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非公经济
许青:在“小而精”的赛道上不断自我革新
来源: 今日杭商 发布时间: 2023-11-03 13:57:53

中荷电子生产的快速管接件

每到一家机场或商场,许青总喜欢去找有净水机的地方,看看上面的快速管接件是不是自家生产的,“我们的东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市面上的净水机品牌数不胜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品牌净水机上的快速管接件大都来自富春江畔场口镇东梓关村的一家企业——杭州富阳中荷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中荷电子总经理,许青从小看着父亲许献忠带领企业从生产净水机整机转向研发净水机配件,并追随父亲的步伐,同他并肩作战,在这个细分赛道上越做越精,成就行业“小巨人”。

对话许青

Q:记者

A:许青(杭州富阳中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Q1

作为一名新生代企业家、新一代杭商,您是如何看待“传承”的?

A1

对于新生代企业家来说,特别是从父辈手上接过“交接棒”的企二代来说,一定要牢记父辈创业的初心,吸取父辈的经验和教训,最主要的是要把他们的创业精神传承下去。

我所理解的杭商精神就是敢闯敢干。虽然现在的创业环境跟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年轻一代的思路也跟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但肯吃苦、敢为人先的精神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的。一方面,我们要脚踏实地,坚守主业,保持韧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拥抱变化、敢于创新,要找准企业发展中最痛的地方下手,慢慢走,把企业做大做强。

Q2

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接班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和挑战?

A2

我2005年留学归国后进入企业,从外贸员开始做起。那时候因为父亲不会英语,所以订单还比较少。我回来的当年就带着团队去参加了荷兰水展,我们也是第一家参加这个展览的中国企业。之后,我一边干一边学,慢慢从外贸员做到了外贸经理,再到常务经理,现在是总经理。

经历这些年,我能深刻感受到接班真的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很多二代在进入企业的时候,想的都是创新,不管是技术上的创新还是管理上的创新,我也是这样。创新当然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它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去。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前几年。当时,我想更新企业的ERP管理系统,就在某个会议上提出可以在生产流程中增加扫码环节,提高效率,但立马被我父亲驳回,认为这是不可行的。我很不服气,当场就哭了,后来父亲也是先放手让我去做。事实证明,由于我们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执行不了扫码这个动作,所以计划半个月就宣告失败。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体会到数字化在运用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我也很直观地感受到父亲的厉害所在,老一辈的经验就是会结合企业实际去思考问题。

Q3

中荷电子已经走过近30年,企业能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靠的是什么?在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A3

我们是做制造业的,制造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自我革新。

中荷电子从1997年成立以来,先是经历了从最初的作坊式组装销售阶段,到后期购买设备批量生产期。但慢慢得我们感觉到,如果企业一直通过购买设备和零件组装生产净水器,虽然也能生存,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于是2009年开始,中荷电子确立了从一家净水器生产企业转型成为快速管接件研发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

这是一条“小而精”的赛道。以前大家可能会有个误区,都以为只有滤芯是生产净水器的关键部件,但实际上,管接件承压能力不足导致漏水,是净水器生产领域的一大难题。在产品研发阶段,我们收集了全球各类管接件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这些产品的问题出在焊接技术,最终从中国传统榫卯工艺中得到启发,成功破题。同时,我们在生产端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先是花大价钱找韩国买了3台设备,后来自己成立团队研发设备,包括对模具进行创新。

2010年,我们的第一代净水器内卡式快速管接件“爱泰格”研制成功,这款产品能够承压30公斤。后来又通过科技创新,产品迭代至第二代,能够承压35公斤以上。如今,第三代也已经研发完成,计划适时投向市场。

目前,中荷电子生产的管接件产品在全国中高端市场占比超过了90%,无论是质还是量,都不输英国、韩国等国际管接件生产老牌企业。2021年,中荷电子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在精密制造领域,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见证。

Q4

面向未来,企业还有哪些新目标、新想法?当下已经做出了哪些新布局?

A4

2019年,我们进行了一次跨界,投入到医疗器械领域,成立了中荷医疗,做智能气腹机(适用于微创内窥镜手术中的气腹建立、压力恒定维持和废气的排空)和配件。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净水器所在的细分行业很小,所以想再开辟一个新赛道,而智能气腹机作为手术器材,目前在全球是被美国垄断的,所以我们的目标跟当初做净水器管接件一样,要让这类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我们在制造业领域深耕这么多年后,也擅长做产品的技术研发。不过医疗行业的门槛是很高的,我们在经过4年的潜心研发和不断改进后,已经拿到了设备的注册证,目前正在办理另外一张耗材的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