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播音员到CCTV金牌主持人
——访全国政协委员、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敬一丹
发布时间: 2023-04-06 11:36:50
从小播音员到CCTV金牌主持人
——访全国政协委员、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敬一丹
□余人
2011年9月10日中秋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从北京“飞”到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与她的粉丝们亲密接触。上午9时许,梳着一头清爽利落的短发、身穿一条简洁大方的黑白格子连衣裙的敬一丹款款而来,走上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浙江人文大讲堂”的讲台,早已等候在现场的500多位粉丝有的欢呼、有的鼓掌,气氛非常热烈。敬一丹娓娓道来,为粉丝们讲述了《从〈焦点访谈〉到〈感动中国〉》。
“小广播”响起来
1955年4月27日,敬一丹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干部家庭里,母亲在省公安厅工作,父亲在省司法部门工作,是后来审判“四人帮”集团第一被告王洪文的公诉人。
敬一丹本来长大后也许会成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或教师,可她在念哈尔滨市第四十四中学时,却意外地与广播结缘了。初一时,敬一丹被校广播站的老师相中,成了四十四中“毛泽东思想广播站”的小播音员。从那以后,敬一丹经常来到三楼的校广播站,站在话筒前播音。学校里有什么好人好事、文体活动、重要通知,包括歌曲唱片、广播体操乐曲等,都成了她播放的内容。
渐渐地,敬一丹对播音着了迷。她每次路过省广播电台大门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她多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这扇门。后来,当她打开收音机听广播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什么时候,我的声音才能从收音机里传出来啊?”当一名播音员成了她年少时的理想。
在“文革”初期的1968年,敬一丹的父母被当作“走资派”打倒了,爸爸进了呼兰的军管会学习班,妈妈去了北安的凤凰山农场,姐姐到了密山的生产建设兵团,她与两个弟弟则留在哈尔滨上学。一家6口人被分在4处,才13岁的她被迫开始学着操持家务。1972年,敬一丹中学毕业后,17岁的她也成了“知青”,被下放到有“林海雪原”之称的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镇境内的新胜林场接受“再教育”。在小兴安岭的山上,她种过树种过菜、砍过树盖过房,也修过路,还与毒蛇和野兽搏斗过,磨练成了一个吃苦耐劳勇敢坚韧的人。
由于敬一丹的普通话讲得标准,又能说会写,之后新胜林场创办广播站时,她便被推选到林场广播站当播音员。林场广播站只有一只话筒、一台150W的扩音器和一部老掉牙的收音机,从记者、编辑、播音员到“站长”,全部由她一个人担任,且以“直播”的方式对全场广播。林场里的工人常常到广播站请她播一些“二人转”等歌曲,她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敬一丹风趣地说:“这可能是最早的‘直播’与‘点播’节目了。”
后来,敬一丹因播音水平突出,被调到清河林业局广播站当播音员。在那里,播音之余,她还兼做编辑工作,因而学到了很多与广播有关的消息、通讯、评论写作知识,她写的稿件不仅在本站播出,有的还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日报》上播发,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敬一丹离实现人生理想更近了。
“金话筒”拿起来
1976年下半年,敬一丹结束了5年的“知青”生活,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被推荐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学习。毕业后,她被分到了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终于当上“大播音员”。这似乎应该让人满足了,但她觉得自己学的知识还不够,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
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求和发展的眼光,敬一丹以挑战自我的积极态度选择了考研。1985年,对她来说是个收获的年份:她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研究生。她的先生王梓木最初就是因为她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而爱上她的。在北京读研究生的3年时间里,他俩相互鼓励,可以说是互敬互爱,比翼双飞。
敬一丹研究生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留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在大学里当老师,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十分体面,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多年的播音员经历让她对播音念念不忘,她特别想到新闻第一线去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王梓木了解到敬一丹的想法之后支持她说:“你去电视台吧,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
1988年,敬一丹如愿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不久她就迎来了一场挑战。1989年底,央视经济部创办了《经济半小时》节目,作为央视第一个播音系的研究生,她与赵赫、王红蕾、王晓真出任该节目的第一批主持人。当时还属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变化速度快,许多新的经济术语不断涌现,且《经济半小时》节目当时是采、编、播三位合一的,刚开始接触经济新闻采编播业务时,对专门学播音的敬一丹来说,一时还真不知从哪里下手。她的组长丁友友说:“做经济节目,首先要研究经济问题。”敬一丹以前经常跟扩音器、收音机打交道,但电视编辑机连摸也没摸过,看到上面一排排的键和不停闪烁的红绿灯,她都不敢去碰。她的师傅张建民便耐心地教她。好学上进的敬一丹虚心听取前辈的意见,既动脑学习研究经济问题,又动手学习操作编辑机,播音室、编辑机房、采访现场随处可见她的身影;此后《面对疲软的市场》《股市风》《小站》《红花草》《走出自然》《兼并风波》等一系列经济新闻经她采编并在《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播出;这些节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敬一丹把《经济半小时》节目称作她与电视的“初恋”。
