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三部曲” 谱写民族乡村共富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3-03-23 15:32:44
奏响“三部曲” 谱写民族乡村共富新篇章
常山县委统战部
高埂村地处常山县招贤镇东部、常山港南岸,境内九景衢铁路、黄衢南高速、320国道穿村而过。因村处在高高隆起的土埂上,因而得名高埂。高埂村于2003年被正式确认为畲族行政村,现有1953人,其中少数民族568人,是常山县五个少数民族村之一。
结对“带富”
奏响村企合作协奏曲
在常山县委统战部的关心支持下,高埂村积极探索村企协作发展模式,与赛得健康管理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建立村级经济与集团经济联合发展大平台,搭上了村企抱团发展的“顺风车”。
一是股份合作分“股金”。优先保障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购置赛得健康小镇公寓20年的产权,公寓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确保每年有保底3万元的经营性收入。二是劳务投入得“薪金”。加强与赛得集团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为赛得健康集团输送优质员工的同时,赛得将投资2000多万元的赛得健康学院作为“少数民族群众培训教育实训基地”,免费向村民开放,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目前高埂村累计向赛得集团提供优质员工110余人次,赛得集团免费为本村村民提供少数民族群众技能培训160余人次。三是流转土地得“租金”。积极争取土地开发项目,一方面可以直接流转给赛得集团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拓荒后可以用于农特产品种植,直接由集团收购,有效缓解了农产品滞销难题。近两年来,高埂村共开发土地100余亩,为村集体和民族村村民增收近100万元,出售给赛得集团胡柚、山茶油、时令蔬菜等80多万元。
回哺“创富” 奏响乡贤反哺交响曲
依托本村优渥的生态环境和劳动力资源特点,精准、有效对接乡贤,实施项目对接、项目回归、产业培育、产业提升行动,支持壮大村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促进生态资源向资本资产转化。通过“乡贤+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动民族村“生态+”经济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温泉、古树、古村落等资源,通过招引乡贤“联手”经营,拟打造高埂箬溪温泉康养度假区,进一步打响少数民族高端民宿品牌。二是实现“在家待业”向“朝九晚五”转变。针对本村妇女劳动力因照顾小孩、老人不能外出务工的难题,把发展操作简单、时间安排随机性大的来料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民族村消薄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接在外贤商,成功推动民俗工艺品加工等来料加工产业落户高埂,吸纳村民20余人就业。三是推动“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型。建立乡贤议事会,组织引导乡贤参与重点项目帮扶,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融合乡贤涂国红提出的打造民族村全域旅游建议,启动“一江两岸五村”民族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对常山江沿江民族村进行统一规划,高埂村重点“畲乡风情+民俗文化”发展模式,激发增收致富新动力。
兴村“润富” 奏响文旅融合进行曲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新名片。充分挖掘高埂村畲族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业态,筹集本村乡贤基金200余万元,打造了高埂村抗战纪念馆、若溪书院、汇贤馆等统战现场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了畲族风情云高台、常山喝彩文化大礼堂等富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近年来,箬溪抗战纪念馆已接待县内外100余批游客1万余人次游学。二是打响畲族风情新品牌。把畲族文化全面融入高埂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围绕“水沐畲乡”主题,将畲族特色融入到村庄建筑风格和展陈展览中,建设完成了畲族文化展馆、民族文化长廊和云高台畲族戏台等景观节点,通过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全方位展示畲族竹竿舞、畲族婚嫁表演、乌饭宴、长寿宴等特色活动,让民族文化更有特色、更可观看、更有互动。近年来,吸引了游客5万余人次前来参观、体验。三是打开民族团结新局面。将本村低保收入家庭、残疾人士、孤寡老人等纳入各级结对帮扶行动计划,积极引导有能、有心、有为的新乡贤采取定点帮扶等方式,开展精准公益帮扶。积极拓宽帮扶渠道,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如与杭州市常山商会合作设立高埂村公益基金,每年定期开展捐资助学、敬老孝老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