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党员常青:以美之名 向时代致敬

发布时间: 2023-03-23 09:12:24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浏览次数:

农工党党员常青:以美之名 向时代致敬

裘雅纯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奋进时代,美术何为?面对五千年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充满诗意的时代需要有人将那些伟大的身影铭记,成为先行者之慰藉、同行者之动力、后来者之楷模。

面对时代交在画家手中的命题,常青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个使命。常青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油画院院长,他是一位极具才华和充满个性的写实主义油画家,是用画笔刻画出统战故事的农工党党员,是用艺术描绘出时代丰碑的时代造像师。他以美之名,为人民抒情,以画言心,向时代致敬,将一个个闪耀的瞬间定格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永恒。

美术世界游牧者 创造时代艺术

常青是中国静物画派的创始艺术家,1987年,他还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读大三时,凭借油画作品《碗》一举成名,成为开创中国静物画派第一人,掀起油画界“古典风”时尚。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功底扎实、风雅精致,塑造了古器物、旧皮箱、老式梳妆台、照相机等静物场景,表现出浓郁的复古情调。

常青本可以一条路走到底,但是他不断突破自我,打破边界。他曾专注于油画,后来开始创作中国画;他用画笔创作,也尝试用数字绘画创作。从水墨画、布面油画到纸本线描,他在不同的绘画风格中自由切换,他的作品集也是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因此,他被形容为是美术的“游牧者”,不拘泥于某种风格,不被某个标签定义,不断地游向自我的对岸。

常青因创作一系列国家重大题材绘画作品而为人熟知,如《未名湖畔》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钢铁洪流——红军挺进师》 《毛主席视察浙江农科所》等,从美术创作的视角抒写了中国栉风沐雨的伟大实践。他担任浙江省油画院院长后,秉持这一理念,油画院艺术家们在其带领下创作出《五四运动——红潮》等一大批反映现实、讴歌时代的力作。后来,他更着眼于身边人,一些为了平凡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也被捕捉到他的画作中去。他的笔下,有引领时代的伟大领袖,也有田间地头的普通百姓,如开怀大笑的钟点工、勤勤恳恳的盲人按摩师、尽职尽责的小区保安……他将人文关怀诉诸笔端,以独具慧眼的人文观察和艺术语言的敏锐表达,绘就了气象万千的时代画卷。

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面貌的作品,常青都能将内在的生命力呈现出来。他一直走在当代中国艺术探索前沿,以率真、自由的方式表达着他对生活的感受。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许江的那句“画坛一奇才,洒脱必常青”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伟大时代记录者 重现革命之路

常青说:“表现国家政治、国家领袖的美术作品可统称为国家美术,是从事美术的人不可回避的,也是美术的巨大社会性能的一个方面,毕竟我们都生活在集体之中,这个国家之中。”

2013年,农工党中央决定由常青创作展现邓演达革命生涯重要画面的油画作品,捐赠给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常青毅然暂停了手中的其他作品创作,全身心投入邓演达油画的创作中。他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之中研究寻找,对历史和人物不断细化和解构,又根据农工党中央领导同志的修改意见反复研磨、精心调整,最终采用古典画技法,将那段永恒的历史场景和革命先驱的形象重现。最终,《邓演达主持农工党一干会议》诞生了,作品长2米、宽3米,价值难以估量。在上海的拍卖会上,他的4幅红色题材油画作品《阅兵》以1.1亿元成交,但在这幅统一战线主题作品中,常青即便耗费巨大心力,也只是象征性收取了创作的基本材料费用,为农工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未名湖畔》是常青受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委托,根据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所绘制的。他翻阅海量资料文献之后,大胆跳出新闻图片的限制,运用简洁的构图,把画面统一于未名湖的蓝天白云之下。画面中,博雅塔边,湖光塔影,绿树婆娑,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站立,目光深邃,八位青年学生分别簇拥在总书记身旁,聆听着总书记的教诲。他颠覆了以往的构图,将地平线和人物的视平线处于同一位置,所有的人面部都是平视,总书记平易近人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画中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折射出新时代青年们的奋进和朝气。

《未名湖畔》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伟大征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醒目位置展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幅画的背后,是他闭关整整一年,把体能拉到极限,每天站立长达10个小时。因为在他的眼中,再微小的笔触,也要精益求精。

共同富裕造梦师 灌溉艺术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共同富裕,不仅仅需要物质的丰富,更需要精神的丰盈。常青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也贯彻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在淳安县汾口镇龙川小学,常青观察到了一些山区学校的留守儿童,内心孤独敏感,不敢表达。当问到对未来的梦想时,很多孩子都是迷茫的。他意识到,农村学校最缺艺术类教师。偏远地区的学校普遍留不住音乐、美术类老师,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于是,常青加入了农工党中国美院支部的美术支教项目——“放飞的色彩”,和中国美院的同事们一起,带领着一批研究生,前往龙川小学教学,用画笔,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个个斑斓的梦。这个项目风雨无阻持续了5年,总共培训了120多名学生,让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画笔,描绘了一个个心目中的美丽世界。他还和农工党中国美院支部一起,为这群孩子们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画展。

许多熟识的人都反映,常青谦逊豁达,待人真诚,带着几分侠义和热心,与大家对艺术家的刻板印象不太一样。他十分热衷公益事业,2007年举行的嫣然天使基金上海慈善晚会活动中,常青一举拿出多幅作品义卖,将所得220万元款项全部捐献。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作为四川籍画家,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灾情,在中国美院举办的书画捐赠义卖活动中,常青当场捐出《排长》 《列兵》等三幅军人题材油画作品,将义卖所得的100万元款项捐赠给了四川同胞。

杰出的艺术家往往要经历三重境界,第一阶段是苦练技艺,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到炉火纯青;第二阶段是不断探索,形成对艺术的重新认知,在领域内获得一席之地;第三阶段是超越艺术本身,穿梭各种媒介,传递出关于自我和时代的深层表达。常青,在每个阶段,都能真真切切地做自己,感受经历赋予生命的丰富多彩。

作为画家,他突破边界,探索艺术前沿;作为农工党党员,他牢记责任,作出独特贡献;作为新时代艺术家,他呕心沥血,为时代立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传。正如常青自己所说,“绘画是一种表达,表达画家的观察、内心、能力、天性、意图和情绪。画家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守正固本、恪守本分,用自己的画笔为人民抒写,为时代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