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贤”字诀 答好赶考卷
高质量书写新乡贤助力共富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2-06-10 14:24:31
念好“贤”字诀 答好赶考卷
高质量书写新乡贤助力共富新篇章
杭州市余杭区委统战部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辖区瓶窑镇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镇域样板为着力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引导新时代乡贤传承创新传统非遗项目的同时,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走出了具有地方辨识度的新乡贤助推共同富裕新途径。
筑巢引凤聚“贤”才
打好乡贤回归“感情牌”
一是招引一批优质特色产业。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力度,制定新乡贤创业优惠政策以及扶持奖励机制,将资源、技术、资金等“乡贤优势”转化为“乡贤经济”。以质为先招引并落地一批总部项目,切实实现招引一个、储备一批、辐射一片。2020年,招引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落户瓶窑,通过减免租金、免费包装打造文旅产品等政策及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成立全国规模最大的传统文化展览馆,为瓶窑人提供参观和学习民间手艺和非遗技艺的场所。二是搭建一个乡贤线上平台。建立集宣传、学习、服务、建言、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乡贤云平台,形成一个激励乡贤善举、助力乡贤赋能、促进地区“内外循环”的互联网阵地,以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的方式让乡贤们更加便利地参与到瓶窑发展建设之中,实现统战工作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目前,乡贤云平台共有乡贤333人,收集建言献策88条,发布招商信息15条。三是制定一个评优育新机制。依托乡贤云平台,围绕“乡贤赋能指数”,通过季度评价、年度表彰的形式,对优秀乡贤及总分靠前的村(社区)进行激励。开展年度“最美乡贤”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新乡贤典型的激励、示范和导向作用。强化新乡贤典型事迹宣传引导,不断增进新乡贤的情感认同和荣誉认可,共评选出“最美乡贤”12名,市级以上媒体宣传典型新乡贤人物10人次。
挑梁带富展“贤”能
唱好乡村振兴“主角戏”
一是在“融”上下功夫,探寻乡村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把传统手艺和文创产品融入各大平台,将乡村生产力真正转化为价值。“自然造物”通过线上分享和线下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纸伞、风筝、剪纸、陶器等瓶窑传统非遗项目的保护振兴。积极打造文创IP,提高瓶窑文创产品知名度、打造瓶窑非遗文化传承新模式。同时通过定制化订单的形式,带动农人和手艺人增收,助力瓶窑乡村振兴。2021年接待各类团建活动、学生研学2000余人次,为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二是在“实”字上做文章,凝聚公益带富新合力。广大新乡贤积极投身各项公益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设立“带富基金”,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推进教育、扶贫、救助等民生实事落实,共发放“带富基金”100余万元。其中新乡贤朱立琦以母亲名义设立“王斐声奖学金”,连续10年出资奖励数百位品学兼优的瓶窑学子,以此来鼓励家乡学子刻苦学习,为社会作贡献。三是在“治”上见实效,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发挥新乡贤在知识结构、发展眼光等方面的长处,推动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办事公道的新乡贤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将乡贤智慧嵌入治理安富,创新打造乡贤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例如,彭公村“农村职业经理人”虞剑,利用十几年金融管理和商业运营的经验,克服彭公村旅游资源先天不足劣势,盘活自然人文和闲置资源,凝聚乡村人才力量,通过“校村联建”、创建“乡村的觉醒”品牌、组建“彭公坝下跑团”、筹建《彭公村村史》编撰工作室等方式,打造彭公村文旅融合样板,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事业引来更多源头活水。
“赶考”路上结“贤”果
画好共同富裕“同心圆”
一是产业带动搭上“致富快车”。盘活闲置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20年,瓶窑镇将废弃的瓶窑老一小及周边1600多平方米的土地进行整合,新乡贤张书雁创办传统文化展览馆,利用瓶窑彭公村丰富竹资源,在当地建立“传统工艺工坊”,发动当地手艺人一起打样竹制产品,带动本地百姓共同致富;2021年,在瓶窑镇西安寺村建立“供应链运营中心”,带动当地40多位村民就业,发放就业工资20余万元。二是数字赋能走出“致富新路”。发挥新乡贤中新媒体从业人员的领头雁作用,深入实施村播计划,培养农民当网络主播,带领农民走出一条“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的致富新路。依托乡贤云平台,累计为张堰茭白、大观山蜜桃、余杭纸伞等瓶窑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带货30余次,通过发放拍摄劳务费、直播带货、打造村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15万余元。三是乡贤联谊增添“致富底气”。瓶窑镇21个村社均成立乡贤联谊会,通过发挥乡贤在区域合作、以商引商等领域的作用,为瓶窑镇打造“文化文明高地、科创智造新城”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瓶窑镇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新乡贤投资创业10余人,总投资6亿多元,招引项目10个,实现由新乡贤个体到新乡贤资源整体回归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