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七十年 肝胆长相照
——聚焦浙江省统一战线经典回声活动的台前幕后
发布时间: 2020-07-03 15:39:50
风雨七十年 肝胆长相照
——聚焦浙江省统一战线经典回声活动的台前幕后
刘晓燕
国庆前夕,由省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省知联会、省民宗委共同主办,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协办的“风雨七十年,肝胆长相照”经典回声活动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演播厅隆重举行。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省委统战部和各市委统战部领导等近250人出席本次活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为献礼新中国70华诞,回顾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戮力同心、精诚合作的光辉历程,重温浙江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动人故事,我省统一战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据了解,经典回声活动于今年3月启动,在全省广泛开展。本次活动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统一战线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精心创编了12个节目。节目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站位、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表达了我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协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整场活动由侨眷李安邦、林姿娴演唱的《祖国祝福你》拉开大幕。曲作者朱培华创作这首歌的时候身在德国,作为一名海外游子特别思念自己的祖国,而这首歌的词作者庞燕也是旅居加拿大多年的华侨。李安邦和林姿娴的歌声一响起,就把现场观众的心紧紧抓住了。
风雨同舟 七十载辉煌
七十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七十年前,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的发布,极大地鼓舞了艰苦斗争中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他们热烈响应,纷纷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公开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亲密合作,共同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光荣辉煌的征程,谱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交响乐,在历史的天空跌宕起伏,英雄而浑厚。
经典回声活动生动展示了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开场曲后,由民革省委会选送的诗歌朗诵节目《民革的声音》第一个登上舞台。诗歌描绘了70年的历史中,浙江民革组织从成立发展至今,追随先辈足迹,不断发扬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奏响了一曲多党合作的动人华章。尤其是在新时代征程中,全省民革组织打造同心、智慧、博爱、活力、网上“五大民革”,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为同心共圆中国梦不断努力。演员们饱含深情、慷慨激昂的演绎,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共鸣。
《民革的声音》节目从5月开始策划,朗诵文本经过数次推敲和修改,演员服装、背景音乐等细节经过反复讨论。8位表演者都是来自温州的民革党员,他们中有三位律师、两位老师、一位公务员、一位地质工程师和一位医生。7月22日,民革省委会主委吴晶亲自赴温州观看演员排练,并为演员们加油鼓劲:“每一位演员都非常棒,一定可以代表全省民革组织,亮出我们民革的最佳风采。”8月13日,演员们从温州赶来杭州参加彩排,为了避免和白天的日常工作冲突,演员们只能选择下班后出发,等到了杭州的酒店已经将近晚上10点了。即便这样,演员们还是找了块停车场的空地,在深夜里一遍遍地排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虽然他们不是专业的演员,却用“专业级”的认真态度,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省民宗委选送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畲族题材情景剧《守望红寨》由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原创,是整场节目中唯一一个民族类表演节目。《守望红寨》讲述了大张坑村一个个为祖国解放、抗美援朝而作出牺牲的先烈红色革命故事。其中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牺牲时年仅18岁,家里刚给他订婚,可他再也没有回来……而如今,他们的亲人为了怀念他们一直舍不得离开村寨。节目构思巧妙,道具简单,语言朴实。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凄美的音乐,平缓略带起伏的剧情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这一份守望、这一份坚持,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红色的沃土孕育着畲乡,在东坑镇大张坑村这个梨花开满的地方,革命精神代代传扬,为践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树立了标杆。
