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发布时间: 2020-07-03 12:37:31
信息
杭州市上城区“三力”打造“尚小二”涉企政策服务平台
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近日,杭州市上城区正式上线了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尚小二”。该平台可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政策推送服务,实现政策服务的“个性化+人性化”。
一是形成服务企业合力,涉企政策集中发布。“尚小二”由杭州市上城区工商联、审管办、发改经信局牵头,区各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打造,各部门相关涉企政策信息在平台上汇总,方便企业获取政策。同时平台还设立政策清单,企业可根据发文部门、类别、年份进行一键式搜索,便于企业按需查找,切实打通了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增强服务企业实力,涉企政策精准推送。以微信公众号为服务载体。平台运用H5网页模式,企业用户可通过上城区为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或上城区“最多跑一次”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直接用手机进行政策查询服务。以数字化技术为服务支撑,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根据当天搜索量最高的政策为企业进行政策推送,协助企业用户快速阅读。同时平台会根据企业的类型进行智能匹配,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套餐。通过定制化政策套餐,节省了企业用户在不清楚政策的情况下搜索的时间成本,更避免了因申报不合适政策的原因而导致的企业决策失误等重大问题。以最多看“1”次为服务目标。平台在发布政策的同时设置发文部门专业解读,对办理流程、所需资料等进行详细说明,真正做到最多看“1”次。通过专业解读填补企业在政策掌握与理解上的缺失,也避免企业因不了解申报流程造成的扶持项目申报不成功或资金到账慢。
三是提升服务企业活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在该平台上,企业可以对政策解读进行评价,同时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答疑解惑,实现“有求必应,随叫随应”的“保姆式”服务。通过及时有效的政策沟通和反馈机制,形成政商良性互动,为传统企业在增强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等方面提供了思路,促进亲清政商关系构建。
(杭州市上城区委统战部)
慈溪市“新乡贤”助力全科网格建设,完善基层“微治理”
今年以来,慈溪市附海镇将新乡贤社会基层治理力量纳入全科网格建设,积极选聘新乡贤(老干部、老党员、老娘舅和新时代乡贤)为兼职网格员,吸纳“新乡贤”队伍进网格,完善基层“微治理”模式。该镇根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商事主体等因素,将原先的43个执行网格调整为22个,将“新乡贤”队伍深层次融入全科网格,在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矛盾调解、隐患排查中发挥政治优势、管理经验优势和人情优势,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新乡贤”人员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克服群众工作日无时间、干部双休日不办公的错时矛盾;在该镇海逸学堂为专职网格员、网格长、村干部集中授课,分享自己在网格管理中的经验与感悟。同时,一名“新乡贤”成员与一名联村干部、一批网格内的代表人士、一部分网格中的三级事件相联,定期接受民主评议,检验治理成果。
该镇截至目前已有126名“新乡贤”成为兼职网格员,协助开展各类基层社会治理民主协商503次,成功处置三级事件近200件,化解矛盾纠纷217起,化解市级信访积案2起,错时上门解决待办事项1100余件,开展经验分享座谈7次。
(慈溪市委统战部)
温州市洞头区打好服务牌,助力台青台企在洞头“启航”
今年以来,温州市洞头区秉持“家门口的店小二”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努力把洞头打造成台青台企的投资创业高地和生活工作乐土。截至6月上旬,协助办理236个台湾居民居住证(台青116名),协调服务台企在洞头注册公司,其中95家已取得电子营业执照。
一是创新“机构+政策”改革,全面保障“领航”。为增强机构人员力量、提高服务质量,年初挂牌成立洞头区台商台胞服务中心,增加5个编制,并特别聘用台湾青年为台商台胞服务专员。同时以“到洞头即台湾”为目标,促进台商台胞在洞头创业、就业、生活便利化,研究出台《两岸同心“台事通”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以一策通达、一证通用、一窗通办、一网通联、一人通晓等“五个一”为具体改革措施,构建审批改革、政策研究、咨询服务“三位一体”涉台服务体系,特别制定配套的台青创业补助、台资企业税费减免等扶持优惠政策,激发了台商台胞来洞头投资兴业的热情。
二是坚持“同根+共享”理念,亲密联络“助航”。洞头紧抓两岸交流向好发展时机,围绕“两岸一家亲”同根理念,突出“共建共享”合作理念,深入开展文化走亲交流和民间基层交流。今年来已举办中国洞头妈祖文化节、2019浙台邻里节等活动,授牌成立两岸同心妈祖慈善基金,开展两岸同心妈祖文化沙龙、台湾名人李秀媛妈祖文化体验游等活动,接待台湾商贸考察团、台湾基层社区交流团等来洞头交流考察40批次,深度对台展示洞头民俗风情、“海上花园”建设成果。
三是实施“走访+合作”模式,贴心服务“护航”。区委统战部、区台办联合开展“走台企、访台青、助发展”行动,广泛收集梳理在洞头台企台青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并后续加强跟踪督办、及时开展回访。今年以来共走访台青台企180余人次65家次,受理相关咨询100余件,解决问题30个,有效增强了台青在洞头的创业就业意愿、台企在洞头的投资热情和信心。同时,联动多部门开展“组团式”合作服务,护航活动开展,如今年“台湾小吃嘉年华”走进洞头,区委统战部、区台办、区文广旅体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供电局、交警大队等单位通力合作,做好54名台湾经营户快速注册、活动场地保障、水电供给、摊位业主住宿等工作,赢得赞声一片。
(温州市洞头区委统战部)
湖州市南浔区统战系统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接轨上海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湖州市南浔区统战系统充分把握沪湖廊道建设和沪苏湖高铁即将开工建设的契机,积极参与接苏融沪专项行动,挖掘统战资源、发挥统战优势,全力助推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助力全区高质量打造湖州“开放东大门、创业新高地”。
