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周伟力:带动就业 助推家乡共富
发布时间: 2022-04-01 11:19:24
新乡贤周伟力:带动就业 助推家乡共富
仙居县委统战部
周伟力出生在仙居埠头的一个山村,自小就知道要走出大山有多不容易。山里人致富除了走出去,还能有什么方法呢?20年前,他开始实践自己的想法——来料加工+产业培植。如今,他已经成为中国来料加工的“第一人”,作为中国来料加工联盟协会会长,他往贫困地区发放来料加工费超300多亿元,带动了500多万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坚守20多年带动500多万人家门口就业
埠头镇地处仙居县西北部,四面环山。周伟力就出生在这里,年少时,他立志走出大山干一番事业。1999年,20多岁的周伟力便下南洋经商,经过10多年打拼,成为菲律宾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我走出来了,家乡还有很多走不出来的人。”成功后的周伟力并没有沉溺于获得财富的喜悦,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回馈祖国,让家乡山区的人富裕起来。2000年左右,周伟力将企业重心放回国内。
在为山区输送来料订单之前,周伟力参与过多次捐助活动,“但是这只能解决部分人一时的困难,要想让山区的人富裕,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办法。”
周伟力至今还记得,2000年底,自己和一些商户,拎着油、面、米和现金探望山区一名70多岁的低保户阿婆。那时,阿婆告诉他,“我手脚便利,下次能不能给我带点来料加工的活。”
“以前,我认为物质上的赠与就是做公益。其实,对贫困人群真正的关心是帮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那之后,周伟力与来料加工结了缘。他在做生意的同时,不断将一些订单输送到贫困山区。
2003年,周伟力还牵头成立了来料加工志愿服务队。自此,周伟力的生活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做自家生意的时间越来越少,来料加工工作忙也忙不完。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响个不停,最多时一天要接20多个,他详细记下每名咨询者的情况,从中挑选一些有接单潜力的人培养,“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电话,但对于求助者,一次接听,就是一份希望,可能影响他身后一家人、一群人的生活。尽最大努力地去帮扶,是我应尽的本分。”
这一做,就是20年,在周伟力的带头下,往贫困地区发放来料加工费超300多亿元,带动了500多万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业务辐射至金华、丽水、衢州等浙江中西部以及河南、安徽、陕西、湖南、江苏、四川等30多个省(区、市)。
落实扶贫兴产业
在四川省汶川县有一条无痕裤的生产线,带动当地2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有些手快的残疾人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加工费。这是周伟力带头搞起的项目。
2008年汶川地震后,周伟力先后多次带领侨界骨干成员到汶川地区进行调研,收集掌握当地经济发展和导致群众贫困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针对汶川实际,结合义乌市场与福田街道侨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需求旺盛的特点,周伟力创新性谋划了“来料加工+产业培育”模式,把义乌优势与汶川需求有效对接,并承诺在10年内为汶川县提供20亿元来料加工信息和货源,实现从“单纯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但是,由于义乌与汶川相距2000多公里,不可能长期在义乌接单,订单的持续性无法保障。如果在当地培育一个产业,把更多的技术留下来形成规模效应,是否就可以解决“落地生根”的问题?
周伟力这么想,也决定这么做。在一次政府对接会上,他极力向汶川县领导推介无痕内裤的产业前景:无痕加工是纺织行业的一个新技术,未来将代替平车加工;省空间,一万件仅一立方米,适合运输;整烫技术要求低,3至5天就可以学会。有理有据的说辞,说服了汶川县主要领导拍板将无痕内裤作为未来来料加工的主要产业之一,并答应根据市场需求,与投资者合作兴建产业车间。
周伟力说,扶贫是项浩大的、长期的工程,发发订单、取得暂时的经济好转并不难,难的是脱贫不返贫,确保贫困户小康路上稳步前进不“倒车”,变“输血”为“造血”,关键在于做好产业扶贫。
周伟力的坚决,带来了回响。2019年初,无痕短裤项目落地,“七彩玫瑰服饰实业”每个月往当地发放100万条无痕内裤的加工订单,带动当地2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指导。目前,汶川县已完成加工并发回厂方成品140万余条,厂方已兑付加工费120余万元。下一步,该公司计划将“织造——染色——裁剪——整烫——打枣——包装”中的后五个产业链环节作业全部放在汶川,工期将比现在缩短10天。车间里,无痕内裤在经整烫机压制时,响起了“当……当……当……”的声音。
实施“三步走”帮富战略
“在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如何让来料加工项目在家乡仙居切实落地,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是我目前和今后几年最关心的事儿。”周伟力说。
通过和统战部门、侨联的多次对接沟通,周伟力和他的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在仙居落地低收入农户来料加工增收项目,计划在仙居县横溪镇、田市镇等地建立“来料加工集散基地”,陆续地辐射白塔、埠头等仙居西部乡镇,带动2800人次劳动力增收,每年带动增收1亿元以上,10年带动增收10亿元以上,切实为家乡办实事。
“我们正在实施‘来料加工→来单加工→产业转移’三步走产业帮富战略,科学有效地推进共同富裕。”周伟力介绍道。仙居目前与义乌开展协作,分三个阶段推进来料加工产业,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来料加工。原材料由义乌提供,仙居制作成品后发回义乌,仙居群众主要赚取劳务费,同时培育一支经纪人和加工人队伍。第二阶段:来单加工。由义乌企业提供样品和订单,仙居优秀经纪人在当地采购材料、组织生产,产品生产后发给义乌企业,这样产品的附加值会明显提升。第三阶段:产业转移。仙居熟悉业务的经纪人自行兴办工厂、设计生产产品提供到义乌市场以及国内其他地方展销。同时,此前来单加工的一些义乌劳动密集型企业,拟到仙居投资办厂,实现产业转移,促进仙居当地产业发展。
“一个人要帮,一群人更要帮;除了发订单,更要兴产业;着手一个村,落脚一座城。”这是周伟力20年来切身参与关心帮扶贫困、助推共同富裕最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