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84年,拥有多家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是国内首家由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目前已经形成电子材料、电子新能、智能装备三大业务板块,业务涵盖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链上下游,是集科研、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以来,天通公司坚持产品创新,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截至2022年底,天通获得37项国家荣誉、27项省级荣誉、35项党群荣誉,申请专利1083项,其中有效专利517件;主导制修订标准27项。 六年三改制 成就全国首家 天通公司的前身是海宁电子元件厂,创办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当时20岁出头的潘建清,与父亲潘广通一起创办了高科技企业海宁电子元件厂,在业内小有名气。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人们的思想从“姓资”和“姓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政策颇有研究的潘建清,主动找到郭店镇政府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 1993年起,天通完成“六年三改制”:海宁电子元件厂改制为海宁市天通电子有限公司;把企业集体股全部量化、置换到个人,潘建清与父亲的股权占总股本的31.58%;将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浙江天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股占总股本的60.25%。产权制改革,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改制成功后,经历3年的“双高认证”和艰难探索,2001年1月公司终于以4000万股普通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软磁铁氧体磁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和全国证券市场第一家由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战略新布局 站上科技制高点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潘广通因病去世,公司还有高管也意外去世,与父亲“并肩作战”24年的潘建清独自挑起转型升级的重担。2010年,天通进入蓝宝石新材料产业,并布局粉体材料专用设备、晶体材料专用设备等智能装备产业。但转型之路并非一番风顺,2012年,潘建清就遇到创业以来最大的坎,亏损近2亿元,跌入谷底。但随着前期投入的其他研发项目效益释放,天通逐步走出低谷,2013年公司盈利1200多万元,2015年蹿升到6300多万元,2018年盈利2.84亿元,2022年实现净利润6.74亿元。这是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带来业绩释放的渐进过程,是对天通始终专注创新、坚守主业的回馈。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天通公司凭借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和多年累积的技术实力,不断改革创新。以电子材料产业为核心,专用装备产业为基础,先后在海宁市盐官镇、嘉兴市南湖区和海宁经济开发区建立产业基地。公司的管理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获得嘉兴市市长质量奖。按照”八八战略“的布局,潘建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硬道理。天通制定了软磁铁氧体领域首项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磁性材料领域的话语权,获得了首届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 天通共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成为海宁市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对于企业转型发展,潘建清认为应当选择相关多元化的方向。这种相关可以是市场相关、行业相关、产品相关,但都是要横向发展,因为纵向发展可能就与客户产生竞争了。 民资+海智 打造人才高地 另一方面,天通公司开创了“民资+海智”的人才引育模式,得到原中组部副部长周祖翼的高度评价。2002年,天通公司为了发展光电产业,投资了朱伟海归创业团队的光通信项目。潘建清看好刚刚起步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未来两三年前景可期。 2003年,当朱伟领衔的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天通作为第一大股东出资50%,海归创业团队以专有技术入股占25%,有效规避风险,培育新的增长点。博创以开创者和领军者的姿态,称雄中国平面光波导市场,其主打产品平面波导光功率分路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0%。 2008年以后,精准把握国家高端人才的政策机遇,针对海归创业团队拥有国际领先技术却缺乏资金平台的情况,天通公司先后投资引进多家海内外创业创新团队,将他们培育成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其中博创科技和昱能科技分别于2016年和2022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和科创板。这么多年来,天通股份员工总人数并没有增加很多,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正在探索建立更好的激励机制,逐步让优秀的年轻人担当重要岗位,大家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打通上下游产业 构筑产业“生态圈” 目前天通股份上市公司专注新材料、高端装备,天通股份的大股东天通高新集团则涉足了相关产业,通过投资培育一批科技公司形成产业生态。如培育的博为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高速光通信、下一代Wi-Fi和5G无线通信智能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此外,集团还积极响应海宁市委市政府号召,配合发展泛半导体产业,积极打造天通泛半导体园区产业平台的建设,通过自主投资、参股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在泛半导体材料和装备、核心元器件产业链上的布局,打造在全国领先、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泛半导体产业集聚区。 今天,企业与外部世界的共生关系越来越紧密,该如何构筑生态护城河?天通的做法是: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滋养高质量发展的红色“芯”动力,全产业链布局,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吸引一批行业细分龙头企业入驻天通泛半导体产业园,孵化一批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并助力其成功上市,推动形成区域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企业亦然。生态型企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的过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先富群体”,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如果说做强企业自身的本质是将蛋糕做大,那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就是一个把蛋糕分配好的过程。”潘建清说,民营企业在响应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要发挥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做大产业集群。以天通为例,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近年来,天通加强对口援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扩张磁性材料上下游和蓝宝石相关产业至安徽六安、四川成都、宁夏银川,累计投入30多亿元,安排当地就业1200余人。 回顾历史,天通的昨天是令人瞩目的;把握现在,天通的今天是生机盎然的;展望未来,天通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天通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牢新发展理念,培育具有天通特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践行“八八战略”、书写时代新答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