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框架下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宁海县为例
发布时间: 2023-03-24 09:41:11
“绿领”框架下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宁海县为例
石雅洁
新形势下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上演,随着支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加速出台,大量有知识、有能力、有追求的人投身乡村振兴成为“绿领”人才,有些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往城镇乡村流动,有些人员由其他身份在乡村转变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成为助力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新兴力量。2022年5月24日,浙江省首次提出实施“浙江绿领培育行动计划”构想,搭建“绿领”人才服务乡村发展的新格局,必将使集聚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崭新形象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不竭动力。宁海县委统战部成立课题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面向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专题调研。
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
现状与特征
根据“浙江绿领培育行动计划”构想,结合县域统战工作实际,将“绿领”人才大致分为五类,即新农人、新农匠、新农商、新头雁、新导师。这五类群体中有农民、有基于产学研结合进入乡村的党外知识分子,更有大量以个体执业或受聘于经济组织为主要形式,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服务的党外人士,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新兴群体或重要组成,我们称其为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1.有情怀,参与意识强。从问卷调查来看,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视野开阔,思维灵活,热爱农业,愿意投身乡村建设,同时,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90.22%以上的人都比较关心国家大事,84.21%的人员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或无党派,82.7%以上的人员表示愿意参与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组织或活动。
2.有专长,求知欲望强。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一般是经过城市熔炉淬炼的乡村精英,善于利用最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带来农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调查显示,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6.24%,其中本科占比45.11%,硕士及以上占比6.53%,9.1%的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同时,普遍具有对团队经营和专业学习的强烈诉求。
3.斜杠化,流动性强。调查显示,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存在较大的职业流动性、变动性,3年内更换过1次工作的占 24.06%,更换过 2 次工作的占31.58%,3次以上的占30.08%。同时,他们有6成人员是斜杠青年,有些在多重职业中形成特定目标,有些享受斜杠式生活。
4.有压力,希望被关注。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个人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普遍呈金字塔形分布,处在“塔尖”的少数人员代表性强、收入高,而越往下,从业人员越多,个人收入也越少。调查显示,仅有12.81%左右人员作为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的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有63.9%的在10万元左右,7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和生活中存在较大压力。
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统战工作的实践探索
1.坚持多向发力,把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工作视线。将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一支新生力量,常抓不懈,常紧不松。一是多方联动,形成统战工作合力。按照“党建带统战、统战促党建”理念,以党的各级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和组织依托,建立组织、统战、教育、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成立共富党建联盟,将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区域共富的重要方面。二是有序织网,探索专门组织体系。创新有效组织形式,按照“产业+片区”的模式,在以民宿经营者为代表的新农商集聚的前童古镇成立民宿人联谊会、在新农匠集聚的西乡片区成立匠人联盟,吸引了全县近200名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三是项目化推进,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坚持社会化、平台化、资源化、项目化理念,采取“1组织+1基地”“1组织+N基地”等方法,建设民宿人同心之家、同心共富直播站、同心共富驿站等集教育培训、联谊交友、创业服务、建言献策、服务社会、风采展现为一体的实践创新基地。
2.着眼引育留用,加强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引进来”“育起来”“留下来”“用起来”。一是大力度招引。结合实施艺术振兴乡村、乡村旅游促共富“十百千”行动等有效载体,与各地高校、乡贤组织、商会组织联动大力引入多层次的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例如,打开“两进两回”通道,支持原来在上海从事服装设计的乡贤陈灵肖回乡跨界搞农业,实现代表人士“一人带一片”的良好局面。二是多元化培育。推荐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入市、县新联会,进入列名联系范围,加强统战意识的植入培养。组建乡村共富导师队伍,培育一批专业化、品牌化、本土化的IP,加强示范意识的植入培养。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直播带货、茶艺花艺等培训,引导将共富融入自身发展,加强共富意识的植入培养。三是专业化留人。坚持以滴灌式政策留人,有针对性谋划制定《宁海县种业强县人才保障专项办法》,发布种业领域“招贤令”,推出38家企事业单位和135个岗位,通过资金补助、科研支持、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措施留住愿意做现代农业创业就业的人才;出台农业生产领域大学生创业及就业专项扶持补助,惠及156人,并纳入统战视野。
