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三伏天的饮食生活

发布时间: 2021-02-02 09:10:33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杭州人三伏天的饮食生活

宋宪章

梅雨季结束后,杭州就进入了最热的三伏天。炎炎夏日,如何避暑就成了头等大事。在民国时期,杭州人避暑与现在是不同的。那时没有空调,电风扇也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当时人们主要依靠井水降温,获得凉意。白天,市民们打来清凉的井水擦草席、凉枕,拖地板,还要用井水泡西瓜、啤酒。虽然天热,但荤菜少不了,有“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个金银蹄”的说法。杭州人还在自己家里做冷饮,如炖白木耳、莲子羹、赤豆汤、绿豆汤等,烧好后放入白糖或冰糖,再打井水,将这些吃食的容器放入清凉的井水中降温,真是又甜又凉又好吃。有的人家还做薄荷石花吃:到南北货食品店买来洋菜(海藻制成品),加水烧化后,放入容器内,置入井水中过凉,使其凝结,晶莹透明,胜如嫩凉粉。再浇上糖水或薄荷糖水,用小勺兜了吃,既美味又有凉意,是家庭制作的冷饮佳品。一到晚上,许多杭州人会将竹床(旧时竹床叫竹榻)抬到露天,在上面泼上清凉的井水,地上也到处泼井水散热,等竹床干后,躺在上面睡觉,十分凉爽怡人,直到半夜才回家睡觉。说笑、谈天、拉二胡、吹口琴,人们就这样在露天里纳凉休闲。等夜深四周静下来,只有墙角的蟋蟀和挂在屋檐下的蝈蝈还在叫着……

南宋时,暑天夜市最热闹的地方,是凤山门到贯(观)桥的几公里长的御街上,即现在的中山路,尤以羊坝头到鼓楼这段最为热闹。金银珠宝,天下所有者,皆聚集于此。诸行百业,都在此地开张,酒楼茶坊尤其热闹。杭州最早的冷饮,是在茶坊(茶肆)出售的。这些茶坊(茶肆),室内布置奇松异花盆景,悬挂名人字画。茶博士在门口敲打响盏,用地道杭白歌卖,招揽游客。供应的冷饮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果汁、蜂蜜、牛奶、红绿豆等制成,比较有名的有:漉梨桨、姜蜜水、乳糖真雪(冰淇淋刨冰)、冰酪(冰淇淋)、荔枝膏水、卤梅水、木瓜汁、豆儿水;第二种是用中草药配蜂蜜、糖制成,主要有:五苓散、大顺散、香薷饮等;第三种是加了刨冰的果子酒,如雪花果子酒、雪泡梅花酒……

达官贵人避暑则喜坐大舫到西湖柳蒲深处避暑,穿宽敞衣服、披发赤脚、吃凉瓜、冷酒、冷面,下棋垂钓、猜谜划拳、睡凉席凉枕、并洒湖水散船面之热。贵妇家眷,头上皆戴应时鲜花,唱小曲调笑取乐。夜深回家,广宅大院,绿树、假山、小池,清风徐来,亦较凉爽。

皇室所在的大内禁苑,则建有小西湖。湖畔飞来峰上,古木遮天、假山透风、瀑布送凉,一片水气弥漫其间。中河东的北内德寿宫如此,南内凤凰山皇城亦如此。南内的馒头山下的小西湖,水自中河流入,傍晚,后妃们都在此湖中划船嬉水,享受习习凉风。

宋孝宗时,有一名叫洪景卢的学士,被召到大内禁苑翠寒堂避暑,盛装而坐却起鸡皮疙瘩,打起寒颤来。宋孝宗见了笑起来,赐绫罗一幅,命太监给他披在身上。这是因为,人工鼓风机吹凉风送花香(殿内外都放盆花),殿内的金盆冰块吸热透凉,借风降温之故,故有这样的清凉宜人。而制冷用的都是冬天时保存的冰块,冬天放入“凌阴”冰室(冰窖)保存,到次年夏天才取出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