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版> 非公经济
鲟龙科技:从柯城游向世界的共富鱼
来源: 浙商之家 发布时间: 2023-11-29 09:04:03

民企是浙江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探索先行共富的路上,如何发挥民企的力量?在衢州柯城区石室乡,答案或许“藏”在一条鱼里。紧邻乌溪江,背靠柯城优秀的自然水文资源,2006年,鲟鱼养殖示范园区兴建,2009年,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衢州鲟龙)正式落户。目前已带动石室乡拥有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渔庄53家,集群效应凸显。衢州鲟龙拥有亚洲最大的鲟鱼加工中心,以及第一个鱼子酱品牌“卡露伽”。生产的鱼子酱年销售量超过200吨,占据全球1/3的市场份额。

从柯城游向世界的鲟鱼

生态是影响鱼子酱品质的关键因素,鱼子酱生产全过程都需要优质的水资源保障。“北鲟南养”的科研技术,和柯城拥有的独特冷水资源优势,两者都是鲟鱼养殖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基地紧邻黄坛口和湖南镇水库,水质常年为Ⅰ类水,夏季水温能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目前基地正逐步推动增氧、投喂饲料、清污等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目前,企业鲟鱼子酱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近七成、全球市场供应总量的约三分之一。每年都有近200吨的鱼子酱从柯城山村被送往欧盟、美国、俄罗斯、阿联酋、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鲟鱼良种繁育到鱼子酱、鱼肉制品的加工出口,再到餐饮、旅游业,在柯城,这条鲟鱼已“搅动”起一条年综合产值达6亿元的鲟鱼产业链,真正实现从山村游向了世界。

从乡村游出共富的鲟鱼

作为新型农业企业,长期以来公司坚持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引导农民走向产业更深处,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浙江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示范点、浙江省渔业共富主体、衢州市乡村振兴产业之星等称号。

公司通过党建引领,打造共富工坊,为周边村民提供定向就业岗位,让周边的村民能够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带动周边7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1500元,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另外吸收北川县18名在册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较之前平均增收2万元。

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化”形式,企业与周边农户签订鲟鱼回购协议,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在自有养殖基地基础上形成推广效应,这不光快速壮大了企业的原料梯队,也发挥了企业龙头效应、解决了农户对接市场的难题。参与鲟鱼养殖的普通农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规模养殖的家庭农场则可达30多万元。在有着“中国鲟鱼第一村”之称的石室乡响春底村,如今已有80户村民从事鲟鱼养殖和渔家乐经营,占到全村人口的三成。端上世界餐桌的“生态美味”也成为带动柯城乡村振兴的共富产业。

全产业游向未来的鲟鱼

柯城产业共富模式要走向长远,走向未来,关键在人才与技术。2022年,国家首提种业阵型企业,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凭借鲟鱼入选中国水产种业领域“补短板阵型”。鲟鱼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种只是第一步,未来基于杂交育种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会助力鲟鱼良种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产业在哪里,产业升级的动力也集聚到哪里。企业依托于国家鲟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设立企业研究院,引进了各级高层次水产专家十余人,逐步形成了高、中、初级相配套的国内一流的鲟鱼科研团队,来加速推动了鲟鱼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企业也致力于乡村“手艺人”“土专家”的培养,用“鲟鱼寻梦”乡村振兴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为周边村民提供养殖技术、村播技能方面的授课,通过长期合作的中国海洋大学、浙江省淡水所等科研单位,传授鲟鱼产业链知识,实现人力变人才,促进柯城鲟鱼产业实现升级转型,走上长远的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