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武术弘武德 赤心乡贤报热土

——访湖州市政协常委、清泉(国际)文武学校校长周清泉

发布时间: 2020-07-03 16:10:15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传承武术弘武德 赤心乡贤报热土

——访湖州市政协常委、清泉(国际)文武学校校长周清泉

孔青山 余见

 

巍巍太湖水连天,重重楼阁半山间。进入位于长兴县太湖西岸的兰香山风景区,走不了多远,一排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中式建筑群就会映入眼帘。全国著名武术学校,有着“天下第一景观武校”美称的湖州市清泉(国际)文武学校便坐落于此。在这所占地面积达565亩的校园中,民建成员、湖州市政协常委、清泉(国际)文武学校校长周清泉数十年深耕于此,用他二十多年的光阴,谱写了一段传承武术弘武德,赤心乡贤报热土的佳话。

 

名扬一方的武术名家

贤者,多才也。作为长兴县的知名乡贤,周清泉在他的专业——武术领域可谓多才。7岁开始习武,11岁正式拜师,18岁开始从事武术教学,先后学成南山短打、象形、气功等18种拳械功夫……从出身农家的毛头小子,到名扬一方的武术名家,回顾54年的习武过往,周清泉与武术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1993年,周清泉辞去了温州平阳体委的稳定工作,变卖家产来到浙江北部有“太湖明珠”美称的长兴县,开始了新的武术人生。1994年,清泉(国际)文武学校正式创办。“练武为一人事,教武为众人事”,周清泉深知个人习武和办校教武的区别,也正是这种“自知”,推动着他实现了从一名武艺高超的习武者向武学双精的武术名家的华丽蜕变。

自办校以来,周清泉开始思考将自己的所学所长融入武术教育中,他将自己精通的南拳、华拳、绵拳等拳路融入到武校的各学龄段课程中,并结合教学实际,先后编写了《“健康中国”战略下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价值和作用》《绵拳、飞虎拳、短打拳》等多部武术著作。名师出高徒,在他的精心指导下,30余名学生在世界级太极拳大会、全国武术锦标赛、全运会等世界级、国家级赛事中获得武术类一等奖。

2009年以来,已经在武术界颇有名气的周清泉先后受邀参与国内大小武术赛事数十场,获评中国传统武术十大领军人物、全国武术段位百名优秀考评员、浙江省体育产业(武术)十大领军人物,并任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会长、省武术协会青少年学校武术指导专委会主任等多项职务。

 

垂范乡里的尚德人家

贤者,贵为德。作为新时期的新乡贤,不仅需要贤“能”,更需要贤“德”。而在周清泉的内心深处,曾经埋藏着一个关于几十个“义父”的动人故事。

1976年,年仅18岁的周清泉独自到江西武宁闯荡。彼时的武宁是一块贫困之地,但对于这位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淳朴的当地人予以了热情的招待。武宁县晏头村的吴永宽一家就是周清泉眼中的“恩人”。当年,这户朴实的人家将周清泉收留下来,供吃供穿,每逢过年,周清泉和吴家的子女一样,享受着每人吃一只鸡的习俗;离开武宁时,吴家还卖掉了一担稻谷给他做盘缠。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年的这些恩人。”每每谈及此事,已经年过花甲的周清泉依旧思绪难平。2017年,吴永宽妻子去世,周清泉抛开百忙事务,专程携妻子赶到武宁,执子之礼告别老人,吴家的家谱也赫然将他列为“义子”。而像吴永宽一样,在江西武宁,周清泉的“义父”还有几十个,每到逢年过节,周清泉总是想法设法,长途驱车到他们家中,一一问候、促膝长谈,竭尽全力地为他们提供生活、工作、健康等各方面的帮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随着《浙江日报》《湖州日报》《长兴新闻》等多家媒体对“义父”故事的宣传,如今无论是在江西武宁还是在浙江长兴,周清泉与“义父”们的故事已是广为流传。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对周清泉不忘初心、知恩念恩的赤子之心倍感钦佩。当地的家长们每每教育孩子,总会习惯性地说:“你要学学人家周清泉,又上进又知恩,做了名人还晓得回来看望老乡亲,是个榜样!”

 

春风化雨的教育专家

作为有着“天下第一景观武校”美称的湖州清泉(国际)文武学校,令它闻名遐迩的不仅仅是其磅礴大气的建筑群、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是由于它令人称道的教学质量和硕果累累的教学成绩。

培养有素质的武术人才,这是周清泉萌发办学之念的初衷;将传统的中华武术融入现代教育,则是他的一个心愿。而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周清泉动足了脑筋。

来武校念书的学生大多生性好动,桀骜不驯。为此,周清泉在武校创办之初,就确定了“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并面向全国聘请160多位具有高中高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教职员工担当学校的教学重任,满怀热情地用专业的教学去教育每一名学生。

在清泉(国际)文武学校,曾经有个“捣蛋班”,由各地家长送来的难以管教的“刺头”高中生组成。为此,周清泉专门挑选了“捣蛋班”里最闹的“捣蛋冠军”担任副班长,并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拿出一个管理班级的方案。见惯了批评的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尊重,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很快就交上了整顿班级的11条班规。一年后,“捣蛋班”学生的成绩单上再也不见“红灯”,“捣蛋冠军”也成为了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周清泉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清泉(国际)文武学校声名日盛。如今的学校拥有在校学生3350名,多年来向各地大学输送具有武术技能水平的高中毕业生6000余人,其中考取体育高等学府、浙江公安及警校等院校的学生1500余人。所培养的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武术比赛50余场,获奖牌2000多枚、金杯70多座,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示范基地、全国十大武术名校、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等三十多项荣誉。周清泉也因此被授予中国民办学校优秀校长、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中国教育管理科学人物、浙江省第十四届“春蚕奖”等荣誉。

 

心怀社会的公益大家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贤达回馈一方热土。虽然不是长兴本地人,但对周清泉而言,长兴是承载了他的梦想、见证了他的汗水、实现了他的价值的热土,在他心中,长兴的地位与故乡无异。“对长兴,不仅要做捐钱捐物的‘小公益’,更要做利县利民的‘大公益’。”对于如何回报长兴,周清泉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作为一名校长,周清泉积极贯彻国家武术发展方针,组织学校开展武术“六进”工作,为全民健身服务。先后走进湖州市100多所学校,辅导学生达30多万人次;辅导长兴县机关干部、教师1万多人次,传授中老年武术健身2100多人,组织企业、社区、乡镇表演300余场次。同时,还专门培养一批武术骨干,为南京、长兴等地的部队官兵辅导练习擒敌拳、南山拳、飞虎拳等武术项目数千人次。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周清泉积极参加湖州市政协会议和各类履职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快武术健身操普及进校园的建议》《关于加快西南太湖沿岸生态修复,发展重点景点观光旅游的建议》等多份提案,成为省政协评选的“百名新乡贤”之一。2017年,周清泉与长兴县政府签订了投入1.37亿元资金的“中华武术文化研学”项目第一期建设协议,着力打造以武术博物馆、武术摄身苑、养生康乐处等集武术教育旅游、文化旅游、养生旅游、趣味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项目,为长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周清泉又行动起来。通过持续开展武术友好交流活动,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日本、韩国以及中东地区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武术友人1500余人,开展交流近百次,以武术和旅游的结合带动当地体育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对长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了极大的辐射助推作用。周清泉本人也被评为“一带一路”中阿友好形象大使。 

(作者单位:长兴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