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入疆 桃李花开
——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党员援疆侧记
发布时间: 2020-07-03 15:19:29
春风入疆 桃李花开
——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党员援疆侧记
励洁
人们总说,不到新疆,不知祖国的辽阔;不到新疆,不懂西北的壮美。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宁波到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新疆,追赶着日暮的脚步一路向西,5000多公里的路程,将小桥流水的雅致景观变成了荒原戈壁的苍茫壮阔;将吴侬软语的儒雅秀丽变成了能歌善舞的灵巧奔放。东海之滨和天山脚下两个城市,相隔万水千山,却因一批批舍家为国的“援疆人”而紧紧联系在一起。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党员中就有三位教育工作者,他们背起行囊,远离故土,开始了不平凡的援疆之旅。他们在遥远的新疆用行动践行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初心和使命,用作为展现着致公党党员“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责任与担当。
牟秀玲:援疆梦、援疆情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扎根幼儿教育近30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牟秀玲老师深知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期,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2018年5月,得知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发动在职教师参与援藏援疆教师选派工作后,牟秀玲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到库车支教,为当地孩子的健康成长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我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牟秀玲说。
库车县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的南疆重镇,自中央和新疆地方的一系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实施之后,该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2017年新建、改扩建成103所农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幼儿园后,1万多名农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园,实现了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使儿童在学前期能够尽早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为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但由于精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专业汉族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队伍结构失调,加之教学环境支撑较弱、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造成库车地区幼儿汉语发音声调不准、听说能力差,这在农村幼儿园尤其突出。因此,研究提升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教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018年8月,带着不舍与期待,牟秀玲踏上了远赴新疆之路。作为宁波援疆幼教组的领队,她被安排在库车县教育局学前办兼第四幼儿园副园长。用一年半的时间,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留在库车,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牟秀玲有太多的教学理念想要尽快落实。刚到库车县,她顾不得时差、气候、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立马开始投入工作,带领着团队对库车县各区幼儿园进行实地巡园式调研。每到一所幼儿园,牟秀玲都会进班观摩不同年龄班的活动安排及教学情况,并就区域活动、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讨论,详细解答教师在教育场景中遇到的困惑。全面了解各园保教工作实际情况后,她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制订了融合库车特色和先进经验的幼教研训2018学年计划。为使新方案顺利推行,牟秀玲又安排了专题讲座培训,向全县各园的书记、园长等管理团队推广先进教育理念,促进办园质量、幼儿园教研方式和家长工作等全方位推进。
开讲座,组织教研活动,赴基层幼儿园上门指导,牟秀玲把自己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幼儿教学水平的提升,要从优化教师的思维方式开始,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方法的更新,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和基层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牟秀玲说。援疆半年,牟秀玲开展讲座十余场,组织幼教教研活动3场,多次走访库车儿幼、八幼、五幼、十幼、九幼以及齐满镇、玉奇吾斯塘乡、阿格乡幼儿园听课评课。她不怕辛苦,一所所学校上门指导;她不厌其烦,一位位参训老师耐心点评。她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得到了受援教师们的欢迎和点赞。
作为库车县骨干园长工作室和姚仁汉工作室四幼分站的主持人,牟秀玲又肩负起了总结教学管理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任务。从库车县幼儿园保教现状、存在问题及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出发,牟秀玲又着手研究库车县幼儿园长远发展规划,力求使工作室成员在职业道德、专业学术水平、科研管理能力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时光飞逝,一年半的支教在忙碌而充实中已过去了三分之一。对于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来说,除了将宁波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来,目前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幼儿快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这半年的支教,虽然做了一些事,但不少工作刚刚步入轨道,要抓紧利用剩余的时间,多为库车的教育做点事。”牟秀玲说到。
赵永杰:不忘初心践行援疆使命
2018年3月初,宁波工程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赵永杰受省教育厅和宁波工程学院委派赴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开启了三年的援疆历程。在飞机穿越天山进入南疆的那一瞬间,一种浓浓的使命感涌上心头,“新疆,我来了。”赵永杰默默地对自己说。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背后,是1000多个与家人万里分别的日日夜夜,是俯身大漠写风华的无私情怀。