1993年5月10日,在时任经济部主任(后任央视台长)赵化勇的提议下,敬一丹创办的央视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言论性节目《一丹话题》正式开播了。该节目每周固定8分钟,一年共播出55期,除摄像外,选题、采访、编辑、制作、播出,全部由她一人完成,敬一丹视《一丹话题》为自己的“女儿”,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随着系列节目的陆续播出,特别是她连续4期策划播出的《教育随想》,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许多观众纷纷写信来畅谈收看节目后的感受,众多老师更是称赞敬一丹说出了他们心里想说的话。
《一丹话题》节目的创办成功,是敬一丹新闻敏感性、业务开拓性、主持影响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她向CCTV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正因为她在《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节目中的突出表现,在1993年、1995年间,她先后拿到了第一、二届“金话筒奖”。
主持人亮起来
在CCTV经济部工作的5年多时间,让敬一丹的人生和事业有了新的转折,也为她走向更大的主持人舞台创造了条件。
1993年的冬天,敬一丹接到时任央视新闻评论部制片人(现为央视副台长)孙玉胜的电话:“台里正在筹备一个新闻评论节目,想请你来当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当时对《一丹话题》还真有点舍不得,但她看到孙玉胜等一批优秀的中国电视人在1993年成功创办《东方时空》节目后,多少已动了心。善始善终的她坚持将《一丹话题》节目做满一年后,于1995年元旦正式加盟到《焦点访谈》节目组当主持人。
《焦点访谈》节目是国内第一档电视舆论监督节目,此前的媒体报道大都是“锦上添花”,少有批评监督的。这个节目与观众见面后,在全国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节目组每天都收到大量的观众来信,光是写给敬一丹、白岩松等主持人的信件,每天少则几十封,多则上百封,工作人员拆都拆不过来。
面对那些来自全国各地,带着各种诉求的信,敬一丹肩上感到很沉重。但《焦点访谈》不能一一解决如此多的问题,她便从上万封信中仔细筛选出几百封,写成读信笔记,出版了《声音》一书。该书内容涵盖了当时反映最多的贫困、教育、腐败、国企改革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她还特意送了一本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得到了朱镕基的肯定。
1998年10月7日下午,百忙中的朱镕基来到中央电视台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制片人孙玉胜希望朱镕基能为《焦点访谈》节目题词,但大家也知道朱镕基是极少题词的,对于朱镕基能不能题词,大家心里都没底。怎么办?最后领导把这个重任交到了敬一丹手中。当朱镕基走进《焦点访谈》节目演播室时,敬一丹、白岩松、水均益等主持人便迎了上去,朱镕基边与他们亲切握手边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敬一丹便立即抓住机会说:“总理,您现在看到的人员只有我们节目组的十分之一,他们都在全国各地繁忙紧张地采访,您能否给他们写几句话鼓励一下?”坐在主持人位子上的朱镕基思索了一下微笑着点了点头。敬一丹、白岩松等立即将准备好的硬笔和白纸摆在播音台上,朱镕基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朱镕基放下笔后,笑着对在场的人说:“这不是临时想出来的,是昨天想了一个晚上的,以至于血压都升高了。”全场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果说《焦点访谈》有“惩恶”的功能,那么“扬善”也是媒体人的一种义务。在《东方时空》节目创办10周年前夕,节目组又开始酝酿创办了一个新节目《感动中国》。在每年最寒冷的季节,将中国老百姓中最感动人心的人和事展示在电视屏幕上,温暖和激励人心,以达到扬善的效果。《感动中国》从2003年初开播至今,敬一丹、白岩松已连续主持了8年时间。
前几年,在崔永元组织的《我的长征》节目中,敬一丹曾参加了几次采访慰问,在井冈山、夹金山、延安等一些革命老区,她曾采访了几位还健在的老红军。这些老红军让敬一丹一直记挂在心。因此,在推荐2006年《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物中,敬一丹作为推选委员力荐了几位老红军。后来,当几位老红军出现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时,全体起立向老红军致敬,掌声、欢呼声像在演播大厅不断响起,老红军获得的奖杯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珍藏。
面对此情此景,敬一丹流泪了,她深深地觉得弘扬善者精神,传播智者的声音,放大弱者的声音,是每一个媒体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23年的不懈努力,敬一丹在中央电视台这块多彩的园地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广大观众誉为“CCTV的金牌主持人”。她现在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总主持人,《焦点访谈》《感动中国》节目主持人;主持过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建党80周年等一批大型直播节目;出版了《话筒前》《一丹话题》《一丹随笔》等专著;继1993年、1995年之后在1997年又连续获得第三届“金话筒奖”,并多次获得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她主持的2008年《焦点访谈》“神七漫步太空”节目获得央视2008年第二、三季度特别奖;2010年获得第16届上海电视节“电视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光荣称号;她还担任了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可谓出类拔萃,德艺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