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根魂梦” 联络“海外情”

——湖州市南浔区推进三大工程扎实做好海外统战工作

发布时间: 2020-07-03 16:56:28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立足“根魂梦” 联络“海外情”

——湖州市南浔区推进三大工程扎实做好海外统战工作

熊颖

 

湖州南浔历来名人辈出,在近现代涌现出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为代表的丝商巨贾、民国奇人张静江、报告文学家徐迟、“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等名人巨匠,其后人有很大一部分旅居海外,有着丰富的侨资源和统战资源。近年来,湖州市南浔区委统战部、区侨联立足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侨务工作提出的“根魂梦”主题,构筑三大工程,扎实做好海外统战工作,为“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高质量建设湖州“开放东大门、创业新高地”凝聚最大向心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紧紧围绕留住乡愁,开展筑“根”工程

一是注重数据更新做到“知根”。通过重点走访、座谈调研、入户排摸等方式,组织开展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后裔暨南浔籍知名人士后裔寻访活动,对全区涉侨情况进一步详细摸底,建立相应资源库,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加强日常联络旨在“连根”。通过网络或手机、微信等,建立相关“朋友圈”。发动老干部、老教师、老学者等地方乡贤,点对点加强联系沟通,通过及时寄发地史刊物、信件卡片等形式,增强海外侨胞对家乡的了解和对家乡的感情。全区已成立村级乡贤会12个,建设村级乡贤馆(堂、厅)等17个。三是留存家族记忆服务“寻根”。结合古镇旅游开发,有序推进部分家族的祖宅修复,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留存家族记忆。目前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等陆续修复,其中包括有全国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2处,修复面积达15000平方以上。已有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美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CEO邢正人等60余批200余位海外人士来南浔寻根。四是开辟专属陵园区域推动“归根”。为让知名人士百年后能落叶归根,协调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在南浔陵园内预留专属区域,建立名人园。南浔籍乡贤张石铭、刘承干、张葱玉、徐迟等一批知名人士的骨灰已经陆续回迁至南浔,这些人旅居美国、香港等地的后裔也会时常来南浔祭祖扫墓。

紧紧围绕文脉传承,开展筑“魂”工程

一是成立南浔学研究会。成立专门致力于南浔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社会组织——南浔学研究会,落实人员场地等推动实体化运作,以此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从事南浔区域文化研究的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及南浔籍知名人士,聘任南浔籍海外人士及后裔为特约研究员,加强联络联谊。研究会共有名誉会长6名,特聘顾问12名,特邀研究员44人。二是出版一系列图书。整合南浔学研究会、区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资源,深入挖掘知名人士的历史渊源及家风家训,以家族历史为重点,近年来已出刊《南浔丛书》《浔根丛书》《浔溪顾氏》及其英文版等多部著作,共计40余册。通过史料收集、撰写修改、举办首发式等,与海外后裔们建立密切联系。《浔溪顾氏》《南浔邱氏百年往事》《浔溪顾氏》(英文版)等书籍首发式,共组织邀请了260多位海内外人士参加首发仪式,并为海外人士了解南浔开拓了新途径。三是建立各类纪念馆。针对南浔浔商“以义为利”“实业救国”的大义之举,建立叔蘋奖学金纪念馆、刘湖涵基金纪念馆、张氏纪念馆、徐迟报告文学馆等多个专题纪念馆,大力弘扬正能量,增强了海外家族后裔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紧紧围绕助力赶超,开展筑“梦”工程

一是积极引导责任担当。积极引导海外华侨、侨联、侨资企业等助力社会事务和家乡发展。双林籍海外华人蔡崇信为家乡捐赠2600万新建体育馆;“四象”刘镛之孙刘承桓出资100万设立慈孝教育基金;“四象”后裔张乃新慈善基金已累计资助南浔中学学生400余人,发放资金200余万元等,充分展现了海外南浔籍人士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二是积极服务侨眷侨企。以“浔侨同心・三服务”活动为抓手,全面收集梳理涉侨企业、侨界群众、镇侨联组织等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共走访各镇侨联、困难侨眷、涉侨企业等12次,排摸问题2个。积极搭建为侨服务平台,协调南浔区中医院、北京隆安(湖州)律师事务所建立为侨医疗服务站和为侨法律服务站,为侨眷侨属提供专业的医疗和法律服务。三是积极对接人才工作。在南浔科创园、南浔学研究会分别设立港澳台及海外青年科技创业实践基地,鼓励海外青年来浔就业创业。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邀请人力社保局进行现场解答等方式,引导留学生来浔创业。积极在海外拓展人才联络站,为海外引才引智提供平台。

(作者为湖州市南浔区委统战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