据介绍,景宁东坑镇大张坑村被誉为“忠勇红寨”,整个寨子依山而建,保留最原始的畲族特色,石墙、夯土、黑瓦、木楼……这里曾是红军战斗工作与生活过的地方,原为地下游击队根据地,至今还保留着革命遗址人民大会堂,它时刻警醒着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省知联会选送的节目《同心追梦曲》,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讲述了在多党合作历史进程中,无党派人士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表达了无党派人士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心声,新时代无党派人士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谱写激越奋进而又荡气回肠的同心追梦曲。四位朗诵者饱含深情的精彩演绎,赢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省知联会高度重视此次演出,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和要求,第一时间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主创团队,确保节目能够展现无党派人士的风采,代表省知联会的水平。从5月份开始,省知联会节目筹备组历时三个月时间,从素材搜集到视频制作,从朗诵语调到队形变化,每个细节都逐一打磨,整个节目筹备过程凝聚了集体的心血和汗水。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张润生对诗歌创作和视频制作提出方向性意见,多次到现场进行指导。省知联会顾问徐子伟作为总负责,从诗歌创作、音乐制作、背景视频等各环节都进行了反复修改、打磨。省知联会秘书处抓好落实,全程做好协调。6月12日,节目筹备组在浙江文创集团召开碰头会,对节目的整体构想、主题素材、表现形式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6月至8月份,演出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节目演创,在忙碌的本职工作之外,克服种种困难、全力倾情付出,大家利用晚上时间争分夺秒进行了多次排练,每一次排练都是以专业水准要求自己,全力以赴,争取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
由省工商联选送、杭州娃哈哈艺术团排演的情景剧《初心・使命》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传承和发扬“听党话、跟党走”光荣传统,昂首走进新时代为主线,分解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走进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展示原工商业者积极参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和投身改革开放洪流的巨大贡献;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创业创新的辉煌历程;展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风貌。《初心・使命》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艺术形式,得到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履职担当 展现家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共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聚众力,集众智,出实招,谋良策,不忘合作初心,勇担政治责任,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展示了民主党派的家国情怀。
民盟省委会选送的情景剧《再见,徐重庆先生》讲述的是徐重庆先生为湖州引进赵萝蕤家族收藏的明清家具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徐重庆先生是民盟湖州第一届市委会秘书长,第二届、第三届市委会副主委,被誉为“湖州文脉的守望者”,为湖州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徐重庆曾以一人之力,先后为湖州引进了“赵紫宸・赵萝蕤父女纪念馆”“沈行楹联艺术馆”“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馆”“赵紫宸・赵萝蕤・赵景德家族纪念馆”四个场馆。
民盟湖州市委会仅有500余人,他们排练的节目能代表民盟省委会登上舞台,民盟湖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傅饶感到非常自豪。他的自豪是有底气的,因为这次演出的机会是他们“争”来的。7月,民盟省委会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型政党制度确立70周年“见证・初心”故事汇,演出共有12个感人至深的节目,《再见,徐重庆先生》从12个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民盟浙江省委会“唯一”可以登上经典回声终场活动舞台的节目。