一是打好联络牌,加强两地交流协作有亮点。主动搭建南浔与上海经济协作的桥梁,将接轨上海的触角向基层、向企业延伸。南浔区工商联分别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联、杨浦区国内投资企业联合会等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全方位推进交流协作。近年来,已分别邀请上海市工商联、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杨浦区工商联、崇明区工商联等上海各界人士86批次1200余人次来浔考察交流。同时,组织南浔区非公有制企业赴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考察交流,推动两地互融互通。二是打好平台牌,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有成果。充分发挥异地商会的网络优势和浔商、湖商、浙商的亲缘优势,将上海南浔商会打造成南浔在沪的窗口,更好地宣传和推介南浔。近年来,上海商会共协助配合开展“开放融合,合作共赢”上海・南浔区域合作推进会、湖州南浔中小微企业(上海)推介会、“智汇南浔”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暨同济科创企业南浔行、“走进高铁时代”南浔区接轨上海活动月、湖州丝绸小镇荻港(上海)招商推荐会等系列活动10余场次。在上海南浔商会牵线搭桥下,启动“同济・南浔科创生态园”建设,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入驻科创园企业4家,在浔注册企业3家,成功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3个。三是打好服务牌,助推招商选资工作有实效。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部署,统战部部长联系上海片区招商一局的招商选资工作,部机关选派专人赴上海深入参与招商选资工作。截至目前,该组已完成符合“大好高”项目要求的签约项目2个,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在谈项目5个,其中重大项目1个。同时,积极立足自身,牵头大力推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当好“店小二”,为项目引进推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湖州市南浔区委统战部)
海宁市发布服务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海宁十条”
为进一步助力海宁市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海宁市工商联和商(协)会联合金融机构以及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12个行业社会组织组成非公有制企业服务联盟,发布“海宁十条”,成为助推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服务指南”。
一是人才政策助推创新驱动。构建“鹃湖国际科技城+各平台科创中心+公共技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孵化创业中心+企业研发平台”的多层次创新生态圈,通过“潮城精英引领计划”“高端人才沙龙”、全面推行人才绿卡等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助力海宁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深化创新民营企业家培养模式,发挥总商会“人才驿站”等企业家教育基地和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党支部、青年联合会等作用,以政企对话、亲清互挂、导师帮带、高校研修等举措,抓好新生代企业家政治和事业“双传承”。
二是金融扶持助攻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实施“百名行长结百企”活动,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切实减轻企业压力。创设“红色动力贷”,对市场前景广、效益高、信用好、有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国家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以及科创型、人才型企业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海宁十条”发布当天促成6家金融机构与6家非公有制企业代表银企签约。
三是优化配套助力提质增效。建立市镇联动、覆盖全市所有专属网格的“一网格一涉企服务队”,持续开展“暖心扶企”专项行动,加大政策扶持企业股改和上市挂牌;通过大力推进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落实,全面清理涉企收费;依托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海宁高校教学资源,拓展企业实训基地和专家导师团,推进产学研精准对接;深化“三师(律师、会计师、税务师)进千企”“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助力非公有制企业防范金融和法律风险,树立诚信守法品牌。
(海宁市委统战部)
绍兴市首家“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
日前,绍兴市柯桥区“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浙江明显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绍兴市柯桥区侨联与浙江明显律师事务所签订共建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合作协议并举行授牌仪式。
成立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是绍兴市柯桥区侨联深化“三服务”活动的一项举措,既为柯桥区侨界人士提供新的权益保护渠道,也为涉侨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爱侨、暖侨、护侨。
“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绍兴市柯桥区侨联积极走访在柯桥区的侨资侨商企业、归侨侨眷、留学归国人员及其创办的企业,联系柯桥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在实际经营、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具体的法律服务需求,并收集、整理、研究他们普遍关心的法律热点、重点问题。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将坚持公益为先、依法护侨,整合利用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在面向涉侨企业宣讲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涉侨企业和个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服务,提升涉侨企业和个人在防控法律风险、维权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绍兴市柯桥区委统战部)
临海市连续13年坚持统一战线社会服务周活动