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于2015年建校,现有师资以新上岗的年轻教师为主,办学经验相对不足。为了服务地方经济,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帮助学校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在阿克苏校区工作的援疆干部和援疆教授团队帮助学校成立了南疆研究院。初到受援学校的第一个学期,适逢南疆研究院创建,赵永杰义不容辞地担起了研究院筹备相关工作,为研究院发展方向的确立做出了贡献。研究院成立后,她受学校委托承担起南疆研究院特色产业研究所纺织服装产业的研究工作,探索产学合作的有效路径。“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不仅有资源优势,还能促进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我们所要做的是探究高校科研项目与当地企业技术难题有效对接的途径,实现学生研究方向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真正为阿克苏地区的发展做点事。”赵永杰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作为赴该校参与援教年限最长的老师,赵永杰笑称自己是“全能型选手”。日常工作除了教学、科研、指导学生之外,还肩负着“传帮带”的重要任务,以师徒结对的形式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此外,赵永杰还担任了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科分委员会主任、专门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研究项目申报以及项目申报书的评审工作,参与学校科研文件的修订工作。为了使“徒弟们”尽快提升教学水平,赵永杰使出了“十八般武艺”。通过一年多的悉心指导,几个徒弟的教研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而赵永杰也和这些大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一名致公党党员,赵永杰也一直积极探索发挥党派优势,更好地践行援疆使命。她多次带领团队实地调研,寻找开拓阿克苏本地农产品渠道的方法。在与阿克苏地区创新创业大厦负责人的沟通过程中,她发现肩负着当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与服务功能的地区创新创业大厦硬件设施已基本配套齐全并投入使用,但是电商和新媒体培训师资等软件设施严重缺乏,致使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困难。为此,赵永杰主动请缨,在创新创业大厦开设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运营培训课程,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创业人员提供培训。
赵永杰说,300多个日日夜夜,她渐渐适应了晚上9点还高挂空中的骄阳,渐渐习惯了吃饭睡觉都推迟2个小时的作息,也渐渐爱上了这片土地的包容、淳朴和善良。“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援疆的时间有限,我将尽自己所能,运用专业知识为当地发展献一份力。”
李和生:从无到有的开拓者
4月的阿克苏已是草长莺飞,到处一片春意盎然。对于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教授李和生来说,自踏上南疆的土地开启阿克苏援疆支教三年旅程后,他便与这个拥有独特魅力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许多人或许疑惑,临近耳顺之年的李和生明明可以有很多理由来回绝组织上的援疆安排,修身养性等待退休,为什么要迎难而上,千里迢迢远赴新疆支教呢?然而,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老专家、老教授,李和生始终心存“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最质朴的教育信念,协助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开设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这一新专业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条件使阿克苏成为新疆重要的特色林果业基地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提高食品质量管控,加强检验检测对于开发阿克苏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对学校来说,开设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2018年秋季实现第一批学生的招收,为当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食品安全专业领域人才是当务之急。”李和生激动地说。
一提起这一年多来协助学校开设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经历,不苟言笑的李和生侃侃而谈。虽然在援疆之前已对学校及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但到达学校后,还是被学科薄弱的基础所震撼。食品专业毕业的教师仅有2名,2018年9月即将招生却尚未制定专业学科培养方案。从教多年的李和生几乎从零开始,带领两名青年教师一头扎进了学科创建工作中。创建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学科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相应的专业建设。由于全国仅有少数几所大学设置了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要制订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直接参考的资料非常有限。为了确保学科方向符合学校实际和专业要求,李和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参考众多相近专业方案,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在2018级新生中开始实施。方案确定后,李和生又开始紧锣密鼓的制定、审查教学大纲,为学校转设新疆理工学院编撰基本的专业材料。
作为食品专业专家,李和生深知实验室对于提升本专业学生整体能力的重要性。学科培养方案确定后,打造符合标准、规范的实验室成为了他另一个目标。为了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他多次上门和企业沟通交流,赴其他高校学习调研,组织召开教师研讨会,从最初实验室建设图纸的草拟,到后来实验室预算的核计,每一项他都亲力亲为,力求科学严谨,为后续实验室正式投入建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对于“传帮带”李和生有自己的理解:“指导青年教师“传帮带”,其实是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过程,而不应该是灌输式的单项传输。”2018年9月,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顺利完成了食品专业新生招生,开始正式上课。“从教三十多年,教学就是生命。”李和生总结自己执教经历时感慨万分。“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正是对教学的无限热爱和谨慎求实的治学态度支撑着他万里赴疆开荒拓土,默默付出别无他求。对李和生来说,教育工作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早已融入骨髓里的责任,不需要流于表面,是一份“良心活”。
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难的从来不是焕发理想主义的热忱,而是将理想深植于现实的大地之中。做一名有情怀而又敢于尝试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执著和信念。当问及三位远赴新疆支教的老师,是什么支持他们选择暂时抛却当前的事业、暂时忘记各自的家庭,到遥远的天山去支教,除了“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一名致公党党员的担当。正式“致力为公”的大爱和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书写了援疆致公党员的不凡历程。
(作者单位:致公党宁波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