瓜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中,浙川形成了68个县县结对关系,结合地方优势和浙江经验,诞生了一个个合力培育“大地瓜”的好故事,唱响了一曲曲新时代“山海经”的好声音…… 地瓜藤蔓伸向哪里? 看生态 以产聚人,引产聚城。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是转“输血”变“造血”,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引领“招商引智、谋大招强”新热潮,让“地瓜经济”藤茂根壮的土壤与载体。 广安市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里,以同城融圈首位战略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走过地势起伏的小道,转入复古又摩登的砖砌“小红楼”,记者一行来到了浙江省帮扶广安工作队的办公楼。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工业。扶持政策应有尽有,广安区可以兜底,不会对企业区别对待。”浙江省帮扶广安工作队队长,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安区委常委、副区长范学良开门见山地说。 广土安辑,思源奋进。广安是座老城,工业基础薄弱,2013年“重新划区”后,工业几乎是零起步。地方政府和浙江省帮扶广安工作队都在积极寻找“新出路”。 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产业园 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产业园是实现广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合和对外开放的全新窗口。 这座园区主打的特点就是国企“买单”,民企直接“拎包入住”。其由南浔区城投集团、交投集团、新城集团三家国有企业按照“分别取地、整体开发”建发思路,采取民企定制、平台建厂、先租后转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模式共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磁电材料等新型工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两地把“浔十条”和“广十五条”打包成组合优惠政策,并组建了招商专班,借助湖州、上海、深圳等招商平台,共享招商资源,合力做大做强产业园。 经浙江省帮扶广安工作队“三顾茅庐”,已引进世友木业、沃克斯迅达电梯、南洋电机等优质浙企入驻投产。 广安沃克斯电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浔广合作为支点,沃克斯充分运用西南地区的资源禀赋,激活政策、土地、资金、人力等发展要素,可以有效提升总部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内生产线作业场景 同样归零重启,打造东西部产业转移承载地的还有屏山县。这是四川省南缘的一个移民县,曾为支持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封库停建”十年,规上工业几乎为零。 如今,屏山县一路“逆袭”,以千亿营收产业园为抓手,加快打造世界动力电池之都重要配套材料基地、宜宾千亿纺织产业核心区,招引成效居全省前列。 “东部地区有要素制约只能往外延伸,东西部协作就是最好的桥梁通道,两地可以用市场思维合力培育‘地瓜经济’。”浙江省帮扶宜宾工作队队长,宜宾市政府副秘书长,屏山县委常委、副县长顾建忠说。 如果说广安有山一般的“稳”,屏山就有水一样的“活”。屏山充分“复制”东部理念,在管理服务上借鉴“最多跑一次”理念,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通过“亩均论英雄”“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提升发展动能。 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 以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为例,用一根线串联起海盐县和屏山县的“山海之情”,引进了天之华、恒丰、浪莎等数十家纺织企业,构筑起了纺纱、纺线、织布、服装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天之华生产线 “公司在东纺西移中,不是把东部落后的、淘汰的机械设备、生产工艺搬到西部来,而是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工艺换代,在转移中提档升级。”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里具有人工成本、用电成本更低,产能更高,西部乃至国际市场更开阔等优势,可以与总部打好‘配合战’,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 据介绍,园区有“三大招商引资法宝”。一是干部思维市场化,屏山与海盐互派干部挂职学习和驻点招商,实施一起跑企业、谈项目、做推介、搞研判的“组团式”招商策略。二是招商模式系统化,坚持以链布局、以园承载、扩链成圈,以系统思维围绕“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三是招商系统数字化,以智慧数字系统完善企业画像报告,实现精准招商。 园区已获评“国家火炬生物基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四川省特色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好生态强藤蔓,好土壤种出“好地瓜”。东西部结对县精准对接“所需”与“所能,通过升级产业园搭好发展平台,让藤蔓借力攀升,扩散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地瓜大不大? 