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鲻鱼鲜

发布时间: 2023-04-12 10:52:09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春暖花开鲻鱼鲜

□ 龚励

钱塘江沿岸居民向有春尝鲻鱼的习俗,尤其是慈溪、上虞、海宁一带的百姓。每到春暖花开之时,便到了人们一年一度品尝鲻鱼的最佳时节,文人旧有“赏桃、食鲻、赋诗”的雅聚。古人对鲻鱼情有独钟,认为其味赛过鲈鱼,曰:“思归夜夜梦乡语,何事南宫尚曳裙;家在越州东近海,鲻鱼味美胜鲈鱼。”

鲻鱼,形小而修长,前部略呈圆筒形、扁平,有暗色纵纹,后部侧扁,吻宽而短,眼大,鳞片圆形,呈银灰色,多生活在浅海,于咸、淡水之间的水域。人们通常把这种鱼称之为“二水鱼”,但凡“二水鱼”的味道都超乎寻常的鲜美。因为,它们既生活在浅海中,得海鱼之美,又可在淡水中生存,得河鱼之鲜,二者兼而有之,味道能不好嘛!鲻鱼习性与鲥鱼相仿,春暖花开之时,便会溯流而上,集聚到海口。那些水草肥沃、流水平缓、食物丰富之地,大批鲻鱼蜂拥而至,渔民也迎来了一年一度捕获鲻鱼的汛期。

富春江下游及钱塘江出海口地区,海域广袤,水质较好,藻类丰富,尤其适宜于鲻鱼生长。春雨绵绵之时,鲻鱼溯流而上,游到水温适宜的水域上繁殖生长,尤以乍浦、慈溪两地最多。而鲻鱼有鲥鱼之鲜,却无鲥鱼那么多刺,价钱也没有鲥鱼昂贵,具有肉多、刺少、味好的特点,因而广受大众喜爱,更成了钱塘江沿岸居民的家常菜。民间烹制鲻鱼之法数不胜数,可清蒸,可红烧,可腌制,可油炸,各有风味,可概括为四个字:松、嫩、腻、鲜。

家制鲻鱼,多清蒸,方法较为寻常,可滋味却不寻常。将鲻鱼去鳞,剖洗干净,斩去头尾,取用鱼中段,在背脊肉上剞成网纹。半板油丁、火腿片、香菇、春笋片、葱段均摆在鱼面上,加入绍酒、冰糖和精盐,上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取出,拣去姜片、葱段,淋上熟猪油即成。需注意的是,蒸鲻鱼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肉质发麻,鲜嫩味尽失,会逊色许多。

乡人素有“春鲻夏鳎”之说,即,春天食鲻鱼,夏天吃鳎目鱼。鲻鱼因以海藻为食,肉质丰腴,没有其他鱼类那么重的鱼腥味。春季又是鲻鱼产卵期,故“春食鲻鱼”,味道肥美鲜嫩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