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和塔游事
发布时间: 2022-04-01 10:25:01
杭州六和塔游事
龚玉和
早年西湖游事活动中,杭州六和塔为一个必到之地。
《游杭快览》记载:“六和塔在月轮山顶,或称六合塔,吴越王创建,以镇江潮。凡九级,后毁,僧智野因故基成之,七级而上,关楯网铎,面面开敞,有磴可登,环壁刻经文佛像。登塔顶遥望,隔江峰峦,晴光掩映如画。(六和塔下)开化寺为六和塔院,吴越王命僧所建。后毁,僧智昙重建,改名开化教寺。岁久失修,复圮。清雍正十三年又重建。乾隆御题‘净宇江天’匾额。光绪间,朱智捐资修之。寺有金鱼池、秀江亭、砂井山诸胜。”不难看到,六和塔在吴越国时创建,钱江怒潮泛滥成灾,吴越王为镇江潮而筑,人们登塔眺揽:隔江峰峦,江上风帆,晴光掩映,宛若画卷,尽入眼底。
《西湖游览新导》载,六和塔在月轮山巅,凡七级,登塔凭眺,江水浩渺,水波时起,恍如游龙之翻江倒海。夕阳射来,金光闪闪,江上点点沙鸥,片片风帆,人有遗世之感。
1916年阴历八月十八,中山一行前往江干观潮,先在寺院稍坐,后登六和塔至顶层,观赏钱塘江。孙先生远眺大江,浩浩荡荡奔腾而去,不胜感慨。下塔后,立于岸边,遥望江上景色,风平浪静,片刻之后,突起隆隆之响。未久,浪潮排山倒海而来,势不可当,潮水仿佛自天而降,渐移渐近,顿时化作一座横亘江面的银山白墙,雪流翻滚,喷珠溅玉。霎间,大潮涌到眼前,瞬息万变,势若天崩地裂。转眼间,潮头奔腾而去。中山先生站立江岸,屏息凝神观看许久,江面才恢复平静。
观潮后,先生似意犹未尽,有人在江畔亭中铺纸研墨请孙先生题写。中山思索片刻,挥毫作书:“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十六字,落款为“孙文题”,盖上方章,以抒胸臆。
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登塔游览,赋诗《登六和塔》:“一塔冲天百丈高,十三层次矗岧峣。滔滔激浪长虹卧,正有飞车过大桥。身在云端视界宽,水天连处路漫漫。他时月朗秋空净,一看钱塘卷怒澜。”
1949年后,六和塔历经4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其中以1991年的修缮最大,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除了秉承“不改变现状,最低干预”原则外,调整了塔顶屋面的坡度,加了钢结构支撑,更换了10000多块瓦片,添置了防雷网。六和塔修缮也成为我国最早一座按照国际标准修缮的古塔。
2013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保养性维护,装上了动态心电图进行监察,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监测古塔的变化。今古塔高59.89米,占地890平方米,外观十三层,内分七级,每级小室外通廊道,级与级之间有螺旋形阶梯盘旋上升直达项层。
塔下开化寺内旧有古钟,但已随寺毁而毁。1996年杭州制氧机厂重新铸造,钟高1.95米,重2.3吨,置六和塔典故壁西北侧,凝重古雅,质朴浑厚。钟体外铭刻“六和”,蕴意吉祥、如意、祥和,铭文百余字。“六和钟声”已成为一种祈福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