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发布时间: 2020-07-03 16:46:07
信息
宁波市北仑区获准制定
全国首个城市民族工作省级地方标准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公布了《2019年第四批浙江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受浙江省民宗委委托,由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牵头制定的《城市民族工作服务指南》项目,经专家组评估论证、质询答辩等环节层层筛选后正式获批立项,成为获准制定的全国首个城市民族工作省级地方标准。
《城市民族工作服务指南》坚持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实现“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以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原则。通过以城市民族工作“四微”建设为核心,规范性引用《“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8项国家及省级标准和文件,紧密结合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实际,在深入总结实践创新经验基础上,详细规定“四微”建设基本要求、评价程序和评价体系等重要内容。其中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分类”“评价内容”和“评价频次”等。
作为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四微”建设模式的发源地,宁波市北仑区现有少数民族成分46个,人口近4.2万人。自201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四微”建设试点以来,全区已建立各类少数民族社团组织100多个、少数民族联系点13个;开辟和延伸各类服务窗口50余个,免费提供30余项“一站式”服务;在17个集中居住社区(村)设立少数民族事务热线,成立“网上超市”和就业援助会,累计帮助4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再就业,让少数民族流动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有发展,有效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其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范围交流推广。
围绕致力打造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四微”建设“浙江样本”的目标,《城市民族工作服务指南》项目制定完成并正式实施后,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四微”建设的具体标准,从各维度健全服务管理网络,畅通服务管理渠道,进一步深化服务管理理念,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新时代城市民族“四微”建设服务与管理工作提供了系统规范的指导意见和根本遵循,有效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归属感,使其更好地融入本地建设和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
慈溪市党外人士开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项民主监督活动
近日,慈溪市开展党外人士专项民主监督暨党外中青年代表人士第三期议政沙龙活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组成30余人的专项民主监督小组,围绕“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负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
慈溪市财政局、慈溪市税务局介绍了慈溪市在优化落实减税降负政策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参会党外人士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参会党外人士认为,近年来慈溪市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在优化落实减税降负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导向性较单薄、税收优惠公平性仍有偏颇、税种优惠行业口径不统一、优惠支持方式较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以增强产业导向性为重点来完善税收政策,设计优惠政策时采用普通征税模式,对不同的税种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尽量保持文件的一致性,优化税收优惠方式等建议。
(慈溪市委统战部)
温州市瓯海区四轮齐驱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温州市瓯海区委统战部依托丰富的侨务资源,整体谋划侨务工作顶层设计、涉侨管理部门架构、内外服务网络体系和权益保障机制等4个层面工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大侨务工作体系和格局,推动侨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
一是政策推动,率先出台侨务工作意见“40条”。机构改革后,温州市瓯海区创新出台“侨务工作意见40条”,内容涵盖“党建带侨建”、依法维护侨益、拓展海外联谊、拓展新侨涵养、参与社会建设等14个方面内容。同时出台《关于分解落实〈瓯海区关于加强侨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责任单位明确责任、细化计划、抓好落实,并纳入乡镇(街道)、部门统战考绩内容,确保《意见》顺利落地实施。
二是机制联动,建立健全侨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由各涉侨部门参加的首次侨务工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瓯海区侨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2019年瓯海区涉侨重大活动安排》,正式建立起涵盖人大、政协、政府等11个涉侨部门组成的侨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涉侨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重大问题,有效地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涉侨工作的职责,为加强新时期侨务工作凝聚了合力。