临海市已连续13年开展统一战线社会服务周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45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2000多份,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是坚持每年一主题。自2007年5月第一次开展统一战线社会服务周活动已来,每年都坚持一个主题,如“树同心学雷锋”“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跟党一起走”“同筑中国梦服务争先锋”“践行群众路线服务古城崛起”“助创全国文明城市”“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等各类时代主题,引领统一战线成员坚持同心、不忘初心,一路携手前行。
二是坚持每年一整体。临海市统一战线成员广泛,团体齐全,每年整合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一起,以团队式在广场上开展法律税务咨询、健康体检、教育政策解读等各种社会服务活动560多次。
三是坚持每年一星期。在广场开展集中服务活动后,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分头赴各联系乡镇(街道)开展巡回服务,服务活动时间坚持一周。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结合一周的巡回服务,开展课题调研,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
(临海市委统战部)
衢州市侨联入驻衢州市涉外服务中心
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
近日,“衢州市涉外服务中心”揭牌成立,衢州市侨联作为首批入驻单位之一参加了揭牌仪式,并派出联络员对有咨询、办证等服务需求的人员开展业务咨询或授权委托代办等服务。
据悉,“衢州市涉外服务中心”主要职能业务范围涵盖了市民出国(出境)“一件事”办理、外籍人员来衢“一件事”办理、衢州市外经贸企业商事认证“一站式”办理和其他涉外事项的“一窗式”咨询和办理等172个事项,75%的事项为公共服务事项,预计每年将为6万多名衢州市民,1000多名在衢外籍人员,300多家涉外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衢州市侨联将主要参与衢州市民出国(出境),外籍人员来衢,以及涉外投资、人才引进、留学、探亲、就业、旅游、翻译、认证、诉讼等涉外事项的咨询或办理。
(衢州市侨联)
玉环市对台海上直航十年累计运输两岸同胞突破20万人次
近日,玉环市对台海上直航迎来里程碑。据当地海关统计,大麦屿港对台海上直航自2009年开通以来已稳定运行10年718个航次,累计运送两岸同胞突破20万人次。
据悉,玉环大麦屿港是浙江省距离台湾最近的一类口岸,与台湾基隆港距离仅163海里,航班每周五晚从基隆港出发,每周六晚从大麦屿港返程,皆可以夕发朝至。作为大陆第二条、浙江首条对台常态化客运直航航线,已经成为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为两岸同胞往来提供极大便利。
(玉环市委统战部)
丽水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首批“金融特派员”
服务非公有制企业
日前,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首批金融特派员启动仪式举行。
丽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金融“三服务”活动,首创以“金融特派员”的形式,从市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中选派专家进驻企业,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以制度创新提高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能力水平。
首批11名金融特派员中有4位是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与派出机构和派驻企业分别签订了三方协议。将通过项目合作、融资指导、风险防控等方式,为试点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以“制定一批融资建议、创新一批融资产品、解决一批融资需求、化解一批风险隐患”的服务内容切实提高试点非公有制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
同时,由丽水市委统战部指导,市知联会、市网联会、市新联会联合打造的《丽水市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互联网+特派员”》线上专题栏目在丽水信息港正式启动。该专栏立足“金融特派员”活动,充分发挥特派员作用,设金融政策解读、税务政策解读、法律服务、中介服务、金融特派员和非公有制企业风采6大板块,设置政策解读、业务指导、在线答疑和留言互动等功能,通过线上线下两翼齐动模式,在“金融特派员”一对一服务结对企业的同时,以全天候在线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创新推进金融“三服务”活动,为助力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丽水市委统战部)
景宁畲族自治县首个民族团结“同心”工作站正式成立
近日,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同心”工作站揭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景宁畲族自治县首个民族团结“同心”工作站正式成立。
今年以来,景宁畲族自治县立足实际,将卫生健康领域的“三服务”活动重点放在基层,积极推进民族群众大健康体系建设,创新推出“2030健康景宁民族群众关爱计划”健康行动。该“同心”工作站是由县民宗局、县卫健局、县知联会和7个重点民族乡镇(街道)共同实施的“2030健康景宁民族群众关爱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作站的成立,将进一步助力全县重点乡镇(街道)民族团结健康小屋全覆盖的目标实现,并为全县民族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当前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希望通过工作站的工作开展为基层医疗水平提升,为基层群众的看病就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该工作站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定期组织县医学骨干专家在工作站为群众开展中医、骨科、妇科、小儿科等免费医疗服务。
挂牌仪式之后,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中医科专家以及医共体澄照分院的医务人员为澄照乡群众开展了第一次免费义诊活动。仅半天时间,共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义诊咨询200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600余份,获得群众好评。
(景宁畲族自治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