演出前,浙江电视台演播厅化妆间里,演员们忽然发现张书一老师的双眼通红,大家忙不迭上前询问。原来为了保证演出效果,高度近视、平时戴眼镜的他带上了隐形眼镜,因为操作不太正确,眼睛出现了严重的不适。一旁的沈丽娟老师赶紧上前帮忙,拿出隐形眼镜清洗后重新正确佩戴。为了这次演出,张书一老师尤其辛苦,他是湖州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的法务,发音和表演的仪态要达到演出的要求,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挑战。他自己也不知道私下念稿念了多少遍,也记不清对着镜子练习仪态练了多少遍,以至于妻子大为不解:这人为啥总是在那里嘀嘀咕咕,还变得那么自恋(照镜子)。
致公党省委会此次选送的节目是由致公党党员、杭州余杭区文化馆副馆长朱丽君指导的《说说致公党与“垃圾”那些事儿》。轻快的背景音乐响起,四位演员从容亮相,手中的快板清脆作响,简洁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说词,让现场观众精神一振。“省委有号召,致公党有行动”“跑衢州,赴温州,然后立马转金华。问专家,找农民,把脉问诊寻原因”——言短声促、字字铿锵,生动再现了致公党省委会15年如一日盯紧“科学处理垃圾”这一课题,为破解“垃圾围城”难题建诤言、献良策的履职历程,展现了致公党人的责任与担当,赢得现场掌声阵阵。
致公党省委会紧盯“科学处理垃圾”这一课题履职建言已经15年。从2003年关注农村垃圾,到2017年提出城市垃圾“零增长”,再到2018年呼吁推广垃圾“末端分选”。
垃圾虽小,却是民生大事,这也是致公党省委会在这件“小事”上追踪15年不松懈的初衷和动力所在。15年来,调研组走过了宁波、绍兴、衢州、金华、温州、嘉兴等各个地市,几度深入垃圾填埋厂、废品回收公司、有机肥生产企业,多次走入街道(社区)收集第一手资料,不断寻求破解垃圾难题的“灵丹妙药”,还原“小垃圾”背后的“大美丽”。
自3月份接到活动通知,到正式登台演出,对这台快板节目省委会宣传部门和演职人员一起扎扎实实地打磨了5个多月。致公党省委会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会议确定节目内容;召集文艺界党员座谈,征集金点子;梳理党员资源,筛选演职人员;走访基层支部,落实排练计划;快板词不熟悉,找专家指导,一句句推敲,一字字押韵;背景视频站位要高、内容要准,逐分逐秒与制作公司沟通,十易其稿;演员们不是在演出,就是在赶往演出的路上,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中,挤出时间一遍遍地练习。短短五分钟的演出,每一分每一秒都浸透着心血与汗水。从台本创作到演员选择、从图片收集到背景制作,从排练到登台,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所有的努力都为打造精品,更好地还原致公党省委会的履职历程。
农工党省委会选送的节目《苕溪新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5年前,美丽的苕溪成了黑水河、臭水河。因为当地蓬勃发展的养鸭业沿用传统的放养模式,严重破坏了苕溪流域的生态环境。省农业厅干部、农工党界别省政协委员老方在调研这一情况时,与“鸭司令”大龙产生了一些冲突。老方在省两会上提交了《建议尽快对苕溪流域养殖业污染进行治理》的提案,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场生态保卫战在苕溪流域迅速打响。2005年7月底,苕溪600万羽鸭子全被赶上了岸,全区完成禁养332户,占总户数358户的92.7%,之后没有再引进鸭苗。杭州市余杭区政府认真吸纳了方丽槐提案中的建议,大力推广“稻鸭混养”和发展“水田圈养”,帮助鸭农早日走出困境。2005年9月26日,《浙江日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份提案引600万羽鸭子上岸——余杭苕溪“由浊变清”的故事》;2006年,《全国政协》以增刊的形式出了一期《浙江专刊》,再次记录还苕溪流域潺潺清水的提案故事。在全国政协50周年提案选编中,此提案被收录为范文。从此,余杭区加快生态城区建设步伐,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摘得“联合国最佳‘生态’城区大奖”。2013年5月,余杭区全面实行畜禽禁养,成为全省首个实行全区畜禽禁养的区(县),苕溪流域的水环境改善明显。大龙的鸭子全部被赶上岸,短期的损失让大龙感到愤怒、不理解,但是随着相关政策的配套落实到位,他尝到了科学养鸭的甜头,也见证了苕溪变美的过程,妻子小清还当选了河长,老方也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自3月起,农工党省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就节目编排等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以农工党经典参政议政案例为基础素材。党员中的文艺骨干参与创作,经过数月打磨,最终以8分钟的演出时间把“鸭子上岸”的佳话向观众展现。农工党省委会以这样一种纪实小话剧的形式,展现了农工党助力“五水共治”,深耕环境保护领域,积极参政议政的履职形象。该节目由农工党省委会牵头策划筹备,绍兴市委会、诸暨市委会共同参与筹备,农工党党员阮逊、舒恒兴、钟志萍分别承担了编剧、导演、表演的任务。
