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报国,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

——讲述王林旭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 2023-04-06 14:47:07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丹青报国,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

——讲述王林旭的传奇人生

□ 戴红

王林旭的艺术无国界,他的艺术属于全人类,属于世界。艺术在王林旭那里成为大爱、大美,我由衷地祝贺他——做最好的自己。”

——吴阶平

王林旭:国家有突出贡献文化艺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中央海外联络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副校长,民族文化宫副主任兼民族画院院长。

2011年4月4日,美国纽约,一个微风裹挟着花香的孟春之夜。曼哈顿广场酒店流光溢彩,高朋满座,盛大的酒会正在宴会大厅里隆重举行。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亲自出席欢迎王林旭和超象艺术展来纽约。世界犹太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代表,联合国教科文卫等组织的100多名代表,纽约市政要共计400位名流济济一堂。

为期14天的超象艺术展赴美国交流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这期间,不论是对马里兰州陶森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展览,还是与美国加州工、商、政、教、文各界人士的交流,艺术展所到之处,犹如刮起一股强劲的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旋风。

“世界共同拥有的画家”

王林旭艺术的国际影响,从时间上说,自他在1990年赴日研修始已有21年;从内容上说,他从中国传统画起步,逐步形成了融汇中西艺术精髓的“超象”艺术;从发展上说,经过了在日本、美国、欧洲及联合国不同的传播发展阶段;从范围上说,他的300多件艺术作品被多个国外美术馆、博物馆、总统府、首相官邸、联合国总部及国际组织收藏和陈列,分布在全球各高端收藏场所。

1992年10月,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首次访华,王林旭的一幅《沁竹》墨竹画作为国礼赠送给天皇伉俪,轰动了东瀛列岛。此后,王林旭多次东渡,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墨竹旋风,被日本画界誉为“画伯”、“中国水墨画第一人”。为了感谢王林旭赴日传播中国文化艺术及其对东方绘画艺术的贡献,日本长野株式会社投巨资在日本建造了“王林旭艺术馆”。

1993年4月10日,江泽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见后,王林旭当场泼墨作画,娴熟的技艺引得尼克松连声称好。江泽民在画上题词“双清高洁”。这幅墨竹现为尼克松图书馆珍藏的唯一一幅中国画家作品。

1994年元旦,外交部选用王林旭的墨竹《双清高节》印制成江泽民的贺年片寄给世界各国元首、首脑及国际友人。1995年,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王林旭创作了一幅长12米,高1.5米的墨竹巨作《和平万年》。这幅作品在世界画赛上荣获“世界和平奖”,并成为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典的主题艺术作品。同年3月23日,王林旭代表中国将此画赠予联合国。同年10月,加利秘书长授予他“联合国世界和平使者”称号。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和现任秘书长潘基文都接连授予王林旭这一称号。

之后,王林旭不断在国外获得各种奖项,知名度越来越高。1994年11月28日,由他创作的长4米、高1.5米的墨竹巨作,在香港创下1500万元港币的拍卖纪录。中央电视台和港台媒体称此作为中国画拍卖的最高纪录。消息传开,许多人惊叹,也有人怀疑。难道他的画比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黄胄的画还值钱吗?倒是收藏这幅画的香港某企业家披露出其中“天机”:“现在全世界已有100多名前任或现任的国家元首珍藏着王先生的国画作品。过去我曾出巨资支持国内一些国际体育比赛项目,有的至今也没有走出国门,而王先生的画早已走出国门,为世界所承认。我买下这幅画,全世界都知道我,这就提高了我的企业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20多年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曾上百次代表中国政府将王林旭的艺术作品选定为国礼馈赠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贵宾。王林旭的绘画作品至今已进入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和同行的广泛好评,极大地扩大了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美国前总统布什称赞王林旭是“世界共同拥有的画家”。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续任王林旭“联合国世界和平使者”荣誉时表示:“王林旭教授是联合国称职的和平大使,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家。”美国艺术大师,哈佛大学教授邱基尔博士评价王林旭教授的艺术作品是:“正是这样的一位中国画家和他的友爱真诚,以智慧的心灵、奇妙的水墨艺术,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画”。

“虚其心,立其身,

写万竿竹,成一代人”

王林旭出生在山东平度灰埠镇三堤村,幼年时家境非常贫寒,但6岁时的他就已对画画着迷。王林旭说,他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奶奶,老人家每天教他用削好的竹尖蘸着烧火的木棍和油灯燃留的烟灰在砖地上画出一条条稚嫩的线条。“文革”时,他偷偷捡回“破四旧”时别人扔弃的旧书画,关在小屋里临摹上面的人物。乡里县里大凡举办展览,他总是每场必去,一坐就是一整天,专心临摹。在乡里上中学时,他立志一生以画为业,发誓“不当画家就去当和尚”。

王林旭对竹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竹清新高雅,虚心劲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它虚怀若谷、坚贞不屈的品质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韵。

