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欣: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运动的推手

发布时间: 2023-04-14 14:34:39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纪欣: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运动的推手

□姚同发

她是最早到祖国大陆访问的“海归”人士,在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初期便“回到了家”;她亦步亦趋地踏着前辈的足迹,在岛内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运动,用生命书写着灿烂人生。她就是台湾著名律师、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 

“我终于回到家了”

1952年出生在高雄的纪欣,祖籍江苏,是台湾所谓的“外省人第二代”。从懂事开始,她就常常在夜间偷听父亲与朋友聊天,听到他们感叹国民党不争气,一路逃到台湾,与家乡父母不能通信,注定要做个不孝子。她常常想,两岸都是中国人,为何不能往来? 

上高中后,纪欣的书包里塞满了存在主义的书,却从未想通人生的意义。直至读到陈映真的《将军族》与《唐倩的喜剧》才稍微理解,台湾人的压抑多半出自对政局的不安、对孤岛前途的茫然。后因某种机缘读到不少大陆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作品(当时是禁书),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最令她震惊,由此联想到中国人悲惨的宿命,若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恐怕难以改变。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所著《罗亭》中“俄罗斯可以没有我,我不能没有俄罗斯”那句名言,更促使年轻的纪欣经常扪心自问:我的中国在何处? 

1974年,纪欣从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赴美留学,专攻韩国战史。这一时期,她对中国近代史、对两岸问题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也结识了一批来自台湾、同样关心两岸问题的志同道合者,并由此参与到海外的统一运动中。

在1979年中美建交、祖国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纪欣随着一批思想活跃的年轻人从美国飞往祖国大陆。当飞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终于回到家了。那时,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所到之处远不如今日之繁荣进步,甚至不如当年的台湾,这使得同团不少海外台胞露出不想认穷亲戚的傲气。而她则恰恰相反,暗暗立下了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富强和两岸统一。

1988年,纪欣回台定居,开始其新的人生途程。此时,她已经在美国取得法学博士学位(J.D.),并已成为美国加州的一名执业律师。 

用生命书写历史

回台后,紀欣在律师工作之餘,參予過父女運動,做過四年的第三屆”国民大会”代表,也曾出版過多本妇女研究及法律书籍。她一直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写作、诚实勇敢地表达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观点,即可问心无愧。但2000年以后岛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却使她猛然省悟,台湾社会不缺进步的知识分子和隐性统派,缺的是勇敢站出来主张统一的爱国知识分子。在统派前辈一再晓以大义、劝说鼓励下,她终于义无反顾地追随前辈“用生命写历史”的足迹,踏上了统一运动的道路。

纪欣始终相信,“一国两制”是两岸在“一国”之下,唯一能以和平方式统一,并确保台湾在统一后能长治久安的正确途径。因此当看到2001年春夏的几个民调显示有三到四成的民众愿意接受“一国两制”时,她彻夜难眠,立即邀集有识之士对“一国两制”与其在台湾实践的可能性展开研讨。并于2003年底完成《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写作和出版(转年7月出版增訂版),系统完整地论述了“一国两制”在台湾实行的理论根据、客观条件和实践的可能性,在岛内一片“台独”浊浪中,发出了难能可贵的声响。

《一国两制在台湾》出版后不久,美国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邀请她去旧金山演讲。当时在演讲现场聆听的美籍华人学者、中美友谊交流协会会长王胜炜博士,在会后表示想把该书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纪欣同意后,王胜炜旋即着手翻译,纪欣逐章审校,终于在2006年上半年得以在美国出版。11月初,除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举行隆重首发会外,她和王胜炜还到了芝加哥、纽约及旧金山举办新书发表会。12月下旬,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将英文版《一国两制在台湾》赠送给500多位美國参众议员,一时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投入統一工作的同时,紀欣从未放弃协作。她除為統盟機關刊物《統訊》每期撰写發行人的話,還出版了有关《反分裂國家法》,對馬英九先生及民進党观察的多本著作。2010年8月,她将自己对于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辩证思考,写成《和平发展与统一运动》一书出版,受到各界的肯定。但是,在历经两岸关系诸多起伏曲折,即便看到两岸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纪欣仍不免为统一的进程感到焦虑。她表示,仍将一如既往地为实现统一的目标,继续书写灿烂的华章。 

接任统一联盟主席

纪欣在2003年加入陈映真创立的中国统一联盟,转年当选统盟执委与第二副主席。2009年1月,她有感而发写下《台湾需要一个统派的第三势力》,呼吁分散在台湾各地隐性的统派勇敢站出来,携手壮大统派的势力。该文经多方转载后,许多读者辗转来函或致电留言,鼓励她不要只是坐而言,必须起而行。同年4月11日,她接下中国统一联盟主席一职,成为统盟创盟以来首位女性主席。