看服务 “种瓜”是项精细活,若要“东瓜西种”不闹“南橘北枳”的笑话,离不开够硬的管理服务模式。 晚上七点,蹲守在南充的记者一行见到了刚结束会议的浙江省帮扶南充工作队队长、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阆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升。驶向千年古城,夜色裹住了群山的轮廓,阆中的形象却在车内热烈的交流声中清晰了起来。 阆中市曾是八国城都、四川省会,历代为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作为一个县级市依然具有很强的城市能级、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周边辐射能力。 阆中古城 近年来,浙江省帮扶南充工作队推动阆中借鉴浙江的数字治理、数字政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围绕简政便民、高效为民的总体思路,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倾力优化审批服务行为,全面深化跨省通办、浙川通办工作成效,实现浙南通办全域全面一门化、一网化、一站化办理。 张升表示,我们是东部企业的“娘家人”,政府在审批上做减法,服务上做加法,让浙江人知道在西部发展有“绿色通道”,可以安心安营扎寨,放心播种。 张升等援川干部在工业上,“硬核”拉快老旧厂房盘活、标准厂房建设、招商引资建设体系和服务流程优化等工作“进度条”。 农业上,“因地制宜”打造了三大体系。一是盘活原有搁置项目和产业,带动增收。二是运营端、销售端发力连接生产端,互通融合共赢发展。三是通过企业的“排列组合”推动产业链协同,激发企业新动能。 这一系列细腻的惠企服务是成大事的前奏。 老金是浙江台州人,一个“外乡人”带着油橄榄项目“投石问路”走到了阆中,结果一不小心从无人问津做到了南充市市级龙头企业、四川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浙川东西部油橄榄产业园内工人正在检查封装的橄榄油 四川中义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浙川东西部油橄榄产业园,集规模种植、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采用“公司+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模式,在5个乡镇共建设5200多亩油橄榄种植基地,打造了油橄榄创新农业示范模式。 老金一脸笑眯眯,乐呵地吃着自家烧的四川改良版台州家乡菜。他告诉记者,东西部协作这阵东风让他赶上了。作为政府重点招商项目,土地租金、肥料、树苗都有补助,装小型气象站、采购拖拉机等设备政府都会“搭把手”,产品销路上也享受着阆中、温岭的双重关怀。 柑橘产业园 境况相似的还有来自黄岩的老罗,他一手创办了四川果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其打造的柑橘产业园主要以种植晚熟柑橘为主,分布于四川多个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这些东西部协作企业都在带动地方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升级,打造市场品牌、助农增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张升所说,政府要做好服务,借入驻企业一根拐杖,在土地、科研、项目、市场等方面多扶他一程。但是最终还是要让企业自主走路、奔跑,在市场化中闯荡一片天地,这样的“瓜”才能越种越大。 地瓜好不好? 看技术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强省,以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各地赋能,也正是地瓜经济理论的生动实践。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硕果自然也要带些技术色彩才算“正宗”。 稻城亚丁是美到“缺氧”的自然与文化圣地,被誉为“青藏高原上闪亮的明珠”“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对口支援带来的数字化神秘力量,则让仙境中的居民更容易“食得人间烟火”。 余杭帮扶四川挂职干部,稻城县委常委、副县长沈华强深谙浙江“数字变现”“流量变现”的精髓。 近年来,他不断琢磨,打造出了稻城版淘宝天猫平台、稻城版大众点评“亚丁集市”、稻城藏香猪及景点数字藏品等一系列“数字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稻城亚丁的文旅价值。项目背后还联动了余杭的软件开发公司、MCN机构,良渚的数字藏品公司、冷链公司等等做强大的支撑。同时,大力引进杭州的运营管理团队,积极招收本地员工,传授当地居民“产品变商品”的秘诀,倒逼地方市场健全营销管理体系。 2021年9月17日,由稻城县自主研发、自主运营的“亚丁集市”网上商城平台正式上线 “这些项目是浙川两省共同的智慧结晶。通过数字化、平台化、本土化,最终会导向市场化,届时天府之国变成国之天府,让稻城老百姓加速融入全国大平台,让浙江乃至全国人民都能便捷享受稻城得天独厚的资源。”沈华强说。 安全是文旅发展的底线。稻城雨季多发泥石流,为保障地方居民和游客的安全,沈华强通过对口支援的力量,借助物联网技术打造了四川首个地质灾害预警项目,目前已纳入国土资源部相关地质灾害减灾网。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他说,“这是‘保命工程’,我也希望最好不要用到。” 技术改变经济和生活的案例在屏山县也分外典型。 茵红李是屏山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浙江省帮扶宜宾工作队不断深化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推动建设万亩茵红李高品质基地。 茵红李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王金良一到屏山立即投入调研。