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一位海外游子的绵绵思乡情
发布时间: 2020-07-03 17:05:17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一位海外游子的绵绵思乡情
周善铸
编者按:周善铸出生在嘉兴平湖,是一位88岁高龄的科研专家,曾受聘法国工作12年,行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担任过加拿大等国多家华文报纸的专栏作者。他用朴素又深情的文字,写下自己作为一位核技术专家和华文作家的传奇人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49年,是我命运转折的分水岭。这之前,我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苦难、挫折一次次降临到我的身上。这以后,我福星高照,好运连连,惊喜和感动如影随形接踵而来,头顶上似乎总有一片祥云在回旋缭绕。
仰问苍穹 何以命蹇
1947年3月,正当春秋鼎盛的父亲,为艰难生活所迫,操劳过度不幸早逝。15岁的我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校,踏入平湖城外“林森兴木行”拜师做学徒,失恃失学之痛,让我悲苦万分。
不想,“祸不单行”,1949年5月9日深夜,随着“砰、砰”两声枪响,一伙地痞流氓明火执仗强行破门闯入我家,抢走了家里仅存的值钱物品。见到身高一米七六的我,立即用枪逼我马上起床挑起装满赃物的担子跟他们走。
正在这紧急关头,病卧在床的母亲一跃而起,迈着一双巍颤颤的小脚,不顾一切地奔过来扑到我的床上,用瘦小的身体紧紧护住我,不让近乎疯狂的枪口碰到我。病弱的母亲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紧抱住我就是不松手,几个兵痞都拉不动她。幸好他们做贼心虚,听到远处传来几声哨响,匆忙弃我呼啸而去。
接连不断的打击和灾难,让我这个本该不知愁滋味的17岁少年顿时感到苦涩迷惘,忧愁万分,陷入前途迷茫、悲凉无助的痛苦境地,唯有独自仰天长啸,“苍天何以如此薄待我!”
祖国解放 命运改变
1949年5月11日凌晨,我像往常一样睡眼惺忪打开铺门,猛然见到一个大兵持枪肃立在门前,吓得我转身就往回跑。就在这个瞬间,传来一声温暖亲切的“你好”。
我停步一看,一位和我一样年轻、胸佩“中国人民解放军”符徽的士兵正友好地向我微笑。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春天的普通早晨,我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人生路从此由苦变甜,布满了鲜花和阳光。
我们很快组织起工会和宣传队,唱歌、跳舞、游行、学习,生活一下子充满了欢乐和朝气,几近凋零的青春和理想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上。新中国的大好形势告诉我,千疮百孔的国家急需建设,于是我发奋自学,考上了杭州六中高中部,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并成为全市最年轻的杭州市上城区人民代表。
通过高考我踏入南京大学物理系,享受国家公费,圆了我重返校园的多年梦想。三年后,我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原子能系接受苏联专家指导,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得到老教授们严谨的培养,多次荣获大奖。
在解放了的新中国土地上,我从乡镇小学徒成长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我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奉献都在1949这个春风荡漾的早晨,发生了一生中最关键的跨越和提升。
改革开放 全家受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国门初开的1981年,我就作为中科院核技术考察组的一员,访问意大利、法国和罗马尼亚;次年,我老伴因国家公派赴美国进修两年;上世纪90年代,我女儿、女婿、儿子、媳妇都先后获得了法国巴黎大学、里昂理工科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6年,我再赴巴黎,以高访学者身份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开展交流合作,时间长达12年,至今享受法国政府终身退休养老金。
1990年4月,世界核技术大会在巴黎召开,我被推举为18名国际顾问之一。利用这个身份,我为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争取到参会的正式名额。
因为改革伊始,国家外汇紧张,我除替他们免去会议注册1000法郎,还额外为他们每人争取到2500法郎的特殊生活津贴。能为祖国发展尽一份薄力,我深感荣幸。
饮水思源 知恩报国
一个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时代,是令人神往的时代,回顾我70多年异彩纷呈人生路的时候,心底充满了感激,感激这个不平凡的时代,感激我伟大的祖国。1998年,我从工作了12年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退休,就像当年急切期盼出国时的心情一样,迫不及待地回到了上海,急切希望能尽自己的余力,报答国家和社会的恩泽。
我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多次被评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先进个人、致公党上海市优秀党员、闵行区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同心同行”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上海市委统战部期刊《浦江同舟》及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刊物《上海致公》,多次刊登介绍我的文章。
我积极笔耕,把埋藏在心底里的一首首赞歌,转化成一篇篇感恩的文章。20多年来,从国内到美国的各大报刊上,都不时出现我的文章。我还多次获得上海市委统战部、市侨联、市对外文协、市作协,致公党中央和上海市委会的各类奖状,耄耋之年还被吸纳进了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并被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路比华讯》聘为“专栏作家”。《魁华作协》出版的《他乡的故事》,选录了我的十篇文章。今年初,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了我的《周善铸文选》精装本。
温暖家乡 感念平湖
退休20多年来,我在上海、巴黎和蒙特利尔轮流生活,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带给我的幸福生活,被纽约《世界周刊》喻为“快乐的老海鸥”,说“神仙过的日子也不过如此”!
2012年,我携同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工作生活的多位亲友,回家乡寻亲访友。平湖建设的巨大变化,让我难以相信这就是我60多年前离开时的故乡,加上多位市领导的接待和宴请,深深温暖了我们海外游子的心,从而促使我们更经常、更长时间地回到国内。
2018年,我和老伴受邀参加“2018平湖西瓜灯文化节”暨“归来共话新崛起——金平湖群贤会”。会上,我受到极高规格的接待,在120位来自海内外、省内外及扎根故土的乡贤中,作为第一位登台接受现场访谈的嘉宾,午宴时被安排与市领导同桌。平湖市副市长、北大校友方晓烈,代表家乡赠送一幅极其珍贵的版画,它是按照70年前我在平湖故居一棵千年古银杏的照片制作的。我从心底里感激故乡的养育恩泽和盛情款待。更要感谢平湖市侨联主席周虹在百忙中亲自陪同,我有幸参观了家乡的许多建设成就和名胜古迹。
我非常庆幸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好时代,谁不留恋人生,谁不冀图长寿,我真的很希望,在祖国家乡,诚如《康熙王朝》主题歌所唱:“为了梦中的明天,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