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鹿城:服务同心促共融共富,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红了”

发布时间: 2022-08-24 15:27:30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温州鹿城是全省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区,全区共有来自49个民族常住人口7.3万。其中,南郊街道是典型输入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存在“民族种类多样化、民族流动人口散居化、民族学生集中化、民族服务管理复杂化”等四大服务管理难题。鹿城坚持以一域带动全区,服务同心促共融共富、和谐稳定,打造了“石榴籽”民族团结联勤警务站等服务载体,在基层走出了一条“党政引领、公安组织、多元共治”的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之路。

党建领航凝心聚力

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谋”民族团结进步“事”。鹿城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依托属地街道党工委,构建统战、公安、司法、社区、学校、协会、行业商会等“1+7”一家亲民族工作架构,搭建矛盾调解队伍、平安乐巡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等三支队伍,形成“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格局。

“搭”民族团结进步“台”。树牢风险意识,坚决防范重大风险隐患,打造以“智慧预警、联勤联防、高效处置”为功能定位的“石榴籽”民族团结联勤警务站,将“智慧警务”融入民族事务治理中。

“交”民族团结进步“情”。从组织变革着手,鹿城横向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管理、部门各司其职”的城市民族工作框架,纵向设立14个街镇民宗所、138个社区民族工作站、4个民族工作室,在全市民促会中率先建立“拓展型”党支部,打造了一支23人的少数民族宣讲团、6项民族文化精品课程、5个“石榴籽”宣教阵地,以文化交融推进情感交融。同步在全区民族工作重点社区党组织中充实各民族党员,在全区65处文化礼堂建立民族文化阵地,实现党建引航、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联办。如通过“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告双服务双报到”等多种方式,“滴灌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今年已开展民族“六进”宣传活动10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众达1万余人。

平安导航基层治理

打造民族特色平安“生态圈”

把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平安建设工作始终,鹿城着力推动基层治理中有党组织决策,纠纷化解中有民族乡贤参与调解,治安防范中有群众参与巡逻,实现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

警务融合,打造“六联”新体系。按照“现代警务围绕民意导向,民族团结驱动社会共治”导向,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平安建设”,将民族团结促进协会实体化入驻“石榴籽”民族团结联勤警务站,并依托“一家亲”联盟创新建立“民族政策联学、民族事务联议、信息沟通联享、服务管理联担、治安问题联治、矛盾纠纷联调”的“六联”民族服务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服务民族工作的效能。

群防群治,打造“一家亲”乐巡队。在社区平安“乐巡”队伍基础上,组建“石榴籽义警”志愿者队伍,通过“以老带新”方式壮大队伍规模,让各民族群众在社会治理中主动“动起来”“巡起来”“乐起来”。目前,“一家亲”乐巡队已有来自各民族的志愿者23名,开展平安巡防、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各类志愿服务100余次。

多元调解,打造“石榴籽”工作室。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将民族“乡音乡情”融入到矛盾调解工作中,构建“1234”民族多元化矛调体系,即成立一个集民族品牌调解员、律师法务咨询员、司法政策宣讲员“三员一体”的“石榴籽”工作室,组建法律援助队和民族流动人口调解员两支队伍,推出定点预约式、主动上门式、远程视频式“三式”调处服务,创新矛盾联排、纠纷联调、普法联宣、法律联援“四联”工作法,将民族团结进步拓展至“最后一米”,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

匠心护航民族发展

共创交往交流交融“一家亲”

鹿城在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中,始终坚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携手奔赴共同富裕的“好日子”。

精准服务,打造“娘家人”服务厅。精准对接各民族流动人口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设立“石榴籽E家”服务窗口,采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行民族事务“首席服务官”制,确保事有人办、责有人担。通过“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结对的方式,引导各民族流动人口主动到“石榴籽E家”报到,实现寓服务于管理,以管理促服务,切实提升对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目前,共接待民族群众200余人次,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小孩就学、暂住办理、群众救助等服务80余件,为民族群众开通疫苗接种“绿色通道”50余人次。

守望相助,打造“助梦场”帮帮团。聚焦共建共享,打造“帮帮团”互助社,量身定制各民族“帮扶套餐”。目前,依托“心愿墙”微平台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活动6场次,圆梦益民小学各民族学生微心愿116个,助力各民族群众就业创业2000余人次。聚焦防疫抗疫,各民族群众主动发动捐款抗疫、捐防疫物资,并实施“爱心拉面”公益项目,为基层一线抗疫工作者送去爱心拉面,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

交融发展,打造“共富路”三工程。高标准制定“鹿力同心·共富行”三年行动计划,靶向施策、精准帮扶民族群众增收创富。大抓产业造血工程,以城市民族重点社区为基础纽带,创新打造“山海市场”营销新产业平台,推动三杯香、红心猕猴桃等20多个文泰特色农产品与鹿城企业实现长期合作,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大抓技能培训工程,创新建立民族务工者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全力支持和引导康奈、旭达等11家民营企业设立民族联络站,近三年累计安排民族培训资金5.8万,培训民族务工新居民1200多人;大抓慈善聚力工程,创新成立鹿城区民族宗教慈善分会,累计筹集定向善款260万。连续3年与泰顺新北民族村挂钩帮扶,共计捐赠60余万,带动该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