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五柳全鱼

发布时间: 2023-04-13 09:13:46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苏东坡与五柳全鱼

□宋宪章

南宋古都杭州有一款著名的鱼肴,名叫五柳全鱼。此鱼以清代西湖涌金门的“五柳居”菜馆做得最好,传名于世,故人称“五柳鱼”。嘉庆年间,诗人方恒泰有诗云:“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脍,河鲤河鲂总不如。”看来,这五柳鱼是用白条鱼制作的,并用米醋来调味。

其实,这款100多年前应市的名菜,与北宋大诗人苏东坡颇有渊源,故又有“东坡鱼”之称。史载,东坡嗜爱美食,且善于烹饪。相传北宋元年间,他出任杭州太守,在学习故乡四川眉山人做鱼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制出一种新的烧鱼方法。因为烹制前在鱼的身上斜划五刀,烧制好后,刀口露出之鱼肉形如柳叶,故名“五柳鱼”。

有关五柳鱼,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趣闻轶事:有一天,苏东坡烧了一盘五柳鱼,正要品尝,却逢挚友佛印禅师来访,便悄悄将鱼端到了书架上。其实佛印禅师早就发觉了,但他不动声色,打算与东坡居士开一个玩笑。而苏东坡以为佛印不知,便若无其事地问道:“大师不在寺院里念经,到舍下有何见教呀?”佛印颇有含意地说:“老衲特来请教一个字,请居士释疑。”苏东坡说:“什么字啊?”佛印说:“你那个‘苏’字有几种写法呀?”苏东坡哈哈一笑,说:“常见的是一种写法,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个‘鱼’,右边是个‘禾’字,合起来就是‘蘇’字。”佛印假装不知,问:“假如‘草’字头下面‘禾’字与‘鱼’字换一个位置行不行呢?”苏东坡点头说:“这样的写法也有,我看是可以的。”佛印接着又问:“如果把‘鱼’字搁到‘草’字头上面去行不行呢?”苏东坡慌忙答道:“那不行!”佛印突然仰面大笑,说道:“东坡居士,你说把‘鱼’搁到上面去不行,那就把搁在上面的鱼拿下来吧!”苏东坡到这时才恍然大悟,知中了佛印之计,只得尴尬地把鱼从书架上面取下来,与佛印一起品尝。佛印吃了,感到此菜极其味美,便询问鱼的做法,苏东坡详细地作了介绍。

过了几天,佛印按苏东坡的做法烧了一条五柳鱼正要品尝,却巧苏东坡来访,怕他说和尚偷荤吃,便将鱼放在一个铜磬里,其实苏东坡早就见到了,但却故意唉声叹气的。佛印问:“居士遇到什么难事了?”苏东坡说:“有朋友叫我为他写春联,我写了‘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上联,想不出下联写什么好!”佛印口直心快,说:“这有什么难呀,下联就写‘积善人家庆有余’就是了!”苏东坡听了,嘻嘻一笑:“好啊!磬(与‘庆’同音)有鱼(与‘余’同音),为什么不拿出来一起吃呀!”佛印脸一红,只好拿出了刚做好的五柳鱼。吃了五柳鱼,佛印说:“五柳鱼乃居士所创制,不妨叫做‘东坡鱼’吧!”苏东坡高兴地答应了。

后来,此鱼的制法传到民间,酒楼菜馆也仿而制之。经过历代厨师不断改进,以肥嫩的草鱼取代白条鱼为原料,制作时,劈成两爿,斜切五刀,在放了黄酒、酱油、姜末的沸水中煮熟后,撒以葱、笋、香菇、火腿、生姜5种细丝,再以糖醋芡汁,风味格外迷人,肉质鲜嫩有蟹肉之味,而鱼身上之五彩细丝,鲜丽夺目,使食者食欲大开,可称为一款带有浓厚江南风味的传统名菜。凡游览西湖美景者,不可不尝此一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