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多彩资源 跑出少数民族共同富裕高速路
发布时间: 2022-04-01 11:23:41
深挖多彩资源 跑出少数民族共同富裕高速路
温州市洞头区委统战部
寮顶回族村是温州市洞头区唯一的民族村,现有360户,总人口9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160户374人。自2019年寮顶民族村入选第二批“浙江省少数民族十佳特色村寨培育名录”,寮顶村两委紧扣民族大团结主旋律,积极围绕村居环境、产业发展不断探索,如启动五十六个民族精品民宿建设工程,探索将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带动特色文化产业、生态观光业等绿色产业发展。但由于受海岛自然条件的制约,寮顶民族村无海涂资源,自然禀赋相对较差,发展相对滞后。对此,洞头区委统战部抓好统战关键资源优势,主动探索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寮顶民族村践行“三回、三心、三园”发展思路,打好“回族文化、回忆军旅、回报桑梓”三张特色牌,实现了寮顶民族村党旗飘“红”,产业透“绿”,百姓添“金”的发展蝶变,走出一条有海岛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以资源汇集助力共同富裕
一是领导重视齐谋划。洞头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民族村发展作为区域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从2017年开始,区委书记连续3年深入挂钩寮顶民族村,近三年区委主要领导专题走访调研数十次,并将其纳入第一批“花园村庄”“村庄总部经济园”等乡村振兴重要项目实施范围,历任统战部部长定期指导督查村居规划建设,属地主要领导常态跟进村居建设情况,“人大代表进选区”“请你来协商”等活动多次走进民族村,帮助协调部门力量,破解村居建设发展中的难题,共同助力民族村各项工作推进高速有序。二是统战团体共建设。温州市知联会挂钩结对寮顶村,洞头区新联会、网联会、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等团体多次前往民族村开展实地调研,充分发挥党外资源智力优势,围绕打造“民族风情,生态家园”特色民族文化村的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深度联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深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村庄建设;引导区各宗教团体开展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帮扶、民族村居建设等系列活动,凝聚“大统战”力量助力民族村建设发展。三是各界力量助乡兴。积极联合海霞妈妈、“好厝边”服务队等社会力量,近三年在民族村结对定点开展扶贫助学、送医入户、科普讲座、助老服务等各类帮扶活动30余场。同时,区科协、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多次针对寮顶村主要种植作物生长习性和常见问题、防台防汛等工作前往实地指导,共同助力寮顶乡村振兴。
以精准治理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自治为本促团结。完善寮顶村村规民约,加强各族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民事民决”基层自治管理 “大事一起干”的良性机制,坚持建设项目由村民选择,资金使用由村民决策,建设过程由村民监督,建设成果由村民管理的原则,激发村庄治理内生动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二是法治为要强管理。寮顶村积极营造法治氛围,结合村庄建设,打造法治文化景观带,通过法治文化墙、宣传栏、法治标语等多种表现形式,深入法治宣传教育;坚持落实村干部、村民代表学法用法制度,每季度开展专题法律宣传学习活动,并成立法律服务团,以法律服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治宣传教育为重点,着力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三是德治为基助和谐。成立乡贤理事会,建立健全“新乡贤”治理模式,发挥“头雁”效应,开展最美家庭、最美邻里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以乡贤理事会、党员说事会、百事帮忙团、道德评议团为载体,引导乡贤多方位参与公序良俗、风险防控、矛盾化解、产业发展等工作,逐步形成“小事不出户、矛盾不出村”的基层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近年来在外乡贤踊跃捐资200余万元用于寮顶花园村庄建设,“新乡贤”治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以多彩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特色项目打造吸睛热点。打造夜长城、状元井、团结井、百年朴树等一批民族风情景观,建成民族风情园,启动五十六个民族精品民宿建设工程,汉、满、回、畲、苗五家民宿已建成投用,并创新精品民宿“99元+”单价定位,推出“一碗咸饭”“民族服饰旅拍”等旅游产品,从民宿体验到定价规格,补充当前洞头中档消费水平、特色化差异民宿空缺;将畲族馆与灵芝产业融合发展,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开拓灵芝茶、灵芝粉等各类形态的灵芝特色产业。二是红色军旅点燃经济活力。深入挖掘寮顶特有的“防空洞”资源,修复提升军事指挥部、军事坑道,最大程度还原海防营区的历史风貌,成功打造洞头海霞实践拓展教育基地,形成红色教育、军旅教学线路。依靠海岛振兴基金,启动军事坑道文化园二期建设,建成百棵银杏“百姓林”,建设军事班餐厅、CS体验场,形成吃住游多元军旅产业链,共接待党课培训班200余批次,游客16000余人次,产生旅游经济收入达40万元。三是万众创业带动收入增长。规划盘活村内闲置房屋,招引企业或在外商会、协会落地,目前寮顶村庄总部经济园已落地3家企业,成功洽谈8家;探索成立村级旅游公司,以旅游公司、乡贤企业、村民三方合作模式,经营观日酒吧、思乡亭等项目;注册金顶专业合作社,落地金顶葡萄园等一批乡贤助乡兴项目,多渠道引导村民转“产业”、做“置业”、促“就业”,3年内村民年均收入从1万元跃升至8万元,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5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