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画同心圆,同行小康路

——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精准帮扶纪实

发布时间: 2020-07-03 12:18:55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共画同心圆,同行小康路

——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精准帮扶纪实

余见 沈慧霞

 

春有月季飘香,秋有金菊盈园。在长兴县,北汤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国家3A级景区,同时也是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的结对帮扶村。自2007年以来,在长兴县委统战部的牵头支持下,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热心牵线搭桥、全力技术支持,依托九三学社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创新基地,与当地党委、政府携手发展特种水产养殖、芦笋种植等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使北汤村实现了从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到230万元的华丽蜕变。

技术帮扶,助推产业兴旺

北汤村地处长兴县林城镇西南,区域面积4.75平方公里,周边有较广阔的平地和丰富的水系。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2007年前,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万元,属于“市级贫困村”。

“充分利用好平地和水系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北汤村不再‘拿着金饭碗要饭’”,从结对帮扶关系的第一天开始,这便成为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每个人共同的目标。

经过全方位的认真考察,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与北汤村“两委”协商确定,将蔬菜、水产、花艺、休闲旅游作为北汤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形成《关于打造长兴特色田园综合体的建议》调研报告上报县政府。同时,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充分利用自身的农业科技人才资源,邀请九三学社浙江省农业厅支社下沉北汤村调研农业工作,实地走访生产基地,解决技术难题,提出指导意见,先后合作建设了千亩太湖白鱼生态高效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和投资1400万元的千亩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其中芦笋每亩利润高达2万元,打造成为了湖州市首个“全国蔬菜标准园”。2014至2016年,通过与长兴县科技局协调,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成功为北汤村争取到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项目,获得省科技厅三年累计150万元的补助资金。此后,又先后帮助与指导该村获得省海洋渔业局特种水产养殖项目资金75万元,成功申请国家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蔬菜合作社,获得中央补助资金75万元。

通过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持续推进循环生态经济发展。如今,北汤村的水产养殖基地和芦笋生产基地,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成为了长兴县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的参考样板。

 

治污治水,助推生态宜居

碧波荡漾,游船翩跹,在如今北汤村“七彩生态园”的边上,施家边塘滩是该村的一大旅游亮点。但就在几年前,这条贯穿北汤村的主河道,杂草漂浮、枯树罗布、淤泥堆积是其常态,也严重影响了周边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村容村貌。

“污水不清,北汤不美”,在结对帮扶北汤村发展的一揽子行动计划纷纷落实的同时,施家边塘滩这条“老大难河”成为横亘在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主委李彩琴心中的一个心结。

河道治污屡治屡脏,主要源于村里群众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度不够。只有让群众亲眼看到治污治水的好处,才能形成助推生态宜居的合力。在确定治污治水基本思路之后,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迅速在施家边塘滩开展了以鱼塘改造、标准化科技养殖、生态环境综合提升三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工程。

为此,借助北汤村原有的长兴丰园水产专业合作社,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专门聘请了九三学社浙江省农业厅支社专家定期开展现场指导,并组织社员累计投入工程建设300余人次,对施家边塘滩进行了老鱼塘开发改造系列工程。通过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九三学社农林专家定期指导的模式,成功建设1100亩生态精养塘,主要养殖翘嘴红鲌,总产量990吨,总产值1980万元,总净利660万元,不仅给北汤村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周边村树立了科学治水、生态治水的鲜活样板。

同时,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薄弱、村民生活垃圾科学处理意识不强等问题,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于2016年探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北汤村试点工作,通过对近千名北汤村村民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形成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的调研和思考》的调研报告,并在2018年长兴县九届二次政协会议上现场报告。在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的牵头下,北汤村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建立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集中回收站,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管理制度,开设“可回收垃圾兑换超市”。如今,每天早上7点到9点,北汤村的垃圾集中回收点就挤满了前来用垃圾兑换生活物品的村民。“鸡毛换糖”的方式,有效引导北汤村村民在垃圾分类中“自觉分类、快乐分类”,也使全村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95%以上。

 

亲民服务,助推乡风文明

“很喜欢叔叔阿姨送我的书包,希望他们下次还来看我,听说他们都叫‘九三’……”在北汤村一个早年丧母、家境贫困的小男孩的日记本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这么一句话。但这稚嫩的笔迹,却折射着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在北汤村开展亲民服务的点点滴滴。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帮扶的深入,北汤村环境美了、生活富了,但由于地处乡村,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服务短时间内还难以和城镇居民相比。“啥时候北汤村的群众也能看上城里的医生,欣赏城里的表演,见到城里的专家?”一度成为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每一名社员的牵挂。

为此,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才资源、专业资源,多领域、多形式为北汤村的群众开展各项亲民服务。在医疗领域上,与北汤村卫生所加强合作,不定期安排医疗专家来北汤村义诊服务——每年“六一”儿童节,为北汤村儿童家长讲授有关婴幼儿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是长兴县妇保医院常务副院长潘晓平的必做功课;而长兴县中医院副院长金美娟则是北汤村老年人《健康养生》讲座的常客,迄今已连续举办5年。在法律领域,组织近10名法律界专业人士,在北汤村成立法律咨询服务点,通过线上+实地的模式,为村民特别是为村内乃至整个林城镇的企业人员提供法律服务,2017年,社员许火堂带领的法律专家团为林城镇企业管理者举办法律公益讲座,30余家企业100多人次参加。在就业领域,积极协同村两委帮助村内青年人,特别是少数民族青年创新创业,利用北汤七彩旅游公司, 为12名少数民族姑娘提供了就业平台。在文化领域,与林城镇党委、政府一道,助力打造“七彩田园、枕水北汤”旅游文化品牌,通过邀请九三学社的书画艺术领域专家成员,协助参与北汤村的村容村貌设计、美化,并同村民一道,连续数年举办“村晚”,观看人数达5000多人次。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如今的北汤村,白墙青瓦,规划严整,人人安居乐业。从“市级贫困村”的帽子到国家3A级景区、2017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一个个荣誉见证着长兴县北汤村的华丽转身,也见证了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投身基层、服务群众、共助发展的真心和热忱。正如北汤村那条被称为“康庄大道”的进村大路,相信九三学社长兴县基层委员会也将乘着乡村振兴春风,携手更多群众走上康庄大道,划出最大同心圆。

(作者单位:长兴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