3.坚持先行示范,创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助力共同富裕的载体。按照“建载体、树品牌、聚人才、促发展、助共富”的思路为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搭建有效平台。一是拓展知情明政渠道。不断丰富协商形式,提供平台和通道,支持并听取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表达意见建议,反映合理诉求。向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通“宁聚力直通车”,针对宁海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内容积极建言,并报至主要领导。二是拓展融合发展渠道。坚持规划引领,搭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规划将三门湾农业产业园打造成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园区,以农业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绘制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全景图,通过资本、技术、资源要素的集约化配置,为全县农业产业服务。三是拓展兴村旺村渠道。充分发挥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农旅经营、设计、文创、非遗人才活跃的优势,把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与艺术振兴乡村相结合,联合宣传部开展“村宝创业季”“艺术共创实践园”等活动,培育了 300多名本土乡建艺术家。
引领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
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路径研究
1.摸清底数,既要把握“一致性”,也要寻求“多样性”。进一步梳理完善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定义和分类,建立“统”+“专”+“片”系统信息库。一是搞好调查,扩面建库。对区域内的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网格化”排摸,以定点联络、定期排摸、定向邀请的方式,深入挖掘人员情况,及时建立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整体信息库,实施入库管理。二是分类管理,精准入库。根据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类别,分类纳管“新农人”“新农匠”“新农商”,在各级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要保证各类人群都占有一定比例,为精准化开展工作打好基础。三是专题调研,扩大覆盖面。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拜访部分代表人士,与他们面对面交朋友等,发挥好每个代表人士对一个企业、一个社群、一个行业的带动作用,通过认真了解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成长轨迹、生存现状、发展诉求,切实掌握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面上情况,实现抓点示范、以点带面。
2.培养使用,既要突出“广泛性”,也要注重“代表性”。借用各方外力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吸纳的工作。一是推进“两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把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统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内容,搭建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对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的政治吸纳工作更加有效。二是畅通人才吸收渠道。通过民主党派、知联会、新联会、欧美同学会等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吸纳工作,广泛开展联系,有针对性地物色更多政治素质好、层次高、有代表性的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推进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好苗、育好种”。三是扩大政治参与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荐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等,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支持他们建言资政、参与现代社会治理,在新的工作平台上积极贡献力量。
3.搭建载体,既要跟进“传统模式”,也要拓展“新手段”。注意把握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化,从各类群体的职业和需求出发,在活动载体、工作路径、话语体系等方面大胆创新。一是成立联谊性社团组织。成立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联谊会,通过项目合作、开展活动、共同参与公益等方式,帮助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搭建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竞争合作、抱团发展、联谊交友的平台。二是打造实体化集聚平台。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园区引入各类创业创新元素,推动各类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集约发展、抱团创业。建立培训基地、实践基地、孵化基地,吸引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到各类园区基地创业创新,构建“生产+加工+研发+营销”四位一体,上下游产业衔接的新格局。三是打造矩阵式作用发挥平台。打造发挥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发挥的平台矩阵,例如,服务赋能业态,建立互联网+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站,运用新媒体拓展市场营销渠道,为本地优选农产品触网提供智力支撑;服务助力治理,依托同心服务团等,发挥代表人士在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惠民公共产品等方面的功能,推动助力基层治理;服务创造商机,以统战部门牵头组织开展行业论坛和交流活动,实现商业机遇碰撞、创业火花碰撞,同时积极通过政策支持引导为初创型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机会和资金,助力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可持续发展。
4.统筹协调,既要有“高站位”,也要有“落脚点”。建议在“浙江绿领培育行动计划”的正式起草过程中,注重发挥统战部门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相关机制的作用。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总枢纽,应充分发挥工作谋划和组织协调作用,把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纳入总体布局,督促相关部门履行好统战工作责任。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打破部门壁垒,统筹谋划、合力推进,既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又协同合作、互相配合,统战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教育局、农业农村局、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协同推进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三是整合培育资源,强化信息共享。各部门将培育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并建立资源库,采取“资源共享”的模式,有需求的组织均可申请使用,从而减少培育成本,更有效地推进农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育工作,共同为形成全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协同共富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宁海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