三是需求带动,多元分层维护华侨权益。从侨界需求最多、频率最高、托底最全三方面入手,实行多元分层保障。侨务审批方面,保质保量完成各类办件,做到了全程无投诉的要求,侨务审批窗口实现先进单位五年连榜。华文教育方面,结合日益高涨的华文教育需求,继续承办第十一次“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瓯海分营,持续保持单体夏令营办学人数最多、办学质量最优、办学影响力最广的“三最”之势。慰问联心方面,常态结合传统节日,从区、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四个层面开展大走访活动,实现重点侨领、困难侨胞走访慰问全覆盖。
四是创新驱动,构建“1+3”跨境为侨服务网络。瓯海区委统战部携手海内外热心华侨侨领联合公安、法院等17家涉侨涉外部门,共同打造“侨务全球通”、跨境远程司法服务、“警侨之家”工作室和“司侨在线”,创新成立“1+3”跨境远程为侨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有疑问就有部门解答、有问题就有部门解决、有事项就有部门办理。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已接受各类业务咨询860余人次,跨境办理各项审批业务151件,惠侨服务受到了在外温籍华侨华人的普遍点赞。
(温州市瓯海区委统战部)
乐清市四力齐发推进“乡乡兴”工作
今年以来,乐清市坚持把乡贤助推乡村振兴作为基层统战工作的主抓手,四举措推进“乡乡兴”工作。
一是夯实示范项目建设引回归。在乐清“乡乡兴”战略布局下,涌现出一批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典型项目。包括乡贤蔡汝青投建的大荆镇荆山公学、宋仙水创办的龙西乡铁枫堂石斛产业、余供益负责的芙蓉镇雁楠左舍田园综合体等。
二是推动乡情驿站建设广布点。2019年初公布了第二批共15个乡情驿站的名单,分别设在美国纽约、印尼雅加达、德国杜塞多夫、俄罗斯莫斯科、泰国曼谷、阿联酋迪拜、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地区。乡情驿站定期向在外乡贤传递乡情乡事、社情民意,让在外乡贤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以乡情感染凝聚乡贤回乡发展,帮助对家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乡贤落实礼遇政策,是海内外乡贤同家乡联系的又一座桥梁。
三是打造乡贤文化阵地显特色。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开展乡贤文化基地建设,并建成了一批乡贤馆和乡贤墙。以石帆街道朴湖社区乡贤联络站为例,朴湖社区建立乡贤参事平台,通过乡情恳谈会、专题议事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通报石帆街道和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征求乡贤意见建议。成立乡贤参事会,定期组织乡贤出席街道、社区有关会议,对街道、社区班子的工作进行监督。
四是培育发展领头人促振兴。注重发挥本地乡贤在村两委中的作用。以清江镇北塘村苏德生为例,从2008年至今,为村庄建设个人已投入了1亿多元,让北塘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落后村居转变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的示范村居。注重发现和培养像苏德生这样的乡贤回乡发挥作用,极大提振了乡村经济发展。
(乐清市委统战部)
海宁市创新“网格贤治”三支队伍
发动千名乡贤精准服务基层治理
近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海宁市下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整合“两会一组”(镇级乡贤联谊会、村级乡贤参事会、村级乡贤联络组)资源,发动千名乡贤,固定每月25日深入全市936个民情服务网格,开展网格连心走访,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为精准发挥乡贤作用,组建三支“网格贤治”队伍:一是村两委“贤内助”,协助政策服务、征地拆迁、矛盾化解等中心工作;二是网格“贤(协)管员”,协助网格长通过“会议参事+服务参事”模式,围绕 “乡贤+”五大行动、“千名乡贤助百村”等活动,助力民生事业决策、民情反馈、矛盾化解、乡风引领等;三是网格“贤评员”,对纳入村级小微权力运行“36”条事项进行监督,对网格员工作开展评议。通过连心常态化、服务主题化、问需个性化,有效发挥乡贤协同善治力量,完善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
(海宁市委统战部)
绍兴市开展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书画图片摄影展
国庆前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绍兴市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图片摄影展在绍兴市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书画图片摄影展是绍兴市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绍兴市统战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展览主要由《和合天下》《镜头中的同心圆》和《同根海联、心怀家国》三部分组成,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作品不仅从多个维度歌颂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绍兴的伟大实践,而且全面深刻地表达了绍兴市统一战线广大统战成员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对人民、对家乡绍兴的深厚感情和美好愿望,充分展示了绍兴市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绍兴市委统战部)
诸暨市“三个注重”打造乡贤统战新模式
