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小花向太阳

——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 2020-07-03 11:19:32    来源: 省委统战部(省侨办)

朵朵小花向太阳

——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侧记

余见 张兰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自2005年开始接收少数民族学生,目前有来自苗族、布依族、彝族、壮族、回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读学生108人。我们是第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同时也是全湖州市唯一被命名的学校。”每当有人到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参观交流,校长张志国便会如数家珍地向访客介绍,神情中洋溢着自豪。

客观地说,长兴并不是一个少数民族资源大县。但这并不妨碍在这座浙北小城的热土上,浇灌出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作为全县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的学校,正以它“天下一家亲,同爱助成长”的教育理念,为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少数民族“小花朵”们守护同一片蓝天。

 

文化润心——原来我们都一样

和其他小学一样,李家巷镇中心小学目前共有24个教学班。但不同的是,在这里,每个教室角落里都专门开辟了一块地方用于展示各民族的人文风情。

“我喜欢这里,这里有我家乡的味道,并且我也知道了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这么漂亮的衣服,原来我们都一样。”来自苗族的杨朵如今已经是李家巷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从初来乍到的惶恐陌生,到现如今的快乐学习,杨朵觉得,是教室里的这个民族文化角给了她最初的温暖,这里也成为她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以文化人,如春雨潜润。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以来,李家巷镇中心小学始终注重对文化载体的构建,近年来,先后设立了民族文化展示角,在24个班级内部分别按不同主题,集中展示我国各民族的服饰衣着、生活器具等;民族文化展示长廊,将我国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介绍做成宣传展板,张贴在教学楼走廊上,让师生们了解各民族的区域分布、习俗特点;民族交流拓展馆,设立民族展示区、学生活动区、“湖州市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等。此外,还特设民族常识课,建立葫芦丝器乐社、民族合唱团、多彩舞蹈队三个民族艺术队,为少数民族学生搭起了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自信成长的心灵阵地。

 

活动联情——让心与心更亲近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们往往是随父母务工而告别家乡。相比起地域上的陌生,学生们心理上的落差更让老师们牵挂。

“到这里就读的孩子,通常很快就能适应气候、饮食上的差异,但往往有较长一段时间存在话少、和小朋友交流少、课上表现沉默等现象,心理上的隔阂,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和心思去消弭。”李家巷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李梅表示。

为此,李家巷镇中心小学创新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六大活动载体:由少数民族孩子与新居民孩子组成“益家亲”社团,并邀请家长参加阅读分享会,亲子合作绘画等活动;举办“别样开学季”活动,组织学校的学生们穿上盛装,提上灯笼,写上祝福,欢迎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新同学加入学校大家庭;开展“多彩运动会”,每年举办融合各民族传统运动和游戏的特色主题校园运动会,让少数民族孩子与家长同玩家乡游戏,感受亲子乐趣;组织“最炫美食节”,由各民族学生带来冰粉、凉皮、蛋黄花生、青团等特色食物,体验舌尖上的民族风情;设立“文化传统日”,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点,举办猜灯谜、包粽子、划龙舟、品月饼等活动,让少数民族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我家惹(彝族对男孩儿的称呼)在这里很快乐。刚来的时候还怕他认生、不习惯。但是这里的老师们都很用心,他很快就交上好朋友了,我很感激。”一名彝族学生家长由衷地表示。

 

以爱育人——同撑起一片蓝天

与长兴本地的孩子们相比,李家巷镇中心小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们往往来自偏远地区,父母多为务工人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存在孩子多、杂事多、困难多,知识少、沟通少、陪伴少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动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通过家校互动,让每一名少数民族孩子跟得上、不掉队,也成为李家巷镇中心小学每一名老师关注的重大“课题”。

对此,张志国表示,“从2005年接收少数民族学生开始,我们就一直思考怎样让孩子们能够跟得上、不掉队,绝不让他们成为学习成绩、素质发展、同学交往的‘少数派’!”

现在,这个“课题”已经有了初步答案。近年来,李家巷镇中心小学通过建设“三扇门”,有效引导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家校双方的紧密结合,为孩子们共同撑起快乐成长的蓝天。推开家门——教学走亲,每季度组织学校老师上门家访,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开辟“家访论坛”,与家长交流教育的新路径和新对策。打开心门——增进了解,每个学期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小故事评选活动,让孩子们上台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让老师和家长进一步认识孩子、了解孩子。探索窍门——共享经验,组织老师、家长、学生齐聚一堂,亮出自己的观念,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学习进步的好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切实践行,也是长兴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近年来长兴县以“六进”“四微”为载体,设立“少数民族之家”、落实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七巧板”——各民族儿童互帮互助服务项目,长兴这座浙北小城,少数民族群众已经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打造高水平小康社会县域典范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长兴县委统战部)