由于财力不足,统盟主席都是“义工”。纪欣的职业是律师,因为精力大多放在统盟工作上,收入自然受到影响。这样,维持简朴生活、在台北租房居住、出入搭捷运,便成为她无怨无悔的日常生活。她自谦,其实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位置,因为从来没有在公务体系中工作过,不善管理,不懂群策群力。但她坚信,只要“起而行”,朝着既定的目标走去,就一定能够有所进步。 

在纪欣的带领下,统盟的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她接任時,統盟只有兩個分會,现在全省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共有八個分會,盟员人数也大为增加。统盟除每年固定舉辦七七抗戰紀念會、庆祝光辉十月及港澳回归外,也在兩岸關係发生重大事件時,立即以召开記者會,发布聲明稿,舉辦演讲等方式,表达統盟立场,並教育台灣民众。例如,2009年12月22日第四次陳江會在台中举行,台獨人士在開會饭店前杯葛搗亂,紀欣率200人前往聲援陳江會。為抗議日本进一步非法侵占釣魚島,2012年8月至9月,紀欣三度發動大批民众,前往日本交流協會駐台北辦事處,向日本抗議,並在9.23保釣大遊行提出”兩岸聯手  保衛釣魚島”口号。

在兩岸交流方面,統盟每年至少組織十個交流团赴大陆参访,並經常組團赴香港澳門考察“一国两制”實踐;出席全球各地和平統一促進會的反獨促統大会。大陆涉台单位亦多次到統盟办公室及各地分會交流座谈,給統盟同志極大鼓舞。。 

為因應兩岸自2008年开始的和平发展新局,中国统一联盟与劳动党、夏潮联合会、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等19个统派团体,於2010年3月27日正式成立了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纪欣作为两位总召集人之一,為團結島內統派團體付出大量心力。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庆典上,紀欣與另外幾位台灣学者、企业家、統派领袖,登上天安門城楼观看阅兵,成為60年來第一次登上天安門觀禮的台灣代表之一。2010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西郊宾馆会见出席世博会开幕式的台湾各界人士40余人,纪欣也有幸代表統派團體出席。紀欣雖對这兩件事感到骄傲,但也同时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應該更加努力,促進國家早日完全統一。

许历农文集的催生者

多年来,纪欣一直企盼备受两岸尊敬的儒将许历农先生能出版传记或回忆录。紀欣认为許歷農早在1993年即公開反對李登輝的台獨立場,並因此而丟官,他超凡的勇气、爱国的情操、独到的见解、坚强的毅力,應該被记录下来,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及全球的华侨华人知道,在台湾,有像許歷農这样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唯唯诺诺的正派人。 

为催生許歷農文集的出版,纪欣先上网搜寻相关的资料。可惜,除了近年的几篇文章、电视台的专访外,就是一些零星的新闻稿。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硬着头皮,带着录音机去见許歷農。許歷農一看到录音机,立即停止讲话,她只好将打印的数据留下,决定不再勉强他老人家。没想到几天后,許歷農给她打来电话,说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请她帮忙整理一下家中及办公室的资料、手稿,以便留给他的晚辈看看。纪欣从許歷農手中接过一个陈旧且沉重的箱子,如获至宝,心头的感动及责任真是无以言表。

箱子里尽是許歷農珍贵的手稿。纪欣记得,在第三届“国民大会”时,她被当时担任新党党团召集人的許歷農指定为党团发言人,每日坐在許歷農身边,发现他每一次发言,不管是三分钟的致词或一个钟头的演讲,一定亲笔写下所要讲的内容,并且一改再改。看着許歷農一页页手稿,往事历历在目,让她油然而生几多敬意。 

尽管纪欣对許歷農作过承诺,在他百岁生日时再发表他的手稿,但她还是忍不住立即将其文稿分门别类,并且一篇篇亲自打印、校对,唯恐遗失、破坏了真迹。在此过程中,她发现許歷農早已从早期捍卫“中华民国”,走向捍卫全中国的主权完整;从希望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走向认识祖国大陆当前所实践的制度正好符合三民主义的理想;从反共不反中,走向支持两岸和平统一;从支持中国国民党的创党理念,走向支持“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那一边”。 

2007年,海峡学术出版社出版了由纪欣主编的《许历农文稿集》,之后,祖国大陆出版部门也出版了该文稿集。紀欣認為,读者能从許歷農在过去不同时空、面对不同政治环境、针对不同对象、就不同议题所写的讲稿、文章以及访问稿中,清楚地看到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在纪欣看来,本书所记录的不只是許歷農个人的文稿,它同时是一部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现代史,未来有人为許歷農立传时,必将引用这本书中的第一手资料,而研究这一段台湾与祖国大陆历史者,也将参考許歷農在本书中的诸多意见。■

(责编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