他发现,屏山虽有优渥的地理、气候条件,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品牌包装等,当地的农业仍然处于低层次发展状态。 一开始,老百姓对这位“指手画脚的闯入者”并不在意。后来,漫山遍野都是王金良等专家组成员推广现代种植理念和技术的奔波身影。为了让农户加深学习印象,专家组除了实地教学,还专门拍摄了“专家讲坛”视频,通过各合作社微信群、光盘赠送等方式,在农户间实现农业技术“零距离”推广。 经过不懈交流推广和实践,农户们恍然大悟,这些专家是东西部协作送来的“珍宝”。在王金良离开之际,农户门甚至发起“金良留下来”千人请愿,肯定了他对产业提质增效、地方农户增收的贡献。 紧抓“高标准基地”“高品质茵红李”“高效益回报”三个关键词,屏山充分发挥山海情合作社作用,开展生产协作、劳务协作、信息技术、产品促销、农资配送、文化赋能等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向现代农业结构形态演进。 斜石智慧湖羊基地 产业的发展多是“一环扣一环”。 茵红李树下,羊鹅成群。这是屏山又引入了“林下羊”“林下鹅”项目,在原有基础上保护耕地,开展生态养殖,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借此形成了养殖、包装、深加工等完善的产业链。 广安也牵手南浔打造了“湖羊入川”“湖羊致富”工程,发展“湖羊+”产业,盘活农村闲置基地,兴建有山有水田园风光的特色民宿,建设“农旅融合大美广安”休闲旅游度假带。其中,斜石智慧湖羊基地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了川内首个全自动化湖羊养殖基地,相邻的“巴上草原”建有标准种羊场、科普展览馆、培训中心等项目,是全国首个湖羊文化主题乐园。 地瓜甜不甜? 问吃瓜人 地瓜藤蔓所到之处,看不完“吃瓜人”的喜悦,说不尽安居乐业的幸福感。 “湖羊入川”项目的村民笑脸墙 东西部协作,让乡愁变成一张张回家的“车票”。 小吴、小赵两个广安走出来的青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就业,“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是想家的,关键是不想让父母担心。”了解到总部要跳出浙江拓展市场,他们立刻申请加入首批“开荒大军”,调回了老家广安,如今各自在沃克斯、世友木业干得有声有色。 南洋电机广安生产基地内,云南媳妇阿杞与工友们融洽交谈。她与丈夫在云南相识相恋,随着广安营商环境改善,工作机会增加,一家人决定:“回广安!”“在园区工作正好卡住接孩子上下学的时间,还能补贴家用,周末一家人游山玩水,幸福指数很高。”她神采飞扬的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有系统的培训体系,认真干很容易上手,时间久了她还琢磨出了高效的操作方式。 东西部协作,让本地人从“脱贫路”走向了“致富路”。 屏山县有一对贫困夫妻,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开园后实现双双就业,两人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携手甜蜜的买上了江景房。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家就业奔小康,这是地瓜甜不甜最有力量的回答。 油橄榄树下的刘叔 阳光下的油橄榄树格外耀眼,这是象征和平的“圣树”,也是地方的“摇钱树”。种植基地内,刘叔正逐一为大树“体检”。过去,像刘叔这样闲不住又找不到活干的中老年人,阆中有许多。这份“再就业”工作刘叔乐此不疲地干了七八年。“每天工作8小时,主要是剪枝、除草、施肥、采摘等田间作业。”刘叔粗粝的手指温柔的抚过枝干,“老金从不克扣、拖欠工钱,在当地信誉非常好,园区内还配套了员工宿舍,大家就像一家子。家门口的工作好啊,感谢东西部协作。” 顾建忠感慨道,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农村,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加力扶持。一是做好兜底工作,防止脱贫再返贫。二是单纯给钱乃下策,要增强居民致富致强的内生动力。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部分群体就业增收,援川工作中一批批实打实的惠民工程更暖人心。 落后的教育、医疗是压住偏远地区的两座大山。张升告诉记者,东西部协作力抓学校兴建和医院改革,通过援川教师、医生与当地结成“师徒制”,引入了高效、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 譬如,阆中温岭幼儿园内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盘龙小学内学生嬉笑打闹,如同“曙光楼”几个钛金大字一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浙江省帮扶南充工作队也帮助阆中人民医院创立了全国创伤中心,加强了医疗科研攻关,并通过临床带教提升了地方医护人员在泌尿科、宫腔镜、骨科、妇产科等学科的专业技术。在老官镇投入建设了老观镇农村区域医疗急诊急救分中心,便利群众的急诊急救服务,大大加快了病患和死神赛跑的速度。 诸如此类的还有屏山的“东西空中课堂”,医疗上协调软硬件投入填补了地方医院中医、口腔科的空白。稻城则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地方寄宿学校的学子从吃饱到吃好。 当地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东西部协作带来的实惠和温暖,要说这瓜,还真甜。 浙江人所在之地,就是藤蔓覆盖之处。藤蔓触达越广,受益地域就越多,而根部的地瓜长势也越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正是高水平开放的双向选择,两地藤叶各司其职,藤蔓互相滋养,合力种好“金地瓜”,赋能构建“地瓜经济”的产业体系、生态体系和制度体系,展现出新时代“地瓜经济”提能升级后高效点燃致富“薯”光的澎湃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