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大佛:藏族人的庄严盛会

发布时间: 2023-04-06 12:14:53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晒大佛:藏族人的庄严盛会

□ 沈国娟

藏族人的宗教盛会

晒佛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各地的藏区,过节日期不尽相同,大体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届时,各寺庙将所珍藏的巨幅布画和锦缎织绣的佛像取出,展示于寺庙附近的晒佛台、山坡或巨岩之上。这些巨幅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节日期间观瞻者成千上万,为便于善男信女们朝拜,有的寺院还修筑了巨大的晒佛台,如拉萨的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这些寺院的晒佛台台面宽阔,可同时悬挂数幅布画和佛像。

晒佛节是藏族同胞庄严的宗教盛会。过节时,藏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一大早便来到当地的寺院准备晒佛。晒佛仪式开始后,要先从寺院中将画着释迦牟尼佛像的红布卷“请”出来。男人们虔诚地将佛像扛起来,这时喇嘛开始吹奏佛乐,男人们扛着佛像跟在喇嘛后面,把佛“请”到阳光充足且洁净的山坡上,然后顺着山坡展开佛像画卷,晒佛节正式开始。在这神圣的时刻,虔诚的藏民跪拜在佛像前,磕头、诵经,祈求得到佛祖的佑护,希望家人生活安康。晒佛仪式要持续几个小时,之后众人将晒过的佛像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扛着佛卷绕寺院转三圈,然后把它放回原处。

据说晒大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如果晒佛那天刮风下雨,只要把佛像一晒出来马上就会雨过天晴。更有传说当佛像展开到佛的额头时,第一缕阳光便会照到佛的额头上。

石藏寺的晒大佛活动

在远离城镇的寺院,晒佛节又是怎样的景况呢?笔者驱车来到隐藏于大山深处的青海省石藏寺,亲眼目睹了在那里举办的晒大佛活动。

石藏寺建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上,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由于远离城镇,寺院远没有塔尔寺、隆务寺那么富丽堂皇。天空刚刚泛出微光,沉寂的寺院便开始了新的一天。早饭后,喇嘛们各司其职,打扫庭院、煮茶烧饭、添香续油、诵读经书。其中一部分喇嘛,则在准备当日最隆重的法事活动——晒大佛。9时许,信教群众纷纷向寺院大经堂的后山处集中。晒佛台位于寺院中部最上方,足有一亩地,方正的佛台依斜坡而建。从山的对面看,上端部分建筑的墙体如同卷轴,与晒佛台结合,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巨型唐卡坯体。

僧众们虔诚地聚集在四方佛台前,祈盼着晒大佛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终于,开道仪仗队吹奏的号角在天空响起,紧随其后的喇嘛们肩扛巨型长卷佛图,如同一条巨龙缓缓进入人群。所到之处,密集的人群自然散开,双手合十,垂首躬拜,恭迎长卷佛图。身着盛装的喇嘛们聚集在晒佛台下方的祭台前,法乐声起,诵经声声,随后主事人宣布晒佛活动开始。站在上端佛台高墙上的20多位喇嘛,将巨大的佛图由上往下徐徐展放,织有佛像的金色织锦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

大佛展放仅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展放完毕,喇嘛们纷纷聚集在佛图的下端,将哈达抛向佛图,用前额与佛图的边缘相触。随后两位喇嘛用碗口粗的绳子搭起一座门,大批信众开始按顺序从门通过顶礼膜拜,一年一度的“晒大佛”活动至此达到高潮。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赤旦多杰解释说:“每年一度的晒大佛有两个目的,一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二是为了预防霉变和鼠虫啃咬。”巨型佛像是一种特制的大型唐卡,做工精细、色泽艳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晒佛的时间不能过长,以防青藏高原的超强紫外线对佛图造成损害。

了解西藏的“大百科全书”

唐卡,藏文的音译,实指绘制在锦缎、布帛、纸等材料上的卷轴画。其内容主要反映了藏传佛教中的各位上师、各种教派的本尊、不同变相的佛和千姿百态的菩萨,以及藏族社会的历史、天文地理、藏医藏药、历史人物和吉祥图案等。所以,唐卡又被称作是了解西藏的“大百科全书”。晒佛节中的大型唐卡,是每个寺庙的镇寺之宝。

如果你亲历过晒佛节,当看到晒佛节上宽达几十米的大型唐卡高挂在晒佛台上飞泻直下,山下人头攒动、法器齐鸣、诵经声响彻云霄时,虔诚的宗教气氛会不由自主地感染你。而最让人惊叹的是,在晒佛节上展示的大型唐卡是如此的绚烂而神秘。

藏族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了原始的彩绘陶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揭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公主、唐朝公主联姻,她们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内地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营造工艺、星算历法以及大批工匠,对西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藏绘画艺术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唐卡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当时的西藏并未形成固定的寺院,早期的藏民还处于游牧部落形态之中,过着没有定居的生活。由于唐卡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携带、悬挂,易于收藏,适应于藏民的游牧生活,因而成为了藏族宗教艺术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