1980年,王林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潍坊教育学院艺术系,接受严格而正规的绘画教育。毕业后他更加痴迷寻竹、研竹、画竹。浅尝岂能出佳作,人至半痴品自高。为了从墨竹画中勾勒出民族魂魄,王林旭以竹为师,潜心钻研历代大家画竹技艺,经常身背画夹深入竹林实地写生,细心揣摩各种竹子的不同生态特征,因此有“王林竹”的绰号。孜孜不倦、如醉如痴地不懈探索,诸多名家前辈的指点与薰陶,如此经年累月,王林旭的墨竹画逐渐形成鲜明的风格。他笔下的竹子多姿多彩,各具神韵:或大气磅薄、豪情激荡,或清新洒脱、卓尔不群,或恬静飘逸、温婉妖娆,枝枝叶叶皆生机盎然,时代气息溢出画面。

1987年,王林旭考取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到北京求学发展。求学期间,他遍访名师,苦心研修,深得李苦禅、李可染、吴作人、刘开渠、崔子范等艺术大师的传授和影响,艺术功底日见精进。

王林旭的艺术实践与创新,来源于持之以恒的知识积累和融会贯通。他的画作以竹为主,却不仅限于竹,在山水、花鸟、人物等领域也多有佳作。王林旭实践和理论并举,先后出版了《王林旭墨竹画集》等专著10余部,在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理论与绘画并举的“新人文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国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为王林旭题词:“虛其心,立其身,写万竿竹,成一代人。”

成名后的王林旭依然忘不了吃不饱饭的少年时代,忘不了曾经依靠美国的救济粮维持生活。当年曾经支撑王林旭继续学业的“救济粮”,成就了一位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的著名画家,激励他履行好“和平使者”的神圣职责。1995年,适逢联合国成立50周年,王林旭向联合国赠送画作《和平万年》。他面对数百名记者发表即席感言:“我是一名中国画家,创作《和平万年》历时一年半,从落笔到收笔,我的脑海始终萦绕着一句中国的古训——‘和为贵’。我的这幅画就是想表达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和平。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为艺术家,有责任用自己的画笔或歌声,去描绘和平,去呼唤和平。”言者谆谆,听者动容。

促进中美两国

人文交流正当其时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国艺术应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中国越来越需要在世界艺坛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国际艺术交流,进一步提高中国美术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如是说。

王林旭超象艺术展在美国的举办,正值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华盛顿举行第二次会议期间。作为一个和联合国保持多年合作,在美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和教育家,他启动的这次面向美国主流社会和高校的文化交流活动,对促进中美两国人文交流以及大学之间的合作大有裨益。

2011年4月6日,纽约的主流媒体、艺术团体、艺术馆、博物馆代表和爱好艺术的市民纷纷前往观赏超象艺术展。展览中的《沙尘暴》《海啸》《岩爆》《裂变》《气象万千》等超象艺术展作品引起观众的特别关注和喜爱。这些作品的主题在惊心动魄的画面效果的烘托下,能给人一种心灵震撼,每个人看到的和想到的都会不同。一个纽约市民说,展出的作品让我产生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联想,想到人类面对大自然应该做什么,注意什么,预防什么。

在陶森大学艺术展开幕的时候,正值校区内樱花盛开。王林旭现场泼出一幅超象作品《樱花》,当时有数百人围观欣赏。王林旭边创作边讲解,引起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

对于王林旭此次的赴美交流活动,美国各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世界日报》:“超越具象形态的创作可以引领观者摆脱制式框架的束缚,尽情奔驰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王林旭作品中鲜少看见具象的人、事、物,反而是透过泼墨、渲染、滴漏的方式,在宣纸、绢布等不同媒介上恣意挥洒,在金、银、朱砂和传统水墨颜料中,呈现内心的乌托邦。”

纽约市市长:“他(王林旭)是一个能使东方艺术和世界进行心灵沟通的中国画家,因而也是世界的画家。”

斯坦福大学校董会主席彼得博士:“它用独特的形式和语言表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心灵世界的情绪,使东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观与西方的抽象艺术达到互补、交融,实现了艺术共享。”

……

王林旭长期从文化视角来把握当代世界艺术的脉动,经过25年的实践和创作,终于形成了当下绘画的一个范式,是以“超象”的非具象形态为特点,展示了思维领域的无限性和创造活力的无止境性。这种“不以让人看懂了什么为主,而是让人感觉到什么”为主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它以中国哲学思想为本体,以中国美术为介质,兼收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营养,在意境中注重天人合一,在审美上完成了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艺术的互补与交融。它承载的是中华文化的底蕴,但是却获得了跨国界的视觉认同和超民族的心灵共振。

“由于文化差异,以往中国艺术家在美国进行的艺术交流主要体现为与在美华人华侨的交流,而王林旭此次带来的超象艺术,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了关注和兴趣,吸引了当地的各界人士踊跃参观,这是中国艺术家在寻找与世界对话的艺术语言中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副总领事王士彤的一席话,概括了王林旭此行的突破性意义,他不仅让人们看到融汇东方艺术精髓的中国超象艺术与世界对话的走向和前景,更反映出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