每一个为中国的崛起、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奉献的名字都不应该被遗忘。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留下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台盟省委会选送的节目为情景剧《爷爷的故事》,由义勇队队员后代、台盟省直二支部盟员刘添编剧并担任导演,刘添、刘迪婷还分别担纲男女主演。该剧讲述了台盟省委会从1996年开始,连续10年多方呼吁、建言献策,最终促成台湾义勇队旧址修复并建成纪念馆的故事。同时,以义勇队队员后代、记者婷婷(刘迪婷饰)的视角,通过梦境穿越的方式,讲述了义勇队队员参加抗战、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脱贫攻坚 书写绚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方向指明,号角吹响,蓝图绘就。取人心所向之趋势,谋脱贫攻坚之全胜。当前,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改成了脱贫攻坚,就是强调到2020年这一时间节点,我们一定要兑现脱贫的承诺,这是不容推辞的历史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参政党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脱贫攻坚,民建省委会一直在行动。民建省委会站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政治高度,举全省会员之力累计持续15年参与贵州黔西脱贫攻坚工作。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民建会员把义乌小商品城的建设模式带到黔西,改输血为造血,建起了同心商贸城,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当贫困遇上关爱,当渴望遇上奉献;当梦想遇上现实,当黔西遇上民建……”舞台上,旁白语音落下,悠扬音乐响起,一场由民建会员演出的浙江民建多年来定点帮扶贵州省黔西县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爱在黔西》在观众前徐徐展开。
从开始准备到正式演出,历时数月。期间,民建省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予以支持。节目组成员均为民建会员,来自杭州、湖州、嘉兴和贵州黔西等不同地方,大家卯足一股劲结成一根绳,克服本职工作繁忙、集中排练困难等种种不便,经过反复排练,将最好的效果呈现给了现场观众,共同上演了一场帮扶黔西、爱洒黔西的生动故事,获得现场热烈掌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决定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教育扶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进是以教育、文化、出版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破解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难题,民进理应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2009年,民进中央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启动“同心・彩虹”行动,民进省委会积极参与,确定以学前教育为重点帮扶方向,集全会之力,在西部地区开展智力援助。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制订计划、投入资金、送教培训、两地交流、体系完善和特色发展等一系列对接帮扶行动,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学前教育援教“金沙模式”,助推金沙县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以实际成效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伟力,为书写新时代民进精准扶贫新篇章提供了有益启示,奠定了实践基础。民进省委会此次活动中选送的情景剧《彩虹颂》就是根据民进省委会10年来在金沙县开展“同心・彩虹”行动幼教帮扶工作的情况而创作。节目一登台就引人入胜,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古民歌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情境。今天,莲不仅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更成为推动一方经济的重要作物。 曾有这样一位九三学社社员,他是我省首批101名科技特派员中的普通一员,但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真情和实干让古老的宣莲重放光彩,带领柳城群众走上致富道路,被当地百姓们称为“自家人”。他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他就是金梅松!金梅松为金华武义柳城镇带来了三个“致富锦囊”:用高产优质品种替代传统品种,让宣莲亩产增三倍、莲农收入翻一番;引进300多种观赏莲,打造“十里风荷”景观,让柳城成为浙江最大的莲花品种资源库;通过板栗、桑树、油菜等多种经营,让柳城百姓进一步增收致富。
近15年中,为攻克技术难关,金梅松不仅自己带头“跨界钻研”,还主动请来专家助阵;为解决农民资金困难,他垫进积蓄上百万;他组织培训上百场、受训群众超万人次,还在当地精心挑选专业户,培养出一批“永远不走”的农技员…… 九三学社省委会以此为原型精心创作、设计、编排了诗歌朗诵《爱莲新说》。金梅松的事迹和精彩的演出深深感动了现场观众。
七十年来,浙江省统一战线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省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的岁月,我省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在浙江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