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城一家亲 共谱民族团结情

发布时间: 2023-03-24 10:16:23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潮城一家亲 共谱民族团结情

海宁市委统战部

海宁市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4万,涉及47个民族。为了让每位民族同胞“进得来、留得住、富得起、融得好”,海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嘉兴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全省民族工作“一省四区”目标任务,培育“之江同心・潮城一家亲”品牌,开展“我在海宁有个家”主题活动,围绕家国、家乡、家园、家庭、家人五大特色行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县域示范,扎实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施“厚植家国情怀”主题宣贯行动

不断增强向心力

以基因传承为重点,深化“红色教育路线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四史”主题教育,组织各民族同胞重走红色革命道路、举办红色读书会等活动,参与民族群众1000多人次,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根脉”。

以氛围营造为关键,强化“理论宣讲专家库”。精选海宁同心智库专家,民族工作干部、民族界代表人士、志愿者等核心力量组成4支石榴红宣讲团,在全市石榴红家园、石榴红驿站等载体开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十二个必须”、浙江民族工作“一省四区”、“民族文化大讲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以舆论宣传为依托,优化“民族团结好声音”。开设“同心石榴籽”专栏,围绕“之江同心・潮城一家亲”品牌深入挖掘各镇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培育)单位、石榴红集群阵地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刊发宣传报道40余条,形成“互联网+民族团结”的强大宣传声势。

实施“感悟家乡变化”品质服务行动

不断增强凝聚力

“寻梦潮城”体验领略家乡风情。组织各民族同胞“寻梦海宁”潮城体验活动,通过“同心・石榴林”项目、“鹃湖健步走・逐梦共前行”、百里钱塘“匠心绿道”生态骑行、花溪侠影、魅力龙渡、蚕桑研学等因地制宜的精品线路探寻,300多人次各民族同胞领略海宁的人文荟萃、产业兴盛和开放品质。

“同心圆桌”座谈倾听团结心声。邀请各民族同胞参加同心圆桌会座谈,听取他们和所联系的各民族同胞对生活、工作在海宁的感受和诉求,收集对海宁市民族工作、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等意见建议7条,有关部门当场解答疑惑5个。

“五个共同”行动演绎融情故事。在华德利、正泰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开展各民族员工“五个共同”融情行动(共照一张全家福、共度一个节庆日、互写一封关爱信、共植一棵团结树、共话民族团结情),企业500多名员工“交友认亲”,举办“我们是好搭档”等活动,促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如一家的格局。

实施“形塑家园特色”共融共享行动

不断增强创新力

开展美好家园共建活动激发传承新活力。以节为媒举办“民族团结谱新篇・元宵迎新共团圆”“浓浓侨海端午意・民族团结深情系”“民族一家亲・共叙中秋情”等文体活动30余场,参与的各民族同胞近500人,同庆传统节日,共承特色文化。

开展城市发展共享活动构筑实践新平台。组织14对各民族同胞与本地居民“民族心连心・携手赴共富”结对,定期开展双向关心关爱、创业指导、就业赋能帮扶。在各民族同胞之间“点亮微心愿”500余个。重点支持海宁一中开展“民族促团结・同心绘将来”、海宁狮岭学校“民族共融养正小狮娃”等社会活动,共建20个校外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基地。

开展民族文脉共承活动形成交流新格局。举办“之江同心・潮城一家亲”民族光影记忆展,巡回展出展现民族融合的摄影作品40余幅,展播《生根》《昆仑兄弟》等民族团结进步电影20余场次。盐官山海协作专区开辟民族地区非遗产品展示区,组织赴武义柳城畲族镇开展“文化走亲”活动,许村家博会期间邀请景宁刺绣协会来海宁策展传统织锦技艺,海昌街道荷花文化艺术节共富集市设置“畲乡风情”文创产品板块,不断强化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交流。

开展创建单位共育活动打造示范新标杆。坚持示范引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四级联创,培育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海宁一中和西山社区,培育省级及以下示范单位10家,整体谋划“石榴红”集群品牌,建设西山社区石榴红家园、海宁一中石榴红驿站、五朵金花石榴红工作室等阵地24家,不断扩大全市民族工作影响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覆盖面。

实施“感悟家庭温馨”治理提升行动

不断增强团结力

“核心服务”示范推广举措融“聚”。加强对各民族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推开“石榴红”志愿服务项目,全市建设“石榴红”志愿服务队7支,在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扶危济困、孝老爱亲、法律援助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30余次,参与400多人次。

“三社联动”效能升级举措融“心”。推进社区“四微”标准化建设,继续发挥“民族团结爱心联盟”社团作用,办好“爱心教室”“关爱小候鸟”等活动,提升五朵金花石榴红工作室、张爸爸石榴红工作室效能,支持“客嫂俱乐部”“微爱童行”等项目深入开展。

“人才涵养”素质提升举措融“智”。推进民族代表人士推荐和登记,积极引导民族代表人士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有序参政议政、精准建言献策,开展“石榴新声”“我为共同富裕献良策”征集等活动,加强团结联系,厚植民族人才沃土。

“金色种子”优化培育举措融“情”。连续11年办好海宁一中民族班,探索办学模式改革深化,稳步推进“三混”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的环境。开展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举办“小小石榴籽・共筑中国梦”嘉兴沙雅青少年融情夏令营海宁站活动,深埋民族团结进步种子。

实施“彰显家人爱心”社会帮扶行动

不断增强服务力

持续奏响部门合力助富“协奏曲”。加强党建引领和部门协作,通过“山海协作+民族团结”新模式,联合有关部门、镇村继续以示范表率姿态深入实施与金华、丽水等地民族镇、民族村结对。成立海宁・武义“山海协作共同富裕”联盟,盐官与景宁沙湾镇签约“山海协作・农工联动”联盟,持续开展特色农产品、工业企业等方面联动协作。创农业共富模式将武义优质宣莲引进海宁,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销售帮助各族群众家乡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持续奏响就业增能创富“主题曲”。深化“民族同胞职业增能行动”,举办“走进职场・逐梦时代”“职场普法在身边”“减压增效・幸福生活”等沙龙近20场,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用工政策、创业建议、情绪舒缓等内容为民族同胞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家政服务、餐饮烘焙、电商创业专题培训班,提升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软实力,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根基。

持续奏响统战携手带富“同心曲”。整合市民主党派、新联会、佛协等统战资源,在民族地区“同心共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海宁市工商联、新联会与武义县工商联、自联会开展合作,盐官镇乡贤会和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乡贤会,许村镇乡贤会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乡贤会等10余组各领域基层统战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民建海宁・恩施思源班项目每年捐助咸丰县高乐山镇民族中学50万元,市佛教协会向莲都老竹赤坑村捐助香榧示范基地建设资金10万元,新联会“浙阿一家亲・关爱黑水幼儿”活动送去250万元物资,许村在黑水县扎窝乡中心校设立“龙渡优学奖”帮扶民族学生,不断织密统一战线助力民族地区发展“同心共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