近年来,诸暨市扎实开展乡贤统战工作,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注重平台搭建。全面摸清在外乡贤底数,建立3000余人的在外乡贤信息库。积极拓展诸暨人联谊会网络,目前已成立省内联谊会8个、省外联谊会25个、海外(境外)同乡会10个。大力推进镇级乡贤会建设,今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诸暨人》专刊、电视专栏、微信公众号3个乡贤宣传平台,营造崇尚乡贤的社会氛围。二是注重服务优化。建立市领导联系各地诸暨人联谊会(异地商会)和在外知名诸商制度,定期联系走访。开展在外知名乡贤父母市内医院就医对接服务活动,减少在外乡贤后顾之忧。谋划出台在外乡贤“免费游诸暨”政策,推荐优秀乡贤参加“最美诸暨人”、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评选,邀请乡贤代表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进一步增强乡贤对家乡的归属感,激发爱乡情怀。三是注重作用发挥。市级层面每年开展诸暨发展系列周活动,镇级层面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召开乡贤大会、乡贤座谈会,叙乡情,谋发展,引导乡贤项目回归、公益回扶,乡贤投资兴业、修桥铺路、扶贫济困等善行义举层出不穷。如乡贤周尚华投资28亿元回乡建设杭派服饰产业园项目、乡贤杨洪康无偿捐资1亿元建造村文化活动中心等。
(诸暨市委统战部)
舟山市普陀区知联会(新联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近日,舟山市普陀区知联会组织部分会内理事志愿者一行15人赴白沙柴山岛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下乡社会服务活动。 本次活动在前期与服务目的地白沙柴山岛负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根据当地岛上住的全是老年人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结合区知联会(新联会)优势和特长,精心谋划和筹备,确保精准服务。据统计,这次服务活动共接待在柴山岛老年人80余名,重点服务包含医疗诊断、药品发放、理发修甲、家电维修、拍个人照、敬老院慰问等六项。免费发放了价值3000多元的20多种应急常用药品及1000余元的慰问品,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舟山市普陀区委统战部)
天台县首创“村庙结对”模式开启对台基层交流新局面
今年以来,天台县依托济公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平台,以“济公文化”为媒,创新“村庙结对”模式,通过基层村与村之间、村庙与村庙之间的联谊结对,进一步拓宽了对台基层交流新渠道,增强了台湾民众对济公文化的认同感,增进了两地同胞的共同情谊。
一是推进“村庙结对”,建立长效机制。以“村庙结对”为载体,依托中华济公文化节乡村专场活动和“济公两岸走”交流活动等平台,加强与台湾多家供奉济公的信仰场所和所在村结对,通过签订合作意向书,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共有5个村、庙结对成功。如2018年6月,南投县中寮乡永福村玄武宫与浙酋村玄帝庙缔结为“兄弟宫庙”,随后两村又缔结为“兄弟村”。今年3月,南投县中寮乡参访团到访平桥镇张思村,完成张思村与中寮乡龙岩村结对。今年5月,天台县首次开展的千人济公文化走村活动在白鹤镇皇都村举行,活动期间完成了南投县水里乡中央村济圣堂与皇都村龙祥寺结对、中央村与皇都村结对。
二是挖掘资源优势,创新交流模式。发挥济公祖庭圣地优势,深入挖掘并完善以济公文化为主的民间信仰场所建设,逐步形成以赤城山济公祖庙为核心,济公出生地济公故居、济公出家地国清寺为两翼,民间信仰场所为辅助的对台交流“1+2+X”新模式,持续推进台湾济公信仰场所与天台基层村庙结对工作。近年的腊八节,台中偃月宫宫主张琪、天台籍“荣誉市民”曾明鑫等济公信徒分别联合济公故居、永福庵等济公信仰场所,共同举办腊八祈福施粥活动。天台每年组织济公文化交流团赴台参访,走访台湾各地济公宫庙,推动济公祖庭圣像“分灵”入台,并与台湾济公宫庙签订协议、交流结对。截至目前,从天台济公故里礼请“分灵”入台的济公圣像已达300多尊,天台县济公故居相继与台湾50余家济公宫庙签订《济公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书》。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两地合作。立足“村庙结对、经贸唱戏”,济公文化节已经成为两岸文化走亲、产业合作的重要纽带,对台交流从文化交流、乡情联谊层面,逐步拓展延伸至全域旅游、经贸合作、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领域。2019年中华济公文化节期间,首次举办“台商走进天台”投资项目推介会、“天台山旅游”推介会和天台・南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交流会等活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感受济公文化的独特魅力,两地多个项目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今后两地的文化经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CCTV4套《海峡两岸》节目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对中华济公文化节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
(天台县委统战部)
丽水市举办首届原生态畲族山歌大赛
10月17日,丽水市首届原生态畲族山歌大赛隆重举办。据悉,本次丽水市首届原生态畲族山歌大赛主题为“花园丽水魅力山哈”,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传承畲族文化,展示畲族山歌艺术魅力,推动畲族山歌传承创新发展,助推民族文化振兴,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和民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比赛现场,来自丽水学院、全市各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南明山街道的畲族歌手身着民族服装,信心满满地依次上台深情演唱,精彩的歌声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本次比赛共有29首不同类型的畲族山歌亮相,有《丽水青山》《惠明茶》等独唱歌曲、也有《大树王》《忠勇精神来继承》等对唱歌曲,还有《山歌献给党》《彩带飘歌迎国庆》等小组唱歌曲,山歌以歌颂祖国、歌颂党和人民、歌颂浙西南革命精神和歌唱畲族人民幸福生活为主。
“举办此次山歌大赛, 共同感受畲族民歌的独特魅力和时代气息,共享畲族山歌盛宴,这是全市广大畲歌爱好者的一次盛会,更是传承弘扬畲族文化的一件大事。”丽水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通过此次大赛,一定能推动畲族山歌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进一步释放畲族文化活力,增进畲汉两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凝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
(丽水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